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柏林
摘要:磚砌體結構具有較好的耐久性、耐火性、保溫隔熱性,節能效果好,且施工方面,工藝簡單,因此,在我國民用建筑中磚砌體應用比較廣泛。磚砌體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結構,其施工質量的優劣對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有重要影響。提高砌體工程的施工質量是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提高建筑物使用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保證。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分析磚砌體施工的方法要領以及質量控制措施控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起到借鑒的效果。
關鍵詞;砌體工程施工;主要事項;細部結構處理
1.砌體施工工藝要求
施工流程:找平→放線→立皮數桿→排列砌塊→拉線→砌筑→勾縫。
1.1砌筑前應在基礎面或樓面上定出各層的軸線位置和標高,并用1∶2水泥砂漿或C15級細石混凝土找平。
1.2放線
根據圖紙及控制線在混凝土墻柱、梁板底、樓板面上上放出砌體的邊線,門窗洞口線及加氣混凝土墻的邊線。此外還要在框架柱上彈出50cm水平控制線。
1.3施工要點
(1)根據預先繪制的砌塊排列圖進行施工,并應設置皮數桿。
(2)砌筑中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灰縫平直、砂漿飽滿。灰縫厚度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3)磚墻的轉角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搓,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如臨時間斷處留斜槎有困難時,除轉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須做成陽槎,并加設拉結筋,間距沿墻高不得超過50cm,埋入長度從墻的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cm,末端應有90度彎鉤。
(4)隔墻與填充墻的頂面與上部結構接觸處宜用側磚或立磚斜砌擠緊。
(5)施工時在墻體陰陽角處立好皮數桿,桿間距離不宜超過15cm,桿上應標明皮數以及門窗洞口,過梁等部位的標高。
(6)砌筑前,應先將磚澆水潤濕。彈出建筑物的主要軸線及砌體的砌筑控制邊線,經技術復線,檢查合格,方可施工。
(7)砌筑時應上下錯縫、搭接長度不宜小于砌塊長度的1/3,并應不小于150mm。如不能滿足要求時,在水平灰縫中應設置2Φ6鋼筋或Φ4鋼筋網片加強,加強筋長度不應小于500mm。
(8)磚砌體接槎時,必須將接槎處的表面清理干凈,澆水潤濕,并應填實砂漿,保持灰縫橫平豎直,砂漿飽滿,垂直縫宜用內外臨時夾板灌縫。水平縫厚度不得大于15mm,垂直灰縫不得大于20mm。
(9)砌塊每日砌筑高度應控制在1.5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每砌完一樓層后,應校核墻體的軸線尺寸和標高。在允許范圍內的軸線及標高的偏差,應在樓板面上予以糾正。
(10)在砌筑過程中,應采用“原漿隨砌隨收縫法”,先勾水平縫,后勾豎向縫。灰縫與砌塊面要平整密實,不得出現丟縫、瞎縫、開裂和粘結不牢等現象,以避免墻面滲水和開裂,以利于墻面粉刷和裝飾。
(11)切鋸砌塊應使用專用工具,不得用斧子或瓦刀等任意砍劈。洞口兩側應選用規則整齊的砌塊砌筑。
2.砌筑施工注意事項
2.1砌體與砼梁板柱的聯結應牢固,并有防裂、防滲漏措施。砌體孔洞應預留,不得隨意開鑿,孔洞周圍應做好防滲漏措施。
2.2砌塊外墻應采用專門配制、稠度適宜、粘結強度高的混合砂漿或防水砂漿砌筑,并保證主縫砂漿飽滿、嚴密,不得有空縫,且外墻面宜做飾面層。
2.3砂漿要有良好的和易性,使水分不至很快被砌塊吸走,保證強度正常增長。
