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萍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泰州 225500)
中暑是由于高溫環境或烈日暴曬引起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導致代謝失常,突然發生高熱、皮膚干燥、無汗及意識喪失或驚厥為臨床表現的一種急性疾病[1]。中暑的病死率高低與高熱持續時間的長短呈正比[2]。所以盡早將患者的體溫降低至關重要。中暑患者的物理降溫法有冷濕敷、冰帽、酒精擦浴等,但這些傳統的降溫方法存在諸多不足,降溫效果不理想,為了尋求一種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降溫方法,本科室于2016年7~8月將中暑高熱的患者41例實施自制的冰帽加常規治療進行降溫,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本組中暑高熱的患者8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4例,年齡30~96歲,平均(62.11±1.23)歲,體溫38.8~42℃,平均(39.11±1.22)℃ ,其中38.8~39℃24例,39.1~40℃44例,40℃以上1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1例,分別采用常規冰帽加常規治療和自制冰帽加常規治療進行降溫,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材料:選用不同型號拉拉褲、淺藍色防水布、10%鹽水[3]
1.2.2 制作方法:(1)冰帽套制作 選取淺藍色防水布裁剪成內外兩層的圓筒帽狀,內外兩層在枕部相連5cm,其余邊緣部位用拉鏈設計,雙耳部位縫制長系帶,可防滑脫(2)取不同型號拉拉褲,將其內面用10%鹽水澆濕使其浸透飽滿,以提起不漏水為宜,將拉拉褲放置冰箱冷凍2-3h
觀察組將傳統冰帽戴于頭部進行降溫,對照組將拉拉褲制成的冰帽從冰箱取出后套上冰帽套,拉上拉鏈,內外兩層相連的部位對準枕部,系好雙耳系帶,松緊一指。
在入院時、降溫30、60分,觀察降溫帽在位情況、測患者肛溫,若體溫計顯示溫度<38.5℃則視為有效;反之視為無效。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算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兩組的冰帽在位情況與降溫效果,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兩組中暑患者冰帽在位情況、降溫效果比較(%)
首先,傳統的冰帽存在冷凍后不易塑形,冰塊較硬,與病人的頭部貼合不緊,影響病人舒適度、降溫效果;其次傳統冰帽未能根據頭圍進行調節,極易出現移位、脫落,影響降溫效果,在降溫的過程中由于頭部的熱與冰帽的冷形成液化現象,冰帽外水珠較多,潮濕患者的床單元,影響病人舒適度;傳統的冰帽是多人使用,給消毒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有可能引發交叉感染[4]。在對中暑患者進行拉拉褲冰帽進行降溫,則可以彌補上述的不足,主要體現:由于拉拉褲的松緊設計及雙庫管部位既方便不同頭型患者戴取、不易自行脫落又避開了耳廓。冰帽套的設計有效避免了潮濕床單元、雙耳系帶設計起到二重固定的作用,防脫落冰帽套的設計便于使用后消毒清潔,避免了交叉感染④冰帽套的設計消除有些患者對于將拉拉褲戴頭上的反感情緒,病人樂于接受⑤10%鹽水浸濕拉拉褲,避免了冷凍后不易塑形,冰塊較硬的不足,因為冰鹽水中有鹽結晶,溶液冰點較低不形成塊狀,使冰帽松軟飽滿,與頭部接觸充分,患者感覺舒適。⑥10%鹽水保持低溫時間長,無需頻繁更換,減輕了護士工作量⑦制作成本低廉且均可反復使用,降低科室運營成本。
通過本研究發現,在對中暑高熱患者進行降溫時能有效克服傳統冰帽的多種不足,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經濟、實用等優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