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洪
摘要:區塊鏈技術是加密算法、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分布式數據存儲等計算機技術在新時期環境下的創新應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等特點。將該技術應用于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能夠促使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更加安全、便捷和公平,對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區塊鏈技術概述,探究區塊鏈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及趨勢,為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更加順暢、高效開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公共資源交易;應用;趨勢
前言
區塊鏈技術是以分布式方式對某個加密數據庫進行集體維護的技術方案,通俗的講就是多人共同記賬模式下的對賬機制。該技術具有分布式賬本、非對稱加密算法和授權技術、共識機制以及智能合約等技術特點,在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中合理應用區塊鏈技術,能夠促使交易活動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為了有效促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發展,有必要對區塊鏈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及趨勢進行深入探討。
一、區域鏈技術概述
區塊鏈技術最初是作為基礎架構和底層技術在比特幣當中應用,屬于加密算法、分布式數據存儲、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等計算機技術在新時期的創新應用模式。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分布形式的數據庫,所有節點以及區塊相互之間共同構建信任機制。該技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以及不可篡改性。其中,去中心化是指該技術通過分布方式進行計算以及數據儲存,由節點以及區塊共同實現系統維護與運行,不再設置強制控制中心;可追溯性,指的是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對整體交易路徑實現完整記錄,同時加以追溯,并可永久存儲區塊鏈當中出現的所有記錄;不可篡改性,指的是該技術通過密碼學原理進行數據加密,并通過鏈式結構和時間戳來標記時間,在共識機制運用之下,保證區塊鏈當中所有數據都不會被篡改[1]。
二、區域鏈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
1、防止交易平臺數據被篡改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當中包含大量交易相關數據,這些數據資源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所以對信息系統自身安全防護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平臺當中的數據及其備份出現丟失或者損壞,而系統若使用中心化方式進行數據存儲,那么數據很難完全恢復,這將造成平臺面臨嚴峻安全隱患。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化建設期間,對區塊鏈技術實現合理化應用,能夠通過分布式進行數據存儲,保證分布式賬本當中所有記錄都有唯一性的密碼簽名和獨一的時間戳,在數據存儲期間無第三方介入,所有交易參與者都按照共識原則對賬本當中所有記錄以及信息更新加以協商和制約。若要在該技術系統中篡改數據,需要利用技術手段將分布服務器當中設置的數據庫數據篡改51%以上,并對51%以上節點實現控制,進而獲得51%以上私鑰才能順利登錄到數據庫當中,對數據進行修改操作[2]。因此,從理論層面講,若要篡改數據需要將所有節點都破壞掉,但是這種情況是極難做到的,所以數據庫當中的數據安全有突出保障。
2、保證交易平臺操作行為能夠被追溯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中,無論平臺系統數據非中心化還是中心化,只要系統可以被人為操作,那么該系統就不能完全防范因人為操作失誤而導致系統受到入侵,比如權限或者私鑰發生被盜或者遺失等情況,就不能完全保障系統安全。而在該平臺建設中,合理運用區塊鏈技術,能夠對平臺當中全部操作行為加以記錄,并且所有記錄信息清晰、客觀、不可刪除,這一功能促使平臺中所有操作行為都具有可追溯性。
