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后悔藥。但人卻免不了產生遺憾的情緒。
2007年,我參加高考。那時候的我,對于很多耳熟能詳的大學,諸如北大清華、川大武大,也僅有一個學校名字的認知。還有很多大學完全沒聽過,更不知道它們在中國的哪個城市了。高中三年,現在回想起來,只顧埋頭讀書,頗有些“閉關鎖國”的意味。
在重慶度過了三天瓢潑大雨的高考,不得不填志愿了,但是我幾乎一無所知。只能以自己的分數為標準,去搜索最近幾年錄取分數線相近的學校。
跳出的學校有十來所,暨南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
我最想去的大學是武大,但是分數有點懸,不敢冒險,畢竟沒有考上就很可能要掉到二本。
川大,就在隔壁成都,熟悉—些。
暨大,我完全不了解了。特地跑去請教了班主任,他說: “暨大挺好的呀,前幾年很好的,而且在廣州,那邊自由開放、經濟發達。”這就是我在提前批上填暨南大學的唯一原因。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所華僑大學,也對提前批沒有概念。
如此草率地決定,常常讓我后來回想時,后背發涼。這就像封建時候的包辦婚姻一樣,對對方的了解,只有媒人的寥寥幾語,婚姻好壞,合適不合適,幸福不幸福,全憑運氣了。還好,我的運氣還可以,遇到了我喜歡的大學。
沒敢填報的武漢大學,確實差了十來分。
很久很久后,我才發現我原來有過很多的機會進入我更心儀的武漢大學。
如果時間倒流,也讓我回到“那些年”——
那時候我的語文成績不錯,寫的作文日常被老師拿來作范文念,甚至有時還一邊念一邊拍桌叫好,高中的畢業留念冊上,大家都會千篇一律地期待我未來成為作家。可惜的是,我把我寫作的洪荒之力,只用在了考試作文上。如果我知道我可以通過參加作文大賽拿到獎項,然后獲得高校自主招生的資格,最后獲得降分優惠的話,武漢大學就不是夢了。那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也不了解,甚至鼓勵我去努力考取單科狀元,也不知道鼓勵我去參加作文大賽。
那時候我的數學也很好,初中時拿過縣里的競賽二等獎,最后高考146分也能為我證明。所以,雖然是文科生,但是我們數學老師,一直很積極鼓動我參加奧林匹克競賽,起初也興致勃勃,因為很喜歡,但后來覺得文科生,數學考試沒那么難,沒必要把時間花到競賽上去。就這樣漸漸遠離了數學競賽。如果我知道參加數學競賽拿到了很好的名次,也是可以參加自主招生或者保送的話,那我也不需要在高考后,因為不敢報考武漢大學而遺憾了。
我是農村的,成績也還可以,我也可以考慮去申請高校的專項計劃的。如果通過審核,我最后也會坐進武漢大學的課堂。
原來早就有這么多的捷徑,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夢想中的大學。可借都一—錯過了。
到了十年后的今天,考取名校的方式更加多元了,如果只拼高考,可能就會失掉更多的機會,更難進入自己的心儀大學。
“如果……就”這個后悔句式,雖然無法讓我們真的回到過去重新來過。但我想,這些遺憾后悔的情緒,可以給后來的你們一些啟發,這遺憾,也就不算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