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武林 阿勒木·瓦哈甫 吾斯曼·吐爾地 孫海平 陳龍
(沙雅縣人民醫院 新疆 阿克蘇 842200)
在2017年2月-2018年3月選取37例急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2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中位數46.5歲;常規組17例患者,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中位數45.8歲。兩組患者均存在腹肌緊張、右上腹壓痛。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與實驗組分被采用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常規組在右肋緣下斜入進腹,順逆結合的切除膽囊,根據手術過程中的情況采取引流管。
實驗組應用4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插管之前減壓胃腸,預防胃積氣,在全麻插管之后建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12~14 mmHg,采取頭低足高、左側臥位,在肚臍下1.5cm位置建立氣腹,插入30°腹腔鏡評估膽囊炎癥狀況與組織粘連情況,并在腹腔引導之下在右肋緣、劍突下鎖骨中線位置放置Trocar,在視野清晰的條件下鈍性分離薄層,應用順逆結合的方式切除膽囊,手術完成后對腹腔進行沖洗,并放置引流管。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腹痛癥狀,一個月內無疾病復發或嚴重不良反應;有效: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存在輕微腹膜刺激征但不影響正常生活;無效:未達到有效治療標準。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00%、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療效對比(例)
急性膽囊炎屬于外科常見疾病,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剛被應用時急性膽囊炎屬于禁忌癥,但是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以及設備品質的不斷提高,急性膽囊炎已經不再是禁忌癥,并且逐漸成為了首選的手術方式[3-4]。在手術過程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關鍵在于分離粘連、暴露膽囊以及解剖膽囊三個方面,解剖膽囊的關鍵在于清晰的分辨“三管一壺腹”,如果膽囊體積過大會導致視野或張力不足,從而影響手術進展,所以可以先采取膽囊減壓[5-6]。粘連屬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最大的影響,手術中必須遵循從淺至深、從輕至重的基本原則,以膽囊為中心,應用撕拉推等方式進行分離,在滿足手術原則的同時暴露膽囊與Calot三角,解剖三角過程中必須清晰辨別膽總管、膽囊管以及肝門部[7-8]。另外,在游離操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不損傷膽管與腸管的基本原則,雖然不要求膽囊動脈和膽囊管實現完全性的游離,但是游離出來的膽囊管應當盡可能的清理周邊脂肪,夾斷或切斷膽囊管,膽管近端需要有2個以上鈦夾。對于Calot三角的廣泛性粘連問題,如果存在膽總管、肝總管以及膽囊管無法辨別時,應當及時中轉開放手術,規避損傷問題的發生[9]。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00%、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證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以用于急性膽囊炎的臨床治療中,手術療效理想,對于患者的癥狀、體征修復效果突出,可以作為常規手術方式。
綜上所述,急性膽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