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霞,周愛華,姜照林,王金云
(江蘇省南通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500)
近年來,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1],將人文護理干預代替常規護理實施于乳腺癌放療患者護理環節中,對于促進其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意義非凡。鑒于此,本文中筆者特擇選2017年1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療患者74例,作為研究主體,就乳腺癌放療患者護理中人文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展開探析。
擇選2017年1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療患者74例,作為研究主體。以護理方式差異作為分組依據,劃分為觀察組(n=37)和對照組(n=37)。對照組中年齡區間49-61歲,平均年齡(55.14±1.11)歲,病程區間1-2年,平均(1.41±0.99)年;觀察組中年齡區間48-61歲,平均年齡(55.13±1.10)歲,病程區間1-3年,平均(1.43±0.97)年。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1.0完成入選患者基本數據資料的比對,結果顯示,組間數據比對差異性不明顯(P>0.05),符合實驗分組的比較標準。
將常規護理實施于對照組,具體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常規生命體征監測等[2]。將人文護理干預實施于觀察組,具體包括:(1)護患信任關系的構建: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該使用溫柔、親切的態度與患者交談,并且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將患者在面對陌生環境時,所產生的不適應降至最低。(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主動對患者的個人狀況進行了解與掌握,以便于心理疏導的實施。將化療的相關流程,以及方法簡單告知于患者,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對病情恢復的重要性。(3)護理人員應該在保持患者營養均衡攝入的前提下,積極的進食維生素、蔬菜、水果等食物,切不可暴飲暴食,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4)健康教育:當患者的病情逐漸趨于穩定時,護理人員應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念。(6)環境護理:定期開窗通風,使室內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在光線的明暗度上,也應以患者的需求進行調整,針對于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可將窗簾的顏色調整為暗色系,降低室內的光感,同時,可以播放舒緩的輕音樂,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7)個性化護理:以患者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為依據,選擇合適的病友,以此來為其營造舒心愉悅的病房環境[3]。
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及其護理滿意度評分展開評估。
滿意度評分依據:非常滿意:評分介于81-100分之間;滿意:評分介于61-80分之間;不滿意:評分介于0-60分之間。滿意度=100%-不滿意例數/n*100%。
生活質量評分標準:將SS-QOL自評量表作為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主要依據,量表中項目共49個,分級均為5分,分數越高,質量越好。
借助SPSS21.0完成納入實驗研究數據的比對,計數資料采用的表述方式為“%”,檢驗方式為“x2”;計量資料采用的表述方式為“±s”,檢驗方式為“t”;設定P<0.05,為統計學差異成立的必要條件。
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評分上,與對照組展開比對,改善效果顯著(P<0.05),詳細數據資料如表1記載所示。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對
觀察組在生活質量評分上,與對照組展開比對,改善效果顯著(P<0.05),詳細數據資料如表2記載所示。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將其反映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就是體現在對護理要求的提升上。總結近年來的護理經驗,實施乳腺癌放療患者,由于其在年齡、文化層次、心理狀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對于疾病的反應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也大相徑庭。而人文護理,是指針對患者各種不良反應情況所開展的個性化護理,由于病人疾病的治療與社會、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多種因素存在密切的關聯,病人疾病的恢復情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乳腺癌放療患者實施人文護理干預,便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
本文中的試驗研究結果充分闡明,觀察組在生活質量評分及其護理滿意度評分上,與對照組展開比對,改善效果均顯著(P<0.05)。分析上文中筆者研究所得到的數據結果可以看出,人文護理干預代替常規護理實施于乳腺癌放療患者護理環節中,對于促進其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意義非凡,因此,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