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麗,文 敏
(貴州省興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貴州 興義 562400)
在肝硬化患者中,消化道大出血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臨床癥狀以黑便、嘔血為主,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對于該病的發生原因,臨床多數認為與胃底靜脈破裂、胃黏膜病變等因素有關[2]。本文特此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并輔以綜合護理干預。現做如下報道:
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將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學要求。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通過電腦完全隨機分組法,將之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兩組分別有50例。研究組中26例男性研究對象,24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25-71歲,平均(48.7±5.2)歲;常規組中25例男性研究對象,25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25-70歲,平均(48.8±5.1)歲。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大。
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化護理,研究組在常規化護理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1)基礎護理干預:留意患者各項體征變化,記錄其黑便、嘔血情況,向醫師及時反饋,警惕患者是否存在二次出血現象。留意患者神情、心理狀態,若有必要,可予以心電監護。協助患者做好每日的口腔清潔護理,特別是在急性出血期,早晚各一次口腔清潔護理。若患者存在黑便情況,需在其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肛周,若患者出血量過大,需囑咐其臥床靜養,禁止過度運動。若患者微循環障礙,需構建靜脈通道,及予以血容量補充;保持側臥或半臥,以防嘔血時出現嗆咳而加重出血。(2)個性化護理:圍繞患者實際病情,并結合患者個體化差異原則,予以針對性、個性化的干預。特別是上消化道出血者,需分析其性格、臨床體征、癥狀表現,通過尊重患者隱私、保密患者病情以及良好的住院環境,為患者實施高質量的護理干預。(3)健康宣教:心理因素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和預后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故而需積極與患者交流,加強心理疏導,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識,以消除其不良心理,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消除其擔憂。(4)飲食護理:遵循低脂、低鹽、低糖、低膽固醇等原則,增加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等食物的攝入量,適量補充微量元素,少食多餐,禁止抽煙喝酒,禁止刺激性飲食,通知書輔以適當運動,以加強身體抵抗力。
采用QOQ-C30生活質量核心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角色功能、身體情況、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方面,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表1 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經過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78.8±6.2)分顯著高于常規組(62.6±6.6)分,組間差異顯著(t=12.650,P<0.05)。
目前尚未完全明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發病原因,該病發生后,腸道積血嚴重,不但會改變腸道內環境,還會引起原發性腹膜炎,加之細菌侵入,分解淤血后有可能會產生諸多的有害物質和大量氨氣,破壞血腦屏障[3]。此外,若止血不及時,還會引起中毒性腸麻痹,影響血循環、肝腎正常功能,更甚至還會威脅到患者安全健康。
本文分析,患者婚姻狀況、年齡、對疾病不了解、收入不固定等因素,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因(P<0.05),是因為高齡者的身體功能逐步衰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著高度敏感的心理,心理負擔較重,加之對疾病知識了解甚少,通常會出現過度擔憂,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未婚者需要承受更大的治療壓力,也不利于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另外,收入固定者的經濟實力較強,所以在生活方面的壓力較小,故而生活質量明顯優于收入不固定者[4]。本文中,經過綜合護理干預后的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值得臨床進一步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