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像皇帝、午餐如大臣、晚餐比乞丐,一句話道出了早餐的重要性。最新調查數據顯示,80%以上的中國消費者已養成每天吃早餐的習慣;在食物選擇上,傳統的中式早餐排名第一,占比達到63%。就我國各地早餐的搭配來說,碳水化合物得以保證,但是卻少了一種關鍵的營養素。
傳統早餐缺乏蛋白質
傳統的中式早餐,多以饅頭、煎餅、米飯、面條、粥為主,肉蛋奶比例較低,屬于典型的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飲食。根據營養均衡原則,每頓飯中熱量的攝入分配應為50%碳水化合物、20%蛋白質和30%健康脂肪,再加上足夠的水分,以促進人體達到最佳的健康水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和公共衛生學榮譽教授、醫學系臨床營養研究小組組長大衛·赫伯博士提醒,傳統中式早餐里的蛋白質比例偏低,應有意識地增加高蛋白質食物。
健康早餐中蛋白質的重要性體現在,相比其他營養素,它更能滿足人類的胃口。當蛋白質進入消化系統時,會向大腦釋放一定的信號,起到提振精力、改善情緒的作用,同時提供飽腹感。碳水化合物雖然也可以消除饑餓感,但其維持飽腹感的時間特別短,吃后不久便又感覺饑餓,容易造成多次加餐的行為,最終導致熱量攝入超標。同時,蛋白質攝入的減少,也意味著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入會相應增加,如果多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以面點、餅干、粥等精白米面為主,更不利于健康。
赫伯博士說,早餐最好安排在早起后的30分鐘內,如選擇中式早餐,可適量減少米面的攝入,增加肉蛋奶的比例,再搭配蔬菜水果,以保證每日營養素的均衡攝入。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有“好壞”之分,建議多以全麥、粗糧等替代精白米面,脂肪攝入則要多選深海魚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健康脂肪”。
營養早餐必備3類食物
營養學家蘇珊娜建議,早餐應吃些水果和蔬菜,使人體在一天的開始就能攝入纖維素。一杯果汁相當于一份水果,并含有足夠的糖分,可以補充體力。此外,水果和蔬菜還是人體抗氧化劑的主要來源,如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如果要吃谷物食品,最好選擇那些沒有精加工,并且摻有一些堅果、干果等的種類。營養學家指出,這樣的食品釋放能量比較遲緩,可以延長能量的補充時間。
所以,好早餐最基礎的條件要有以下幾大類食物:
1.肉、蛋、奶。低脂肪的高蛋白質食物,如水煮蛋、茶葉蛋、牛奶、酸奶、豆漿、豆腐、醬牛肉、瘦肉等,營養豐富,在提供優質蛋白質的同時增加飽腹感。
2.粗糧。早餐吃點粗糧,如雜豆粥、小米粥、黑米粥、燕麥粥、豆包、全麥饅頭、全麥面包、紅薯、鮮玉米等,比只吃大米、白面更營養。
3.果蔬。深顏色的果蔬營養更豐富,還有助于控制體重。炒、生拌或蒸都是早餐烹制蔬菜的好方法。
冷早餐易致抵抗力下降
吃早餐時,很多人為了節約時間,往往來不及將食物加熱。常吃冷的早餐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危害。這是因為,人體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等物質的運送才會順暢。清晨,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收縮狀態,如果這時再吃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不順。它的危害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但時間一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冷的早餐還會影響身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導致脹氣、便稀、皮膚越來越差、時常感冒等癥狀,讓人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清晨起來最好先吃點熱的稀食。正如古人所說:“晨起吃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早餐干稀結合,不僅有助于被咀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這些食物踢出早餐食譜
1.高脂食物。油條、油餅、蛋黃派、餅干、方便面、起酥面包、點心等添加了很多油脂的精制谷物,營養價值低,脂肪含量高,最好不吃。
2.煎炸食物。油煎雞蛋、培根、火腿、煎牛排、炸雞腿(漢堡)等高脂肪的蛋白質食物,雖然營養價值不低,但脂肪含量太高,建議少吃。
3.高鹽食物。腌制蔬菜、咸菜、榨菜、醬菜等高鹽食物,營養價值很低,僅能起到刺激味蕾的作用,卻對控制血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