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秀英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ICU 青海 西寧 810001)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高血壓是腦底小動脈發生病理性變化,突出在小動脈管壁上發生玻璃樣或纖維樣變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壞死,削弱血管壁的強度,而出現局限性擴張,形成微小動脈瘤的疾病[1]。通常在臨床上表現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并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或昏迷等,因急診ICU內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存在溝通交流問題,無法積極主動的配合臨床治療,導致臨床療效較不理想,預后不佳。為此,在急診ICU內高血壓腦出血病人治療過程中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改善護理方法,減少病人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2015年5-2017年10月急診ICU收治住院高血壓腦出血病人80例,按照隨機排列方法,分成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男有24例,女16例,年齡45~60歲,平均年齡(50.5±3.2)歲。觀察組男有20例,女有20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48.5±2.6)歲。兩組病人在一般情況(患病年齡、性別)都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病人實行常規住院護理措施,包含入院指導、日常護理、疾病知識宣教等。觀察組病人實行優質護理干預如:(1)術前護理,按照要求做好全面身體檢查,并動態監測病人生命體征、病情變化等各項指標;避免術后出現在出血事件,維持血壓和血糖等在正常范圍內,同時遵醫囑給予適量藥物降低血壓,與病人和家屬做好有效溝通交流和健康宣教,讓家屬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和術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情況,提升對預后的準備狀態。(2)術中護理,做好備皮護理,按照術前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手術體位、心電監護和術后飲食情況;提前建立靜脈通道,安慰病人,進行心理護理,醫護人員及時進行有效溝通,增強病人信心,使病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消除不良情緒。(3)術后護理,及時對病人所提問題,做出相應解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給予飲食指導,細化至名稱、劑量和注意事項等;實行康復訓練指導,促進各個功能障礙的恢復,提升病人舒適度;同時做好引流管護理,穩固引流管,采用冰枕,同時要求控制頭部活動量,防止病人翻身,避免感染的發生[2]。
對比兩組病人護理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顯效標準:腦出血現象停止,病人神經功能無障礙。(2)有效標準:腦出血現象停止,但仍有輕度神經功能障礙。(3)無效標準:經過護理治療后,自能能力較差,喪失運動能力,甚至發生死亡[3]。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病人護理療效低于觀察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護理治療結果比較[n(%)]
觀察組病人不良反應情況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不良反應情況[n(%)]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血管壁張力喪失,產生局部動脈在血液沖擊下呈紡錘體或球狀凸出的狀態,特征表現為血腫對側出現偏癱、瞳孔變化,早期兩側瞳孔縮小,當血腫擴大,腦水腫加重,出現顱內壓增高,引起血腫側瞳孔散大等腦疝危象,出現呼吸障礙,脈搏減慢,血壓升高等。而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臨床一般采取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減少手術創傷,提高治療效果,但是除了規范的治療措施,病人術后護理服務也對其有著重要作用[4]。因此,對急診ICU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及時采取有效護理干預,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
有研究表明,急診ICU高血壓腦出血病人患病率較高,病灶周圍組織細胞毒性物質影響較大,病情兇險,使得患病后腦組織機能恢復差,后遺癥明顯,所以積極合理的治療可挽救病人生命,減少神經功能殘疾程度,降低復發率[5]。而在診療過程中,護理干預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觀察組病人實行優質護理干預,從術前護理方面進行干預,提高病人康復信心,緩解病人不良情緒,從術中護理方面進行干預,囑咐病人各項注意事項,積極預防術后不良反應發生;從術后護理方面進行干預,提升護理療效,降低患病率。本文研究表明,對比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急診ICU內高血壓腦出血床房微創手術病人,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解除病人及家屬的心理負擔,促進疾病恢復。
綜上所述,在急診ICU內高血壓腦出血床房微創手術病人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療效顯著,臨床可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