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興欣,田清青,王青溪,劉群群,毛群芳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湖南株洲 412000)
藥物化學是高職藥學專業的核心專業課,是銜接有機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藥物制劑的關鍵課程,也是藥學各類資格考試的必考項目。其重點內容包括常見化學藥物的結構、理化性質,重點藥物的體內代謝,構效關系、臨床應用、典型藥物的合成與尋找新藥的基本途徑等。對于高職藥學專業學生學習藥物化學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研究研究藥物的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化學穩定性、體內代謝、藥效之間的關系變化及變化規律,為藥物的貯藏與保管、劑型的選擇與制備、藥物分析方法的確定、臨床合理用藥及配伍、藥物化學結構修飾等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1]。藥物化學課程本身存在著藥物種類繁多,結構難以記憶,理化性質復雜,構效關系和臨床應用難以理解的教學難點。而高職學生本身存在著基礎知識較差,自主學習興趣不高等特點。傳統單向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課上難以跟上老師節奏,課后學習大部分時間陷入瑣碎知識點的記憶,課堂沉悶,教學效果不佳。基于上述問題,本課程增大了教學課時,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創建了網絡課程,重新調整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并加入“角色扮演法”幫助學生課后總結與深入理解,形成了“論實演”結合的教學模式。
本校高職藥學專業藥物化學課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學期,前期已經學習有機化學,同期學習的有藥理學、藥劑學、臨床藥物治療學,后期學習有藥物分析、藥品營銷學等。學生學習藥物化學時普遍反應陷入藥名、結構、理化性質的記憶,但不能理解藥物化學如何在藥學專業中應用,如何與實際工作崗位結合。學習興趣不高,而同時學生對于與專業、工作崗位結合緊密的藥劑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藥品營銷學等興趣濃厚。本課程基于這種情況,整合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臨床藥物治療學、藥品營銷學等課程案例,調整了藥物化學跨課程教學順序與內容。課前以專業相關案例、藥物研發的傳奇歷程等導入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課中以問題為導向串講,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考[3];課后以“角色扮演法”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的教學內容體系。如抗潰瘍藥的講授,以真實病人王某為例,引入消化性潰瘍的形成原因,引導學生思考抗潰瘍藥研發思路,總結臨床常見的抗潰瘍藥物類型。真實生活的帶入感,使學生樂于接受并且跟隨教師思路思考。課中以“泰胃美”為什么能C位出道,成為第一個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的藥物?巨星的復制me-too drug風潮,新生代明星知多少?質子泵抑制劑與組胺H2受體拮抗劑大對決等問題為主線進行講解,學生熟悉的熱門詞匯的引入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課后分組扮演課中講解典型藥物,鞏固所學知識。合成抗感染藥喹諾酮類藥物的講授中,以十五歲少年藥店為何被拒售諾氟沙星為例,引入課程。進而講述喹諾酮藥物的發展歷程萘啶酸-吡哌酸-諾氟沙星-吉米沙星的進階之路,引導學生分組思考總結歸納喹諾酮類藥物的構效關系,討論為何環丙沙星比吡哌酸抗菌作用強,莫西沙星比司帕沙星光毒性小?通過設置情景如果你是藥品購銷員,對于購買諾氟沙星藥物的顧客,應如何進行用藥指導?等問題串講重點內容構效關系、結構與毒性。本能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然地掌握了相關知識。在整個理論教學中,教師對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臨床藥物治療學、藥品營銷學等課程進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引入課堂,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生相近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問題導入法等也充分活躍了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
藥物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的學科,藥物化學實驗是對藥物化學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生通過藥物化學實驗的動手操作,可以掌握代表藥物的性質、合成、純化及表征,加深對藥物化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后續課程藥物分析、藥劑學等提供理論基礎[4]。傳統的藥物化學實驗為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只需按教材步驟操作,看到現象即完成實驗。有相當部分同學,實驗前不知實驗內容,實驗中不知操作意義,實驗后不知實驗結果的理論理據。實驗實際教學效果較差。我們根據現有藥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點,基于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抽查制度,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強化基本操作技能,重視動手能力的訓練為目的,結合藥物分析、藥劑學、臨床藥物治療學,重組了藥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見表1。

表1 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主題及主要內容Table 1 Subjects and main contents ofmedicin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優化實驗教學方法,融入圖片與視頻反饋。將實驗劃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實驗操作及記錄,課后反思進行全過程考核。課前教師根據實驗內容并結合相應的理論知識,設計5~10道客觀題做為課前預習小測試,學生完成測試達到相應要求才能開始實驗。課中教師對實驗中關鍵知識點及操作進行講解,并通過選人、搶答等方式隨機抽查學生對實驗的掌握程度。分組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對關鍵實驗現象進行拍照或視頻錄制。課后學生需整理實驗數據,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實驗報告必須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每步實驗操作及實驗現象(附圖片或視頻)、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方法優化等)。學生通過實驗報告的撰寫,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自學能力、理論聯系實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且每組圖片、視頻上傳至“學習通”后,組內、組間、教師都可進行點評與討論,點評與討論數以一定分值計入最終成績,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抗潰瘍藥”為例,簡述角色扮演法的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整個實施過程分為任務發布、視頻/音頻錄制、評價與反饋三個階段。

