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警察在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警務活動中,通常是首先到達現場且有處置權的人員。基于警察職業性質的特殊性,警察掌握現場急救技能是日益危險的執法環境下,提高警察自救互救能力,減少警察傷亡率,保證警察隊伍的戰斗力的需要;是大醫療救護體系中,院前急救的需要;是社會公共應急救援管理中,災害救護的需要。所以,2006年公安部將警察現場急救列入《公安系統人民警察實戰基礎訓練大綱》和《公安系統人民警察實戰基礎訓練教程》之中,作為新警必訓科目。此后,警察現場急救課在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課堂教學和在職民警的培訓中相繼展開。但民警現場實施急救的狀況并沒有因急救培訓的逐漸推廣而有所改進,其原因多方面的,主要有對急救風險的顧慮。
(一)法規缺失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一章,第二條表明: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第五條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此規定涵蓋了警察現場急救的職責義務和法律保障。但警務實踐中因急救導致的糾紛時,法律保護的力度非常有限。在法律框架下,并沒有對應的法規規定作為非醫務人員的警察,現場急救的層度和范圍,也就難以明確在警務執法規法化的要求下,什么樣的現場急救處置方式才是規范的操作。
警察現場急救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院前急救的法律體系尚處于初步構建階段,相繼出臺的地方性法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前我國公眾參與院前急救的被動狀況,但警察急救與普通民眾的急救在法律責任和約束上是有所不同的。警察現場急救處置屬警務職責范圍之內,民眾參與現場急救僅受道德層面的約束,所以即使有類似于國外的好撒瑪利亞人法的免責法規,對警察現場急救的免責效力也是不足的,僅有借鑒和參考的意義。
(二)社會監督風險。
1.自媒體時代使新聞的自由度顯著提高,傳媒生態紛繁復雜,警察在處理突發事件和緊急救助的過程中,職責范圍廣、強制權利大,與社會面直接接觸,極易在公眾視野中成為焦點,以前警務人員保守的急救方式可以規避風險,但現在可能是不作為的依據。警務執法工作中任何細小的失誤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給警務執法人員造成壓力和困擾。
公眾對警察現場急救的理解尚存誤區對公安、消防等非醫務人員的急救能力要求等同于醫生;另外,110和120是聯動機制,公眾容易誤認為警察到達現場等同醫生到達現場,用專業的醫務人員的標準來界定警務人員的急救處置方式的正確,自然是有失公允。
公眾急救知識的普及率不高,對“立足于現場”的院前急救新理念不理解,認為僅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醫務人員的處置方式是消極的,不負責任的。實際上,對傷勢沒有危及到生命的傷患者,等待專業的急救醫生的到來才是正確急救措施。
(三)職業安全風險。
警務人員所面臨的急救環境比醫務人員復雜,必須迅速判斷識別是事發、案發還病發現場,對周圍環境進行評估,及時發現與案件或事故的相關線索和信息,保護現場,為后期的偵辦或責任認定提供有效物證和依據。

警務執法過程中,無論是盤查嫌疑人、常規巡邏還是解決矛盾糾紛,甚至在犯罪現場對嫌疑人或被害人實施急救時都有可能成為襲擊的目標。但目前,警務人員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急救裝備有待提高和改善。
任何警務行為都需在警察的職責范圍之內依法進行,警察現場急救也是如此。作為院前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參照院前急救法律體系,完善警察現場急救中在事發和病發現場的法規,明確警務人員在現場急救中的搶救的等級與范圍;明確有關后果的法律追究或免責,改善警察現場急救的法制環境,是降低急救風險的最有效的途徑。
法律可以規范警察的執法實踐,與此同時,執法實踐也可以促進相關立法。研究和規法警察現場急救培訓內容,提高警察現場急救培訓質量,提升警務人員的急救意識與素質,這并不是要求警務人員盡快擔負起現場急救的職責,在警察現場急救法律和法規尚不健全,法律支持不足時,這是將就警務人員置身于風口浪尖之上,是不負責任和急功近利的做法。現階段,提高和規法急救培訓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警務人員的自救互救能力,另一方面是為警察現場急救法律規法的制定提供可行性建議。
警察現場急救是指在事發、案發或病發現場對傷患者的及時有效的初步救助,為院內的救治創造條件,屬于非專業醫務人員的院前急救,在評估、辨識和實施措施上都應區別于醫生。美國心臟協會在對公眾的心肺復蘇指南中盡可能簡化判識方法和技能。2010年之前的指南,對是否實施心肺復蘇需要反應、呼吸和循環三項指標,但現在僅需兩項:反應和呼吸。簡化判識方法不僅直觀有效,也避免因觸摸頸動脈造成的誤差和旁觀者的誤解。對因窒息和心源性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同樣采取以胸外按壓為首個循環開始的心肺復蘇,這些都是為了簡化公眾急救技術,便于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同時也更容易在法律層面上制定操作規法。
公眾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社會急救環境的改善。公眾參與急救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傳遞信任和友善。真正理解非專業醫務人員的急救和專業急救醫生的不同以及公眾急救風險所在,共同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法律保障,降低急救風險。
基金項目:湖北警官學院2018年度院級科研項目,項目名稱:警察現場急救法律問題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ZN025
(作者單位:湖北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