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摘要: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以及一些綠色環保建設材料的出現,建筑工程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建筑施工單位應該不斷優化建筑工程的設計,將新型的綠色理念、綠色技術、綠色環保的材料應用到建筑設計以及施工中,提高建筑整體的綠色環保性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一同發展。
關鍵詞:綠色節能;建筑結構設計
1綠色節能理念建筑結構設計的意義
第一,彰顯建筑結構設計的價值性。目前,高標準的設計要求、多元化的設計形式已逐漸成為除對建筑物質量追求以外,建筑行業發展的另一立足之本。尤其在多元化的設計理念中,倡導建筑結構設計中綠色節能理念的融入更能彰顯當代標準化建筑結構設計的價值性。第二,緩解我國資源短缺的壓力。據行業統計,目前我國標準化建筑的年均新增建筑面積約為22億平方米。這一數字的背后無疑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加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廢棄物對建設地區的生態和人居環境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可見,傳統的建設設計不僅是對我國有限資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費,也是造成潛在環境影響的一大影響因素。因此,建筑結構設計中加強節能環保材料的使用以及節能環境環保理念的融入無疑是緩解資源和能源浪費的重要舉措。第三,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節能理念是以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為基本原則,從建設設計的全過程減少能源的消耗、節約水電的使用。這對于傳統的建設結構設計思路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因為對建筑物質量和美觀的追求已不再是唯一的設計基準。這就需要設計師具備轉換審美導向的建筑物結構設計思路。這一設計思路的轉變不僅需要設計師具備更為多元化的技術知識,對整個建筑設計行業而言,更是一項提升其整體水平的巨大考驗。
2建筑規劃設計中采用“綠色節能理念”的原則
2.1整體和諧原則
建筑物同自然環境中的其他事物有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建筑物必須融入到人文環境以及周圍生態環境中,如此才能夠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這也是建筑設計的初衷。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當地的天氣氣候、自然環境、當地文化等,并且還要注重建筑資源以及建筑原材料的選擇,讓建筑物展現出當地的低于特點。
2.2健康舒適原則
建筑物的功能性很強,這也是考量建筑物優劣好低的重要標準,即適宜居住、適宜辦公或者從事其他的室內活動,這是是建筑設計的出發點。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考慮到通風、采光、降溫、取暖、污水的處理與排放、盡量做到垃圾污水的無公害化、資源化。
3綠色節能理念建筑結構設計
3.1門窗綠色節能設計
門窗是各種建筑能源損耗與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通過門窗流通的能源大約要占到整個建筑物總能耗的一半以上,所以我們應該關注門窗的合理設計。同時還要選好材質,不斷改進和優化門窗產品的結構,逐步提高門窗的氣密性,有效減少因為門窗氣密性而造成的空氣對流傳熱。我們可以通過增加設置密封條來提高門窗的氣密性保護措施。玻璃的選材也要特別注意,最好是要選擇雙層玻璃,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冬季室內溫度向外擴散,達到保溫節能的功效。按照彈性標準和要求設計水平線、墻裙線或者踢腳線,在門窗洞的四周要抹上寬50mm的水泥砂漿進行護角。應做標準沖筋、灰餅,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保溫層厚度墻面。為了有效的預防首層墻面在撞擊之后,導致保溫材料和抹灰面層內出現孔洞,就該在首層窗臺的墻面加貼上一層帶有玻璃纖維的網格布。若是底層墻的外表面是在墻體防潮的下方,就要做好防潮的處理工作,在進行防潮處理的工作時應當把氯丁型的防水涂料涂刷在保溫層上,等到涂料的表面干燥之后把其一層界面劑噴涂在其表面上,這樣就可以進行保溫施工。
3.2屋面綠色節能設計
屋面綠色節能設計將環境與建筑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協調,使兩者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使得綠色建筑結構能夠充分反映環境保護的理念,自然環境能夠更好地提升綠色建筑的質量,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居住環境,使建筑與環境保護之間逐漸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在實際操作過程之中,設計人員要以屋面為切入點,強化屋面節能設計,實現屋面功能的綜合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廣泛吸收歐美國家的有益經驗,將屋面的隔熱效果,空氣凈化效果,環境美化充分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節能機制,發揮綠色建筑的社會價值。以屋面綠色節能設計為切入點,綠色建筑的舒適度與節能屬性得到保證,從過往情況來看,屋面綠色結構的設計施工,使得夏季室內溫度能夠下降2~3℃。以屋面綠色設計為起點,切實增強了現階段綠色建筑結構的節能措施,為住戶營造出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在屋面設計的過程之中,除了進行建筑結構的設計之外,設計人員還需要對施工材料類型、圖案進行選擇,例如某綠色建筑在進行節能屋面設計的過程之中,選用250厚擠塑機苯乙烯板作為建材,保證了整個板材的隔熱性能。
3.3建筑遮陽系統
3.3.1外遮陽
由于外遮陽的位置都是在建筑的外面,長時間使用容易積累灰塵,一旦遇到雨雪天氣,不便于清洗,長期以往,會削減遮陽功能。由于外遮陽本身尺寸較大,導致負荷大,因此需要充分考慮遇到刮風下雨天增加外遮陽的荷載。在規劃和設計外遮陽方式過程中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盡可能將相關因素都考慮在內。在選擇材料方面,需要選擇抗老化,耐腐蝕和防水的功能;需要選擇私密性強,視線寬廣,能夠滲透太陽光的功能;此外,對外遮陽方式進行調節過程中,需要具備可靠、靈活、容易清潔和調節的功能;外遮陽方式構造要滿足防銹蝕,抗風的功能。外遮陽方式的位置是在建筑的外面,需要保證其美觀性。
3.3.2內遮陽
內遮陽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在建筑室內安置遮陽設施。內遮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將天陽光的輻射進行吸收,在吸收的過程中很多輻射波再一次輻射到室內,所以在遮陽方面,遜色于外遮陽。目前我國使用最為普遍當屬內遮陽方式,主要受人們的傳統觀念,私密保護性等因素的影響,針對小型建筑和居住建筑表現最為突出。在節能效果方面,內遮陽方式的效果始終不盡人意,多數情況下只是作為輔助應用,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選擇最恰當的材料,色彩,便于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室內溫度,將溫度反射至室外。
參考文獻
[1]夏珊珊.基于對民用建筑中的結構節能設計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95.
[2]陳衎.分析建筑結構節能的設計與施工控制[J].四川水泥,2018,03:80-81.
[3]魏世兵.分析建筑結構節能的設計與施工控制[J].科學技術創新,2018,13:128-129.
(作者單位: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