3.砌體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3.1砌體施工前組織施工人員學習施工規范 要保證磚砌體的施工質量,就一定要嚴格地按“規范”的要求施工。如“規范”中對于臨時間斷留槎方法,構造柱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縫的控制都有明確要求,但有些施工人員并不掌握和了解“規范”。有些隊伍施工中出現先砌外墻、后砌內橫墻、再砌內縱墻的“三步”砌筑法,就是沒有真正掌握“規范”要領。因此要組織施工人員學習“規范”,使他們能夠熟悉“規范”,并準確地應用。
3.2嚴格控制進場材料質量
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清水墻、柱表面的磚,應邊角整齊、色澤均勻。配制砂漿的各種原材料質量、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3改進操作工藝,采用合適的砌筑方法 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很大程度是取決于砌筑方法。砌塊在砌筑前的一天,應充分澆水濕潤,砌塊表面清理干凈;為了保證砌體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應選擇合理的組砌形式,使上下兩皮磚的豎縫相互錯開至少1/4的磚長;不準出現通縫,否則在垂直荷載的作用下,砌體會由于“通縫”喪失整體性而影響強度,同時,縱橫墻交接、轉角處,應相互咬合牢固可靠。砂漿飽滿度不夠將直接影響砌體內力的傳遞和整體性,所以施工驗收規范規定砂漿飽滿度水平灰縫不低于80%,且灰縫厚度控制在l0mm±2mm之間。
砌筑時嚴格按皮數桿掛線,將每皮磚砌平;豎直,即要求砌體表面輪廓垂直平整,豎向灰縫必須垂直對齊,
斷磚不能集中使用在同一部位(清水墻不得使用斷磚)。磚必須平砌,不許側砌,灰縫密實飽滿。
縱橫墻交接處按設計要求加設水平拉結筋,嚴格按設計上考慮采取一些增強房屋整體剛度的措施施工,如構造柱、圈梁、拉結筋等,按規定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內不得有雜物。
4.磚砌體工程細部結構的處理方法
針對工程的砌體特點,除必須滿足相關設計、規范要求外,還采取了如下措施:
(1)嚴把材質關,選擇強度較高,規格尺寸標準的砌塊砌筑;
(2)砌筑砂漿必須飽滿,以隔斷砂縫滲水通道;
(3)砌筑接近梁底時,待砌塊沉實后(14天),再砌此部分墻體,并用實心磚擺成60度或80度角斜砌,逐塊嵌設灰縫,敲緊壓實,與梁底頂緊,局部采用預制C20砼塞塊與實心磚砌筑,避免砍實心磚鑲砌。
(4)砌筑前,每堵墻進行排板,墻體砌筑不足燒結空心磚模數部分,不準打磚,只能由實心磚或素砼塞塊調整。砌筑前將基層清掃干凈,并刷素水泥漿一遍。
(5)砌筑前,彈放出墻體砌筑邊線,分出門窗洞口位置,并在砌筑墻體的兩端結構主體上標示出窗臺、門窗、洞頂標高。
(6)砌塊墻體砌完后,即時用1:2.5水泥砂漿進行勾縫,對砂漿不飽滿的灰縫、空頭縫和瞎縫用水泥砂漿嵌實。
(7)為避免因砌體收縮不勻、砌體沉降不均勻等,造成墻中部砌塊周圍裂縫、臺階形裂縫、縱橫向裂縫。規定日砌筑高度不得超過1.8m,砌塊保持濕潤,含水率以5%~8%為宜。
(8)磚墻構造柱、圈梁施工,嚴格按照框架梁、柱要求施工、檢查。構造柱必須穿絲桿;馬牙槎進出須上下垂直一條線;為防止構造柱漏漿,模板支設前沿馬牙槎兩邊粘貼20mm寬,2mm厚雙面膠帶。
(9)砌筑前2d對砌塊澆水濕潤,潤濕深度為8~10mm。砌筑時,在操作架上放置水桶,鋪漿前向砌筑面(已砌磚面)淋適量水,以便于砌筑和保證砌筑砂漿有適當的硬化條件。
5.結語
磚砌體結構建筑是我國量大面廣的傳統建筑,砌體結構也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結構,其質量的優劣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量,關系到使用后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必須控制好砌體工程的質量。在進行磚砌體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定進行施工,控制好每一道工序,如此才能保證砌體施工質量,才能建造出優質墻體,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
(作者單位:中浩建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