唐嘉偉 王伯英 李月玲
本期18家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共發行3919款產品,累計發行資金規模29864.26億元,發行數量環比上行5.86%,規模環比上行2.27%。具體來看,交通銀行的產品發行數量及發行規模均為最多,中國建設銀行發行數量及發行規模居于次位。從平均發行規模來看,中信銀行平均單只產品發行規模最大,為49.44億元/只;恒豐銀行平均單只產品規模最小,為2.26億元/只。如圖1所示。收益性方面,興業銀行本期表現居于首位,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則在穩健性方面表現最為優異。如圖2所示。


綜合考慮機構“發行數量”“資金規模”“收益性”“穩健性”4項指標計算出綜合得分,具體排名如下(渤海銀行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因數據缺失原因未計入本次排名):


本期232家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共發行6673款產品,累計發行資金規模15576.38億元,發行數量較上期上升5.12%,資金規模較上期下行5.50%。據統計,本期江蘇銀行的產品數量最多,為278只;瑞豐銀行及南京銀行緊隨其后,分別為261只及259只。產品規模方面,江蘇銀行規模最大為1390億元,其次為無錫農村商業銀行1350.68億元。如圖3所示。本期江蘇銀行成為綜合表現最優異的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綜合考慮機構“發行數量”“資金規模”“收益性”“穩健性”4項指標計算出綜合得分,前20排名如下:

從前20名機構表現來看,大型城商行在發行規模、收益能力及穩健能力方面有著較為穩定的表現,且由于網點優勢等原因,一般單只產品規模較大;中小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則在收益性方面相對大行有一定的優勢。

本期13家外資行共發行226款產品,募集資金167.07億元,發行數量及規模較上期基本持平。總體來看,外資銀行在收益性及穩健性上的表現并不輸于國內大部分銀行,但其最大的缺點就在于產品發行數量及發行規模較小,不過外資銀行在結構性產品上有著較大優勢,后續依然有發展空間。綜合考慮機構“發行數量”“資金規模”“收益性”“穩健性”4項指標計算出綜合得分,排名如下(華僑銀行(中國)、大華銀行(中國)、恒生銀行(中國)、永亨銀行(中國)、星展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匯豐銀行(中國)、韓亞銀行(中國)因數據缺失原因未計入本次排名):

提示:綜合得分根據“發行數量”“資金規模”“收益性”“穩健性”4項指標計算,“收益性”“穩健性”為基于銀行理財產品評價系統測算而得的量化指標。兩者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分別表示:收益能力越強和穩健性越高。該得分不代表實際收益及風險水平,僅為投資者提供理財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數據來源:以上數據均來自江蘇師范大學財富管理研究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