圖1 “角色扮演法”實施過程Fig.1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role playing”
基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的情況,角色扮演安排在理論學習后。教師根據課程重點,挑選抗潰瘍藥中5個重點藥物:組胺H2受體拮抗劑咪唑類(西咪替丁)、呋喃類(雷尼替丁)、噻唑類(法莫替丁)、哌啶類(羅沙替丁)和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發布建議角色及角色任務包括:藥品研發員(介紹藥品發展歷史和藥物結構特征)、藥品檢驗員(介紹理化性質和鑒別方法)、醫藥購銷員(介紹藥物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藥品制劑員(介紹藥品常見劑型及特點)。將任務上傳至超星“學習通”。學生自愿分組,領取一個藥物,組內分配角色。
學生根據認領的藥物,按照藥物特性寫出腳本,上傳平臺,教師進行指導,修改。師生共同確定好腳本后,學生可以選擇視頻或音頻方式進行錄制。每個組員必須參與一個角色,也可以設置情景,以小品、情景劇等形式呈現。完成拍攝后,每小組將成果上傳至超星“學習通”。
教師在超星“學習通”中查看學生視頻或音頻,就知識表述準確度、全面性以及表現力等方面進行批閱評分及評價反饋。每組必須進行組間互評,可通過“找茬”方式發現知識性錯誤、“PK”方式尋找出藥物間差別以及做出優缺點比較、“惺惺相惜”及時對表演的好的同學和組別給予肯定和贊許,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互評結束后,每組綜合各方意見,修改劇本并上交。
“角色扮演法”作為教學的重要方面,每個項目采取百分制,最終所有項目平均分以30%計入最終成績。“角色扮演”單次評分細則見表2。

表2 “角色扮演法”評價體系Table 2 Score index system of“role playing ”
智能手機在學生中的普及率近乎100%,且幾乎100%學生用手機進行過視頻或音頻錄制,使在教學中實施“角色扮演法”成為可能。高職學生普遍熱衷于“角色扮演法”,認為這種方法有助于形成自由活潑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歸納總結能力和小組協助合作和創新能力。“角色扮演法”相較于枯燥的課后復習和題海戰術,使知識的鞏固過程變成了一個游戲,更加趣味化和直觀化。而且有大部分學生反應通過“角色扮演法”鍛煉了膽量,拍攝過程中,注重個人的儀態儀表,增強了自我表達能力,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角色扮演法中也充分展示了零零后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小品”、“情景短劇”、“辯論賽”等形式,學生將后續課程臨床藥物治療學等知識結合起來,展現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學生綜合視頻/音頻的審核和評價過程,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方互動,增強了師生聯系,這個過程中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中沒有講解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說明。也通過互動評價過程,避免了學生只復習自己負責的藥物的情況,達到全面掌握知識點的目的。
但“角色扮演法”在實施初期,由于高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出現了學生不能很好的歸納總結知識點,出現了腳本照抄課本,腳本冗長從而導致拍攝時間過長,視頻生硬無趣,學生興趣下降,出現照腳本念交差等情況的出現。這需要教師在前期做好引導工作,在課堂上以表格、思維導圖、順口溜等形式帶領學生做好總結,參與到每組的腳本撰寫和拍攝過程中去,如在其中扮演“藥品歷史介紹官”等角色,親自示范如何生動的演繹。在教師帶領下,學生興趣被充分激發,且有助于增強師生感情,有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三次錄制后,各組已經掌握基本腳本撰寫、拍攝技巧,能在較快時間內獨立完成角色扮演任務。
藥物化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知識點繁多復雜,需要學習海量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全面的實驗技能。但其又是藥學專業銜接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重點課程,是學好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向來是教學中的難點。加之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差,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能力都達不到。如何結合零零后高職學生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職業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提升專業技能是目前藥物化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建立與專業緊密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學體系,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問題導入法、比較歸納法[5]等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聞熱點、表達方式,建立活潑有序、師生互動良好的理論課堂;構建基于技能培養為目標,鼓勵思考創新、團隊協作,全過程考核的實驗教學;使用符合學
[2]張 鑫,趙忠孝,沈 霞.優化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2,15(5):11 -13.
[3]代麗麗.“慕課”資源在高職院校有機化學實驗室借鑒與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7(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