如果平臺數據庫為非區塊鏈形式,那么數據上傳、刪除、下載、覆蓋以及修改等行為出現之后,可以利用一些技術手段對數據庫修改相關的行為路徑產生的痕跡加以掩蓋,若該系統沒有設置備份數據庫進行交叉對比與參照,那么即便出現了修改行為也很難被及時察覺,就算察覺到了修改行為,也不能對數據被纂改的行為動作、過程與更改者身份進行追蹤和確認。
然而,引入區塊鏈技術建設平臺數據庫時,由于此技術具有區域鏈多點分布與時間不可逆等特性,數據庫信息如果被修改,那么可以在賬本之間進行定時對賬時對這一問題及時發現。同時,所有數據一經上鏈,其所有與數據相關的行為都會記錄在鏈,包括數據庫修改行為,這些修改行為路徑還有相關痕跡是永遠都不可以消除的。在這一技術支持下,所有與數據庫有關的操作行為都具有可追溯性,系統能夠在確保業務隱私保密基礎上,全程監控公共資源電子交易過程。一旦在交易中發生違規操作,區塊鏈當中不可篡改、高度完整的數據記錄可以作為有效證據鏈條,為監管部門提供依據。
三、區域鏈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趨勢
為了深入探討區塊鏈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趨勢,本文以電子招投標領域為例,探究未來電子招投標活動當中對該技術的具體應用。全流程形式的電子招投標活動,主要分為五個重要環節,分別是招標環節、投標環節、開標環節、評標環節還有定標環節。其中在電子招投標活動進行期間,需要對招標人還有投標人進行嚴格的身份確認,同時還要對潛在投標人相關信息及資料做好保密工作,評標委員會實際組成信息等也要加強保密,并防止投標文件被篡改或者被竊取,避免開標環節出現解鎖解密失敗問題,整個評標過程的評委信息與評判資料、評標結果等都要防止泄密或者被篡改,這些安全問題都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解決與防范[3]。
在電子招投標活動開展期間,既有電子交易系統中,通過明文形式將標書保存在中央服務器當中,防范標書信息被篡改與被盜的唯一手段只有權限。而不法分子在這樣的系統中,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或者權限獲得查看標書內容的權限,還可作出篡改標書內容的行為,導致標書內容泄密以及作弊招標。在電子招投標系統中應用區塊鏈技術,需要投標人封標之后,對標書進行加密,并在區塊鏈上傳特征值,具體上傳時間就是該信息的時間戳,對存證區塊加以構建。由于區塊鏈對非對稱加密技術實現了有效應用,所以會通過加密形式保存標書文件,針對文件進行投標人私鑰設置,投標人只有在開標前夕利用私鑰進行解鎖解密,所以在之前的管理期間,即便有不法分子入侵服務器,也不會得到標書有關的任何明文信息。同時,由于區塊鏈有分布式賬本進行記賬,所以標書被篡改部分對應節點會有備份,系統對相關節點實現定時對賬之后,若有區塊數據和其它大多數區塊實際記賬信息不一致,那么該節點將直接廢除,屬于無效節點,保證標書不可被篡改。
另外,關于評標階段專家泄密問題,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有機的將專家庫當中所有專家信息實現加密處理,并在區塊鏈中完整記錄隨機篩選結果和行為,在分布存儲基礎上,以加密文件形式,在系統當中流轉專家各方面通知消息。數據庫被入侵之后發生的數據讀取、篡改以及盜取等問題,也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加以解決,保證所有系統操作產生的操作私鑰、操作時間、行為、設備以及結果等都記錄在區域鏈當中,并不可銷毀痕跡,確保所有非法行為可以被追溯,為監管部門提供參考和證據。
四、結束語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能夠為相關交易活動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確保交易更加安全可靠與公平公正,可有效杜絕數據篡改和竊取等問題,同時保證所有修改行為的可追溯。為了進一步促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發展,需要在交易系統與平臺建設中,對區塊鏈技術實現合理應用,并積極探索在投標保證金等更多應用環節與領域。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能為遠程異地評標逐步走向常態化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保駕護航,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從依靠現場開評標向以電子化平臺為主轉變,讓公共資源交易更加公開透明和陽光運行。
參考文獻
[1]杰弗里·歐文斯,何振華,王思凡,et al.區塊鏈技術的前瞻及在稅收領域的應用前景分析[J].國際稅收,2017(9):40-40.
[2]鄧柯.區塊鏈技術的實質、落地條件和應用前景[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4):61-61.
[3]王碩.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創新趨勢分析[J].上海金融,2016(2):29-29.
(作者單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