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結合工程實際介紹了灰土擠密樁在濕陷性黃土路基中的應用檢測、施工方案、質量和安全控制等,對類似工程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黃土;擠密樁施工;處理方案
1工程概況
國道 227 線老城關經西寧至上新莊段公路工程 TJ-SG2 標段,起點K17+200,終點里程為 K37+000。本標段主線長 24.61 公里(含斷鏈)、連接線 2.76公里,項目區特殊巖土主要為濕陷性黃土,其中主線K32+600-K36+610為Ⅲ類自重濕陷性黃土,根據主參考西寧周邊公路對濕陷性黃土處置方案,Ⅲ類自重濕陷性黃土范圍內涵洞地基處理采用灰土擠密樁復合加固,設計樁長3m,設計樁徑40cm,樁距1.35m,樁位呈等邊三角形布置。樁孔內的石灰劑量為12%,成樁后樁頂面鋪設80cm灰土墊層,灰土劑量為8%。設計要求處理后地基承載力不得低于0.25MPa。
2施工情況
灰土擠密樁地基處理施工方法參照國家行業標準[1~2]等規范中有關規定及要求進行施工。
擠密樁施工工藝采用柴油錘打樁機把直徑為40cm的沉管打入成孔,將樁間土擠密。然后分層填入石灰劑量為12%的灰土,用機械夯錘分層夯實,足層回填夯實成樁。施工過程中成孔及回填均應先外排后內排,隔樁隔排,間隔跳打。
3二次襯砌處理段設計基本情況
3原設計及現場實際地基情況
處理前相應地基土物理力學取值如下
處理前地基土的平均干密度:ρdo=1.35g/cm?;
樁間地基土的最大干密度:ρdmax=1.80g/cm?;;
樁間地基土擠密后的平均干密度:ρdc=ηcρdmax =0.93x1.80g/cm?=1.674 g/cm ?(計算);[最小擠密系數取:ηc=0.93符合《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 25-2004)4.4.4]的要求。
地基處理前地基承載力的特征值:fak=150 kPa
4設計情況
1.樁間距計算
由《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6.4.2條
6復合地基承載力檢測
灰土擠密樁施工完成后,對K33+535涵洞3根灰土擠密樁樁及樁周地基土進行了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復合地基荷載試驗方法依據《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JGJ340-2015執行。
G227線老城關經西寧至上新莊公路工程K33+535涵洞設計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250kPa,根據規范要求,最大加載量不應少于設計要求的兩倍。總荷載取500kPa,共分10級,每級施加載荷為50kPa。卸載應分級進行,每級卸載量是加載時分級荷載的2倍,逐級等量卸載。示意圖如下圖
該工程試驗點由試驗數據分析并描繪出的p-s曲線,綜合分析,該試驗點承載力特征值確定如下:
1、K33+535試驗點p-s曲線比例界限所對應的壓力值為280kPa,最大加載壓力的一半為280kPa,兩者比較取小值,該點承載力特征值為280kPa。
2、K33+536左側試驗點p-s曲線比例界限所對應的壓力值為280kPa,最大加載壓力的一半為280kPa,兩者比較取小值,該點承載力特征值為280kPa。
3、K33+536左側試驗點p-s曲線比例界限所對應的壓力值為280kPa,最大加載壓力的一半為280kPa,兩者比較取小值,該點承載力特征值為280kPa。
檢測結論:
通過在K33+535涵洞灰土擠密樁樁間土中分層取樣進行室內土工實驗,灰土擠密樁處理過的樁間土自重濕陷性系數小于0.015,表明擠密后樁間土的濕陷性已得到完全消除。涵洞灰土擠密樁檢測共3個試驗點,試驗點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均為250kPa,滿足設計要求。可以看出,經過灰土擠密樁處理過的樁間土其物理力學已得到明顯改善,其施工簡單,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是一種極具推廣的地基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常建興.灰土擠密樁在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97-98.
[2]劉澤華,鄭彩義.灰土擠密樁在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7(1):172-173.
[3]邊隴超,孫夢青,詹興吉.灰土擠密樁在處理橋頭濕陷性黃土路基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7(07):69-70.
[4]樊勇.芻議灰土擠密樁在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環球市場,2017(18).
(作者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