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晴
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構建過程中,為了能夠讓低年級的小學生愛上音樂,每一名小學音樂教師都應當通過對興趣的激發來實現趣味音樂學習,而在課堂上加入一定的舞蹈律動不僅可以滿足低年級學生好動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能夠通過這種媒介來向學生完成一種音樂與舞蹈完美融合的契機,完成對傳統音樂教學理念的顛覆。
關鍵詞:舞蹈律動教學;音樂課堂;作用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更加強調對舞蹈律動的教學和培養,在進行課堂實踐的過程中,廣大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通過引導學生尋找音樂與律動中的美好與自由來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的利用律動這種靈活、有趣的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音樂律動在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作用展開研究。
一、什么是舞蹈律動教學
舞蹈律動教學主要強調在音樂學習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的引導學生完成身體動作與音樂學習的融合,通過富有韻律的肢體動作來進行對音樂的探索和展現。在這種律動的帶領下,學生一方面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各種節奏音樂作品的特點以及內在情感表達,同時也能夠對一些具有專業性的韻律進行認知和感悟,通過這種有節奏、有規律的舞蹈動作表演來實現對音樂情緒的完美體驗,同時也為日后更高層次的音樂學習提供基礎保障。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更是需要通過一種寓教于樂的舞蹈律動教學來激發他們對于音樂的認知和感悟,在多元化發揮音樂藝術魅力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欣賞之美、感覺之美、意境之美。
二、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作用
(一)強調律動與唱歌教學的完美融合
傳統的低年級小學音樂課堂通常都是以教師、錄音的范唱開始的,雖然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記住一些歌曲的唱法,但從長久上來看很多學生對于歌曲的內容、背景知之甚少,模仿效果也各不相同,但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學生對于音樂知識逐漸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與厭倦情緒。
在這種環境的作用下每一名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師都應當充分的利用律動來與音樂歌唱教學進行完美融合,通過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來開啟音樂殿堂、同時也為孩子們未來的發展插上藝術的翅膀。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妨通過抓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現象,來設計出適合他們表演的舞蹈律動,通過這種聲音、大腦、肢體的共同協作來實現既定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一年級音樂教材《數鴨子》這首兒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其音樂自身所具有的節奏感來帶領學生做出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通過前半部分的說詞與拍手讀節奏聯系的融合,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對節拍、節奏感進行掌握。在歌曲的后半部分,教師則是可以結合歌詞來設計出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通過引導孩子們展開模仿來進一步的對歌曲節奏特點、歌曲旋律進行認知提升,在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得到音樂素養的綜合提升。
(二)強調欣賞教學與律動教學的有機融合
低年級的舞蹈律動教學必須要時刻站在學生的現有認知作為出發點,通過各種一些童話故事角色來作為欣賞和融合的基礎,最終將教師所設定的律動教學動作進行貫穿。例如在《跳圓舞曲的小貓》這節課程的推進中,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童話故事《穿舞蹈鞋的小貓》作為引入,利用這篇童話故事的欣賞來將學生自己想象為那只小貓,結合教師的一些舞蹈韻律動作來進行作品的附和與表演。相信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每一名學生不僅都能夠實現個人節奏感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在欣賞相關藝術作品的同時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創作出更多、更優美的舞蹈動作和音樂體系的應用延伸。
也只有通過這種欣賞教學與律動教學融合的教學手段才能夠引導廣大的小學生通過對音樂以及其他藝術作品的聆聽、體驗,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和神奇,而這種舞蹈律動教學更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自覺性以及協調性,在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是喜愛呢既定的教學目標實現。
(三)通過對生活的感悟來融入律動教學
在低年級音樂教學的推進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更加強調引導學生對于一些生活化的感悟來進行律動教學,以此來循序漸進的完成一種生活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例如在進行《美麗的草原》這首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僅僅通過對音樂的播放很難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而通過一些生活化的感悟和生活化的動作,學生們便可以很好的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句話的內涵。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模仿擠奶、坐在凳子上體驗策馬奔騰等場景,來引導學生們在這種獨特的律動中感受到特有的蒙古族文化,也只有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律動模仿學生們才能在表演《美麗的草原》過程中將桀驁不馴的“蒙古味”進行淋淋盡致的展現。
(四)鼓勵學生自發挖掘舞蹈律動在音樂中的展示
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離不開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和引導,而如果僅憑借教師的力量來進行律動設計,學生們不僅會在記憶上產生諸多偏差,同時也會限制他們對于舞蹈律動的想象和實踐。所以在進行低年級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與實踐平臺,通過一些無意義的動作表達逐漸的過渡到有意義的舞蹈律動創作中,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從簡單的拍手、拍腿、跺腳中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感,并以此來進行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通過這種探索性的律動激發來幫助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與律動結合的曼妙之處。例如在進行《拍皮球》的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小孩子們思考:“小皮球、真可愛”這句歌詞你會用什么動作進行表演?“你怕拍,我拍拍”可以用什么樣的律動進行展示呢?在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的律動設計后,教師便可以將其進行一種修改和調整,讓整個的律動動作更加具有美感。
總上所述,與其他年齡段的音樂學習目標都是一樣的,低年級的音樂教學與律動有機融合,同樣也是新課改背景下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每一名音樂教師都應當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和引導者,在抓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特點的同時實現整體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殷磊.隨音樂律動創高效課堂——淺談舞蹈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4(11):196-196.
[2]夏茜.淺談“體態律動”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基礎教育論壇:樂山,2016(3):73-74.
[3]宋美扶.淺論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