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琳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006)
四甲基偶氮唑鹽(MTT),二甲基亞砜(DMSO),DMEM/F12培養基,胰蛋白酶,膠原酶,5-溴-2-脫氧尿嘧啶核苷(5-BRDU),胎牛血清(FBCS),青霉素,鏈霉素。
CO2培養箱,生物潔凈工作臺,倒置相差顯微鏡,Milli-Q超純水處理裝置,酶標儀,不銹鋼正壓濾器,旋轉蒸發儀,循環水式真空泵,恒溫水浴鍋,電子天平:,真空干燥箱,血球計數板,96孔無菌培養板,200目細胞篩。
手術器械:手術刀、手術剪、鑷子、5 mL無菌注射器、1 mL無菌注射器、50 mL滅菌錐形瓶、碘酒、75%酒精。
將細胞按照5.0×105個/mL接種于96孔板上,置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72 h作為實驗細胞。實驗分為①正常對照組:正常的高糖培養液培養;②低糖培養液組;③Na2S2O4模型組:同一板上不同列加入濃度分別為800、400、200、100、50μmol/L的Na2S2O4溶液+低糖培養液組作用1 h后,換成正常的高糖培養液繼續培養。根據MTT法檢測吸光度值A492,計算細胞活力,以確定最佳損傷濃度[1]。
2.2.1 實驗原理
MTT法是檢測細胞增值的經典方法,可間接反映細胞的數目。活細胞線粒體中含有脫氫酶,脫氫酶能使外源性的MTT還原為難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狀甲瓚(Formazan)顆粒,沉淀在細胞細胞內和細胞周圍,而死細胞無此功能。在一定細胞濃度范圍內,MTT結晶物形成的量與細胞的數目成正比。用二甲基亞砜(DMSO)溶解細胞中的藍紫色結晶物,用酶標儀檢測其光密度值大小可以用Formazan的多少,間接反映細胞數量,即反映細胞的活力。
2.2.2 具體方法
取培養2~3 d,處于對數生長期、生長狀態良好的細胞96孔培養板,每孔100μL,繼續培養約12 h待細胞貼壁完全。設加藥試驗孔、空白對照孔(加細胞,但不加藥物)和空白調零孔(只加培養基,酶標儀調零用),每組設5個復孔。繼續培養48 h,每孔加20μL(5 mg/mL)MTT,繼續培養4 h后吸凈孔內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在微量振蕩器上振搖10 min使紫色結晶溶解。用酶標儀在492 nm處掃描,測定吸光值(OD);計算細胞存活率和損傷抑制率[2]。
細胞存活率=OD實驗/OD對照×100%。
2.2.3 實驗數據的處理
實驗數據用X(-)±S表示。P<0.05或P<0.01提示有異顯著差或高度顯著性水平。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和LSD檢驗分析。
2.3.1 存活心肌細胞確認
倒置顯微鏡下,胰蛋白酶與膠原酶Ⅰ的混合溶液消化后的心肌細胞呈圓形,懸浮。臺盼藍計數示心肌細胞存活率達96%。4 h后開始逐漸貼壁,高度折光,初為放射狀的圓形,后為梭形,細胞在瓶壁逐漸展開、伸出偽足,似島嶼狀,變為三角形、多邊形等不規則的形態。24 h后可見細胞陸續伸出偽足。細胞團最先開始搏動,隨后,可見單個細胞開始搏動,搏動頻率各異,多在50~120次/min次左右。48 h大部分細胞都伸出偽足,形成不規則的星形,同步搏動頻率為60~90次/min[3-4]。
2.3.2 Na2S2O4損傷濃度與細胞存活率的關系
取接種完成的96孔板,隨機分成6組,①正常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只加相應體積的DMEM/F12培養液,溫度為37℃、5%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常規培養;②缺血/再灌注性損傷模型組:分別加入800、400、200、100、50 μmol/L 的 Na2S2O4溶液,在溫度為37℃、5%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常規培養1 h后,換成正常的DMEM/F12培養液,繼續在在溫度為37℃、5%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常規培養[5-6]。MTT法檢驗結果見表1與圖1。

表1 Na2 S2O4損傷濃度與細胞存活率的關系

圖1 Na2 S2 O4損傷濃度與細胞存活率的關系
以正常對照組心肌細胞的吸光度值作為對照,對不同濃度Na2S2O4損傷模型組心肌細胞進行活力測定。結果顯示,各濃度 Na2S2O4(800、400、200、100、50 μmol/L)損傷組心肌細胞的活力均有所下降,與正常濃度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Na2S2O4對心肌細胞的損傷效應呈劑量依賴性,隨濃度增加,逐漸出現細胞功能改變,凋亡甚至死亡。根據文獻報道,低濃度的Na2S2O4主要造成心肌細胞的氧化損傷,而高濃度的心肌細胞造成缺血/再灌注損傷。綜合上述實驗結果,參照文獻,本實驗采用選擇400μmol/L的Na2S2O4損傷1 h建立心肌細胞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7-8]。
2.3.3 Na2S2O4損傷時間與細胞存活率的關系

表2 Na2 S2 O4損傷時間與細胞存活率的關系

圖2 Na2 S2O4損傷時間與細胞存活率的關系
取接種完成的96孔板,隨機分成6組,①正常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只加相應體積的DMEM/F12培養液,溫度為37℃、5%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常規培養;②缺血/再灌注性損傷模型組:分別加入400μmol/L的Na2S2O4溶液,在溫度為37℃、5%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分別常規培養 0.5、1、2、4、8 h 后,換成正常的DMEM/F12培養液,繼續在在溫度為37℃、5%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常規培養。MTT法檢驗:結果見表2,圖2。
以上實驗結果可知,隨著損傷劑作用時間的延長,細胞的存活率明顯下降,為使實驗以滿足冠心病的心肌損傷的實際要求,且更加具有可信性,本實驗選擇存活率在50%左右劑量為最佳的劑量,因此選擇濃度為400μmol/L的Na2S2O4損傷心肌細胞1 h作為心肌細胞缺血/再灌注性損傷的最佳劑量。
低濃度的Na2S2O4主要造成心肌細胞的氧化損傷,而高濃度的心肌細胞造成缺血/再灌注損傷。隨著損傷劑作用時間的延長,細胞的存活率明顯下降,為使實驗以滿足冠心病的心肌損傷的實際要求,且更加具有可信性,本實驗選擇選擇濃度為400μmol/L的Na2S2O4損傷心肌細胞1 h作為心肌細胞缺血/再灌注性損傷的最佳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