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由于缺乏對新生寶寶生理性和病理性知識的了解,很多新手爸媽面對寶寶時都會束手無策。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聶川主任醫師表示,在育兒過程中,新手爸媽最好能學習一些與新生兒有關的醫學知識,在遇到寶寶出現一些情況的時候能做到從容應對。
體重不增反降
孩子抱回家養了三四天后,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的體重比出生時還輕了。聶川表示,這多數跟寶寶的生理性體重下降有關,由于體內水分丟失、胎糞排出等,很多新生寶寶在出生數天內會出現暫時性的體重下降,3~4天達到最低點,體重的下降范圍在3%~9%之間,之后體重慢慢回升,一般足月兒于出生后7~10天可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聶川提醒,如果寶寶體重下降的幅度超過10%,或者超過10天體重還沒恢復,則要注意尋找原因,看看是否存在喂養不合理,如奶量不夠或奶沖得太稀,抑或是有一些其他疾病方面的因素。
小小年紀就“長牙”
有些家長發現,寶寶口腔上腭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色的小點,摸著像長出的小牙齒,會疑惑:這么小就開始長牙了?而且牙齒怎么會長到側面去了呢?其實,這不是寶寶真正的乳牙,這顆看起來像乳牙的“牙齒”叫作“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作上皮珠。
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新生兒之所以出現“馬牙”,是因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2~3周后會逐漸消失,無須特殊處理。新手爸媽需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不要去挑破或摩擦它,以免造成感染。
出生數天“來潮”
“醫生,我孩子才剛出生不久,乳房怎么就發育了呢?”有些家長抱著孩子憂 心忡忡地向醫生求助。聶川指出,這是因為小寶寶還在胎兒期時,受到母體雌激素的影響,一旦出生后,這種雌激素的影響突然中斷,新生兒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激素分泌呈一過性增加,會在出生后數天出現乳腺腫大。這種情況一般在出生后2~3周可自然消退,家長千萬不要去擠它,以免發生感染。
也有一些家長發現,自家女娃才剛出生不久就來了“月經”,其實這也跟寶寶出生后原本從母體來源的雌激素突然中斷有關,使原來增殖充血的陰道黏膜細胞脫落而從陰道排出,像是來了月經一樣。這種情況除了做好陰道衛生外,也無須特殊處理,一般3~5天內可逐漸消失,少數則會延長至7~10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陰道流出的血性分泌物時間持續較長,或出血呈鮮紅色,還是建議家長帶寶寶及時去醫院就診。
頭上長包
有些家長摸到新生寶寶頭上有個包,緊張得不行,擔心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其實,家長摸到的這個包常見的有兩種,一種叫產瘤,常見于順產的寶寶,它是由于寶寶在分娩過程中,頭部受產道擠壓而發生頭皮下局部水腫所致,在剛出生時最明顯,以后慢慢變小,一般36小時內可完全消失。
還有一種包,常見于寶寶在出生時由于顱頂部和母親的骨盆相互摩擦、擠壓或因生產困難采取了產鉗等助產方式所致的頭顱血腫。頭顱血腫自然吸收的時間會稍微長一些,家長也無須做特殊處理,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一旦發現孩子有反應變差、不吃奶、尖叫等情況,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行B超或CT等檢查,以排除是否有顱內出血的可能。
噴嚏不斷
新手爸媽在看到寶寶打噴嚏時,總擔心寶寶是不是著涼感冒了。其實,小寶寶由于鼻黏膜比較敏感,容易因外界刺激而打噴嚏,如果寶寶沒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現象,可以暫時不做處理。
還有些家長發現,小寶寶的喉嚨里好像總有一口痰似的,“呼嚕呼嚕”地響,看起來像是感冒的癥狀,實際上這是由于媽媽在孕期鈣及維生素D儲備不足,再加上寶寶出生后又未及時補充,有可能影響到了寶寶的喉軟骨發育而導致喉喘鳴。如果喉喘鳴癥狀較輕,家長可以不用太過緊張,一般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多數都可以消失,家長需要做的是在寶寶出生后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但如果喉喘鳴比較嚴重,已經伴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喂養困難、發育遲緩等癥狀,則應盡快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如先天性會厭囊腫、聲門下狹窄等。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