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宇翔
古詩曰:“小橋流水人家。”在亙古的終南山腳下,坐落有我最可愛的故鄉,在故鄉的土地上,有一條潺潺的小溪,不停流淌。
紅花峪遠遠地從山林中奔來,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斗折蛇行,時而直脫脫奔馳,汩汩潺潺;時而舔著崖壁靜淌,羞羞澀澀,跑向遠方,從未間斷。
“又是一年春好處”小溪復蘇了,打碎了那層厚厚的冰衣,恢復往日的生機,悠哉悠哉地流淌著,“叮咚”作響,彈唱著歡唱的樂曲,陽光灑落,小溪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綢帶上鑲嵌了亮晶晶的寶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春無聲而過,夏接踵而至。褪去了春的羞澀,夏日中的小溪變得更加奔放,一遍遍沖刷著河中的鵝卵石。那沖擊發出的聲音,在大聲唱頌著它的喜悅。到了夜里,或許感到夜的靜美,溪也靜了,夜闌人靜,月灑清輝,螢火蟲在岸邊的草叢中發出星星光芒,浮光躍金,靜影沉壁,似一幅“明月松間照,青泉石上流”的畫卷。
秋天,小溪搖身一變,變得文靜起來,它緩緩流淌,當岸邊的落葉一片片紛舞而下,小溪便把它們接住,讓它們隨著自己流動,一片片落葉如一小條條金色的小船,在溪上劃行,駛向遙遠的地方。
秋已過,冬忽至,小溪結冰了,變得格外空靈、寂靜,整片大地沒有了往日的歡歌,似披上了一層銀白色的外衣,安然入睡,河畔的柳條,變成了一條條銀色的項鏈,好一個冰雪世界!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輪回反復,小溪總是在不斷變化,不斷給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靜靜淌過。
科技日新月異,經濟不斷發展,從城市一步步走向農村,走進記憶中的村頭,那片青蔥的草地。夏夜里,我們總喜歡聞著青草的芳香,隨河流奔跑,再次滿懷期待而去,卻發現一片瘡痍——草地消失了。一座工廠掘地而起,后來,螢火蟲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工廠里不滅的燈光;那股青草的沁人香味在時光中越沖越淡,靠近,只是一股刺鼻的化工原料味道。
或是化工廠為了謀求更大的暴利,不知從何時起,小河的水不似昔日的清澈,原本那條銀色的、綴滿珍珠的飄帶,此時卻披上了一件灰色的丑陋外衣,在那紅花峪的柔波里,不再是水草,而是垃圾,散發出陣陣惡臭味。那河畔的柳,不知掉了多少根青絲,變成了“地中海”,失去了昔日的青蔥。
憶往昔,大叔大爺們還會用這條小溪的甘霖去灌溉莊稼,莊稼長得格外好。看今朝,鄰居大媽用水澆了幾株黃瓜,黃瓜便被扼殺在搖籃里了。
經濟社會的發展,造就了GDP的提高,但也帶來了環境的惡化,昔日的美好在逐漸消失。
看著那些昔日的美好不斷消逝,人們的心中或多或少有些傷感。
近年來,電視上各地爆發沙塵暴、泥石流、霧霾天氣的報告頻繁出現,赤潮等事件一遍遍拷問著人們的內心。與此同時,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號召我們為建設美麗中國作貢獻。
或是受到各種污染事件的抨擊,亦或是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村民們覺醒了,開始要求化工廠注意環保,禁止向紅花峪排放廢水,在政策與村民的雙重加壓下,化工廠保證不會再隨意排放廢水,對小溪造成進一步污染。
我們當地的小學為了保護環境,組織了一些同學去河道撿垃圾,他們帶著對小溪美好未來的憧憬出發,滿載著滿袋的垃圾而歸,但他們是喜悅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在全村人的努力之下,小溪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那件灰色帶著五色斑駁的外衣也漸漸消失了。陽光灑落,溪面泛著金光,閃閃爍爍,在山林之中呈現一張靜穆溫暖的畫面。
時間老人的腳步從未停息,紅花峪生命的旅程仍在繼續,我相信,在不懈修復與保護之下,紅花峪會恢復生機,繼續哼著歡快的歌奔向遠方,猶如一條華麗的絲綢亙古綿長,為故鄉增添一抹亮色。
又是一縷陽光,靜灑在紅花峪上,望終南積雪,俯腳下紅花峪,惟愿光陰荏苒,一切仍似曾經那般美好。
(指導老師:張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