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梅華平,盛繼群,徐 剛
(湖北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湖北孝感 432000)
為進一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1-2],基于《湖北工程學院“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及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2條基本要求[3-4],服務“中國制造2025”戰略[5],對接區域新經濟發展和制造類產業新需求,以湖北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試點專業,制定該專業應用型課程改革實施細則。
對接機械類專業服務區域航天裝備、汽車和數控高端裝備、智能農機裝備三個重點區域的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制訂專業設置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效果,重構人才培養新模式及課程新體系。在此基礎上,完成應用型課程內容的開發、設計。以突出課程整體的能力目標和課程單元能力目標為核心,以企業工程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能力訓練過程,將相關知識作為課程主要內容,并圍繞智能制造典型產品或服務進行課程組織,按照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發展規律進行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參與程度為原則開展教學,將傳統的“知識講授型”轉變為“知識應用型”,完善以能力為核心、過程與結果統一的評價模式,不斷提升教師的課程教學和課堂實施能力。
通過對培養目標與培養效果、培養模式、能力本位的應用型課程體系的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將以知識講授為主,轉變為知識應用為主,以理論思維為主,轉變為以能力訓練為主;在課堂內容設置上,從以教師講授課本知識為載體,轉變為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在課堂形式上,從學生被動聽講,轉變為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在教學方法上,從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教師引導、創設學生學習環境為主;在課堂評價上,從考試考核成績為標準,轉變為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顯著提高為標準,建立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能力評價標準。
課程改革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評價方法等全方位進行,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聯系。對照面向新工科的機械類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新目標及課程新體系,圍繞機械系統創新設計這一主線,遴選應用型改革的課程,指定課程改革負責人,組建課程開發團隊。課程負責人以課程教學設計為中心,以課程教學內容及考核方式改革為突破口,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
改變傳統大學課堂“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創新;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對每門擬改革的課程,需完成整體教學設計及單元教學設計。課改的實施要點包括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突出能力目標、項目載體、能力實訓、學生主體、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及道德教育、就業教育、素質教育等在所有課程中的有機融合。
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等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目的的不同,合理運用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研究性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理論教學的部分內容可采取教師提供參考資料、學生自學并講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解決傳統課程“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將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改變為全過程、多樣化的“PSF”考核方式。過程評價形式除筆試(含閉卷和開卷兩種)、小論文、作業等形式外,鼓勵采用能真實考查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多樣化考核形式,如口試、答辯、小組討論式考核、調查報告、讀書筆記、操作考核、章節測驗、期中測驗、案例分析、課堂辯論、團隊作業等。根據課程特點,教師可自主選擇、或自主探索3~5種適合教學要求的考核方式。
課程參與度評價應至少包含2個考核維度;過程評價維度為3~5個。學生總成績評定中,各項考核權重由教師根據課程特點按照“重過程評價、輕結果評價”的原則分配。
應用型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人才培養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評價方式、教學條件、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重大變革,工作量大,影響面廣。為確保我系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順利實施,需在以下方面采取支持與保障措施:
課程負責人責任制
成立學院應用型課程建設工作小組,全面策劃和組織實施課程建設工作。將各門課程建設落實到課部主任和課程(組)負責人。
各門課程要對教學過程實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監控,確保課程實施中的教學質量。從每學期的開學到結束,課程(組)負責人要對課程建設的相關指標(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效果,特色創新)進行檢查,期末對課程建設情況進行總結評估,保證課程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
按照擬定課程群建設規劃任務,報送學期改革課程計劃,實施課程改革,接受學期(或學年)課程改革系級驗收評估,推薦合格課程到學校參評的課程建設與改革流程,課程評估采取自評、學生評、同行評相結合的多元評估方式。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加速課程建設步伐,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
為使課程建設和改革工作能順利開展,學院應從教學建設專項經費中課程建設專項支付學院重點課程建設所需的資料費、印刷費和網站建設等費用,學院級驗收課程按等級進行評價,且被評為優秀應給予獎勵。對在課程建設和改革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在評優、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推薦考慮。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學院實際,深入貫徹實施了“以生為本合作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大力推進應用型課程改革,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切實加強了應用型教育教學質量,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師應用型課程教學和實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