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手指關節或腕關節在屈伸時產生彈響、疼痛,并伴有水腫、活動不靈活,嚴重時關節不能伸直或屈曲,這多是狹窄性腱鞘炎所致。平時也常被稱為“扳機指”、“鍵盤手”、“鼠標手”等。腱鞘炎并不是大病,可對人造成的困擾卻不可小覷。
女性發病率高
腱鞘炎是一種常見疾病,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2~4倍,呈現明顯的“重女輕男”。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雙層套管樣密閉的滑膜管,是保護肌腱的滑液鞘。它分兩層包繞著肌腱,兩層之間有一空腔,即滑液腔,內有腱鞘滑液。內層與肌腱緊密相貼,外層襯于腱纖維鞘里面,共同與骨面結合,具有固定、保護和潤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壓迫的作用。當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做重復、過度活動時,肌腱和腱鞘之間反復發生摩擦,以致水腫、纖維性變,引起內腔狹窄。
由于肌腱在腱鞘內活動時,通過的徑道狹窄,從而出現疼痛和運動障礙,導致腱鞘炎的發生。女性因為頻繁從事家務勞動,因手指、腕部反復使用,更容易患上腱鞘炎。另外,孕期或產后的女性因為激素的變化,也容易導致腱鞘充血、水腫,誘發腱鞘炎。
腱鞘炎主要有兩種
腱鞘炎以手腕部的橈骨下端拇長展肌與拇短伸肌腱的總腱鞘,以及第一掌骨頭的拇長屈肌腱鞘兩處最常見。
腕部的腱鞘炎:又稱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位于大拇指一側的手腕部。好發于30~50歲,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頻繁家務勞動的中老年女性、手工操作職業者、經常使用手機或電腦者。此癥會出現腕部拇指一側的骨突(橈骨莖突)處及拇指周圍疼痛,拇指活動受阻,在橈骨莖突處有壓痛及摩擦感,有時在橈骨莖突有輕微隆起豌豆大小的結節。
自助檢查:若把拇指緊握在其他四指內,并向腕的內側(尺側)做屈腕活動,橈骨莖突處出現劇烈疼痛。
手指的腱鞘炎:最易發生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處。發病后,患指不能屈伸,早晨起來較重,活動一天后減輕,手指有壓痛和硬結,硬結是腱鞘增厚的部分。患指屈伸時,肌腱通過狹窄的腱鞘,會出現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樣,酸痛難忍,用另一手協助扳動后,手指又能活動,產生像扳扳機一樣的動作及彈響,故也有“扳機指”或“彈響指”之稱。
此外,還有其他幾種不常見的腱鞘炎,如風濕導致的腱鞘炎、外傷導致的腱鞘炎以及結核性腱鞘炎等。
家庭治療很重要
腱鞘炎早期或癥狀輕的,局部制動減輕手指的活動,使局部得到休息,其次還可以做運動、按摩、熱敷或理療等家庭治療,簡單易操作且效果明顯。癥狀明顯者需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手術治療。
糾正用手習慣:改變原有的用手習慣是防治腱鞘炎的根本措施。如果是與職業有關的腱鞘炎,有的人在更換工種后,腱鞘炎就再沒有復發了。女性在做洗衣、煮飯、織毛衣、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時,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彎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過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過大。對于長期伏案的辦公人員來說,應采用正確的工作姿勢,盡量讓雙手平衡,手腕能觸及實物,不要懸空。
注意關節保暖:平時要重視對關節的保暖,比如長期處于空調屋中可佩戴護腕,盡量少用冷水洗手或接觸冰涼的東西。養成勞作后用溫水洗手的習慣,洗手之后適當活動手,并自行按摩。急性期出現紅腫癥狀時,可以進行冰敷以消腫,恢復期則可以進行熱敷。
關節功能運動:做家務或工作期間需要揉搓手指,多休息,做一些伸展運動,以免肌腱過度勞損。休息時,可輕握拳頭不放,幾秒之后再放松,然后張開雙手,將手指伸直,可以加強指力,有助于緩解疼痛和腱鞘炎發生。如果是腕部腱鞘炎,做屈曲手腕的運動,可以增強腕力。患側手握住一小塊重物,向上抬起手腕,感受到手背伸展,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每天重復15~30組,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重物重量。
如果是手指部位的腱鞘炎,可以做手指的屈曲運動,如將手平放在桌面上,手掌朝上打開,將拇指握在無名指根部,再慢慢打開至垂直橈側,保持拇指伸展6秒,恢復至起始位置,每次重復8~10組。休息時避免使手低于肩膀。以桌面支撐手肘,或將手肘靠在椅把上。保持手朝上。這是有益的休息姿勢。抬起手,高過頭部,一邊旋轉手臂,一邊旋轉手腕。當感覺疼痛時,可以做些溫和的手部運動以緩解疼痛。旋轉手腕是簡單的運動之一。轉動手腕約2分鐘,可以恢復血液循環,并消除手腕的彎曲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