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 本報記者 謝戎彬
第五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14日在北京舉行。據共同社15日報道,雙方就作為邁向解禁日本產牛肉對華出口的條件之一“動物衛生檢疫協定”達成了實質性共識。雖然要實現出口解禁今后還需要其他手續,但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會議結束后向媒體表示“這是邁向解禁的重要一步”。
日本2001年爆發瘋牛病(BSE)后,中國禁止從日本進口牛肉。不過,近年來在訪日中國游客中,日本產牛肉頗受青睞。若獲解禁,對于日本畜產農戶而言或將是擴大銷路的良機。
日本每隔五年有一次和牛品質評測會。九州鹿兒島縣出品的“鹿兒島和牛”在2017年舉辦的“全國和牛能力共進會”中獲得綜合冠軍,成為“日本全國和牛冠軍”,產量和銷售額在日本排名第一。鹿兒島縣農政部畜產課國際業務負責人田中和宏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得知中日兩國就旨在解禁日本產牛肉出口的協定進行協商之后非常高興,希望“鹿兒島和牛”能夠盡快出口中國,讓更多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品嘗美味的和牛。田中說,“鹿兒島和牛”有很多優勢:產量大,可以穩定地向中國出口高品質和牛;距離近,可以盡快運到中國。
按照日本相關規定,在日本生產的牛肉中,只有黑毛和種、褐毛和種、無角和種、日本短角種四種肉牛及其相互雜交的肉牛才被稱為和牛。而且日本和牛價格很貴,高級和牛肉一公斤可以買到六七千元人民幣。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牛肉需求的增加,以及全球瘋牛病防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中國市場對進口牛肉穩步放開。今年1月,由法國畜牧及肉類協會主辦的法國牛肉中國官方首發儀式在北京舉行。《環球時報》記者曾采訪過幾位從事法國牛肉在中國銷售的商人,他們說,法國牛肉雖然進入了中國,肉質也沒得說,但在中國市場上還是比較小眾,因為價錢高,比澳洲牛肉貴了不少,這也是妨礙法國牛肉打開中國市場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