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很多人問我,作為擁有478年歷史的中醫藥老字號企業,廣譽遠如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認為,一個根本性話題就是產品品質。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有效的、高品質中藥。”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食品不同,藥品最重要的屬性就是有效性,道地藥材的品質非常重要。但目前國內對中藥材標準實行的是“唯成分論”,這可能會把行業帶偏。“我認為,這是目前國內中藥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何謂“唯成分論”?張斌舉例稱,僅從成分看,兩年人參的皂甙含量與六年人參沒什么差別,但二者的實際功效有顯著差異。中醫講究“三年不為藥”,為什么老百姓愿意用六年參?它多長了三年,其蘊藏的多種物質和藥性都比兩年參強很多。“如果純粹以成分論藥材,未來可能會有問題。現在中醫科學院準備制定一套傳統中藥的飲片標準,將中藥材的成分和性狀標準相結合,這應該是很重要的方向。”
張斌表示,為確保藥材發揮最好的藥性,廣譽遠的感冒清熱顆粒用的是野生防風、野生柴胡,六味地黃丸用的是“九蒸、九曬、九炙”古法炮制的熟地黃。“廣譽遠能傳承幾百年,就是因為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一代代老藥工對產品品質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只有這樣,你的藥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才能傳承下來。如果老字號都不去堅守,不把自己的招牌看住了,其他企業更談不上堅守。現在國內的確存在一些唯利是圖的企業,我們需要正本清源,建立一批優秀的中藥品牌企業。”
張斌坦言,考察過日本、韓國的漢方藥市場后,他的內心有很強的自卑感,覺得很憋屈。日本市場的漢方藥都很貴,像葛根湯一盒算下來要賣130元人民幣,一瓶六味地黃丸的價格大概是200多元人民幣。中國人10盒、20盒地往回買。為什么?就是覺得它的品質高。事實上,日韓市場上漢方藥的藥材大多是從中國購買的。但中國人對國產品牌的信賴度就不高。“這就像,你去買個愛馬仕皮帶跟中國產的皮帶在使用上有什么差別呢?主要是對品牌認知度的差別。”
日本漢方藥還有另一個啟示——價格就是價值的體現。“價格在這放著,老百姓就覺得放心。如果
只賣十元,成本都不夠,怎么做的出來?所以,藥品還是要回歸本質,療效、品質才是根本。”張斌認為,除品牌與品質保障,在劑型創新方面,日本也值得學習。比如,廣譽遠的定坤丹原來是大蜜丸,現在不僅有水蜜丸,還有口服液,服用更方便,包裝也越來越時尚。
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包裝”是否也能擺脫暮氣沉沉,變得年輕時尚?借“巴黎時裝周”進行深度植入、融合就是廣譽遠近年為人稱道的創新之舉,引起不小轟動。2017年,廣譽遠將其文化元素如定坤丹產品名及一些漢字與時裝、圍巾等結合,在“巴黎時裝周”上進行模特走秀。藥工們還現場演示手工搓中藥丸,很多外國人把它當成“中國巧克力”吃。“人們通常認為中藥就是一種傳統的東西,認為信任中藥的人主要是‘三高(高年齡、高知、高官)人群,我們希望讓更多年輕人、時尚人群也了解和喜愛中藥文化”,張斌表示,“巴黎時裝周”是年輕人、時尚人群的盛宴,也是享譽世界的國際性事件。借助它進行中醫藥文化推廣,不僅能將傳統與時尚有機結合,在媒介傳播上也非常有亮點、有話題。
在張斌看來,中國中醫藥企業在品質提升、品牌建立及文化傳播等領域要走的路還很長,必須扎實地走下去。“世界500強每年要淘汰10%,一個企業做得再大如果傳承不下來又有什么意義?如果企業能‘再傳500年,將你的精神、理念、文化、價值不斷傳承下去,比做‘500強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