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借貸涉及到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判決呈現(xiàn)約定借款用途在證據(jù)上作用小、法律適用標準不同以及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認定標準不同三個問題。夫妻合意共同債務應以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為認定要件;夫妻共同財產(chǎn)制下的一方舉債,應以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為認定要件。細化舉證責任分配規(guī)則和提升借款用途證明地位有助于完善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平衡規(guī)則。
關鍵詞:民間借貸;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利益平衡
一、民間借貸中涉及夫妻共同債務案件問題分析
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以民間借貸糾紛為案由,夫妻共同債務為關鍵詞選取2018年6月-12月涉及到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200份判決為樣本。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在民間借貸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上,存在以下問題:
1.約定借款用途發(fā)揮作用小
雙方注明的借款用途是債權人證明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關鍵證據(jù),也是夫妻證明債務是否屬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證據(jù)之一。實踐中約定借款用途發(fā)揮作用甚小,法院不能據(jù)此認定債務用途,債權人也不能依此來達到自身證明目的。司法實踐中也存在雙方約定借款為此用途,而債務人卻對借款另有用途的情形,此時對于借款用途采取實質標準還是形式標準也是需要思考的。
2.法律適用標準不同
法院在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法條適用標準不同,具體體現(xiàn)為以下兩方面:一是部分判決在未認定債務是否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時直接依據(jù)《解釋》第3條,以債權人是否證明債務用途來認定債務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少部分判決同時適用《解釋》第1、3條,認為未舉債放未簽字未追認,債權人也無證據(jù)證明債務用途,認定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另一部分判決則以借款金額大小作為衡量標準,從而區(qū)別適用《解釋》第2、3條,對于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金額,各判決各有分說。二是部分判決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3.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認定標準不同
是否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認定將影響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法律適用,進而影響到夫妻雙方與債權人的利益。僅有少部分判決結合當?shù)亟?jīng)濟水平或舉債方夫妻家庭情況,對借款是否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進行認定,大多數(shù)判決在說理中并未有更多闡述,僅寫明債務未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依據(jù)《解釋》第2條應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或債務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債權人未證明債務用途,依據(jù)《解釋》第3條認定債務不屬夫妻共同債務。以借款金額大小作為家庭日常生活標準的判決中對借款金額的認定也參差不齊。部分案件的借款金額由多筆借款構成,分開看金額均較小,總金額卻有可能超過舉債方夫妻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此時法官應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權未有明確規(guī)定。
二、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要件分析
1.夫妻合意共同債務認定要件——共同意思表示
《解釋》第1、3條 “共同意思表示”均強調(diào)夫妻合意,而共同簽字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認僅是對此的列舉,對于其他表現(xiàn)形式(如電話、郵件等)的共同意思表示也應包含在內(nèi)。共同意思表示是此類債務的認定要件,無論債務是否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只要能證明債務是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即可將債務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舉債之共同債務認定要件——借款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
夫妻一方為家庭日常生活所負債務,債權人只需舉證債權債務關系存在、債務符合當?shù)匾话阏J為的家庭日常生活范圍[1];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債務,債權人需證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區(qū)分二者并對其分配以不同舉證責任,可平衡債權人與未舉債方的利益,但此也可能導致日常家事代理的濫用,舉債方可能以此掩蓋自己非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債務,或將債務化整為零,擴大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損害非舉債方的利益。
夫妻共同財產(chǎn)制下的一方舉債,應以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為認定要件,而不論數(shù)額、是否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也不論是誰主張為夫妻共同債務,都應證明債務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首先,因我國東西部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差異大,不同地區(qū)、家庭的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差異較大,難以對家庭日常生活確定統(tǒng)一的標準,[2]這也是《解釋》未明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的原因。其次,統(tǒng)計結果顯示僅有6%的案件適用《解釋》第2條,此也說明在司法實踐中,審判者更傾向于直接適用第3條,即當債權人無法證明債務用于夫妻共同債務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時,將其認定為舉債方個人債務。最后,此種證明責任分配并未加重債權人的舉證責任。
三、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平衡規(guī)則完善建議
1.細化舉證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
《解釋》第1條多被認為是夫妻共同債務的推定規(guī)則,但推定并非不進行舉證責任的分配,推定的前提即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必須被證明存在。而此項舉證責任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分配原則,即若債權人主張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則由其證明夫妻存在共同意思表示,此與《解釋》第3條將證明債務是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舉證責任分配給債權人是一致的;若夫妻一方主張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則由夫妻一方證明其與另一方存在共同意思表示。債權人知道夫妻雙方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財產(chǎn)約定為歸各自所有這兩種情形下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在《婚姻法解釋一》第18條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已明確,即由夫妻一方負舉證責任。夫妻一方舉債時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舉證責任應由債權人承擔,即由債權人證明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雖家庭共同生活具有隱秘性,債權人很難證明借款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但債權人對債權債務關系的產(chǎn)生具有主導性,在此舉證責任分配規(guī)則下,其能夠在源頭上為自身舉證提供便利,而彌合發(fā)生糾紛后的舉證難困境。
2.提升借款用途的證明地位
雙方就借款事宜進行磋商時通常會約定借款用途,而此在發(fā)生糾紛后將作為債權人證明借款用途的直接證據(jù),故有必要對借款用途引起重視,提升其證明地位。2個樣本明確約定借款用途為用于家庭消費,其中一個未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二審法院認為雖借款合同約定用于家庭消費,但應結合全部案件事實和證據(jù)予以認定,證人能夠證明舉債方在收到借款后隨即將借款轉給第三人,并未用于家庭生活消費。此處依然涉及舉證責任分配,雙方明確約定借款用途的債務,法院原則應按照此用途進行認定,若舉債方對約定借款用途提出異議,應由其舉證借款的真實用途;若債權人對約定借款用途有異議,應由其證明借款用途;若非舉債方認為借款并未用于約定用途,為避免 “非舉債方證無難”困境,仍應由舉債方舉證借款用于約定借款用途,這也能有效防范舉債方與債權人惡意串通損害非舉債方利益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參考文獻
[1]程新文,劉敏,方芳,沈丹丹.《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J].人民司法(應用),2018(04):35-37.
[2]王禮仁.夫妻共同債務規(guī)定的理解與適用[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8,31(02):105.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學2018年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平衡規(guī)則探析——以200份判決書為視角”(項目編號:CX2018SP248)的結題成果。
作者簡介:楊榮平(1992-),女,四川涼山人,西南民族大學2017級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