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山東 萊蕪 271105)
糖尿病通常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無法滿足人體需要,以及靶細胞對人體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所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及電解質等代謝紊亂的一種內分泌性疾病,具有血糖濃度升高的顯著特征〔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的疾病特點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對此,做好糖尿病的管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勢在必捷。
我社區服務站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隨訪聯合家庭干預,收到顯著效果,內容如下:
把2015年―2017年確診為糖尿病患者120例分為兩組,觀察組列入社區居民檔案管理組60例,對照組列為非管理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疾病嚴重程度、有無并發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利用來門診查體時向他們宣教糖尿病的基本介紹、治療及預防措施的門診指導,觀察組除在常規門診門診指導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社區隨訪和家庭干預。社區隨訪分為家庭隨訪、電話隨訪、門診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基本身體狀況、空腹血糖值、血壓、運動方式及時間、24小時進食量、藥物方面等,根據身體狀況及血糖值調整隨訪次數、藥物、飲食、運動,隨時跟蹤隨訪,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建議轉診,以免延誤病情。同時,把每次隨訪內容整理記錄在個人居民檔案。家庭干預通過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共同指導,強調家屬參與和監督,幫助患者選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監督患者控制飲食,少量多餐,調配有利于患者的糖尿病飲食,提醒按時按量服藥,讓患者逐步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患者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幸福指數[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比較
觀察組在空腹血糖值、血壓、體質指數、藥物依從性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糖尿病是一種無法治愈需終身治療的疾病,長期的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有時難于堅持,致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不愿配合治療。由此導致血糖控制不穩,身體機能下降,發生并發癥幾率增加,致使病情加重,生活質量下降[3]。社區隨訪聯合家庭干預,使醫務人員與家屬共同對患者形成雙層治療屏障。通過隨訪,不但能夠幫助社區醫護人員進一步掌握患者的病情,建立起更和諧的醫患關系,還能夠讓患者在規范飲食、生活習慣的同時,培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家庭干預,患者的藥物、飲食、運動等的具體治療方案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同時,使醫務人員接收的患者信息更為真實,為治療提供了依據[4]。社區隨訪聯合家庭干預,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形成了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治療依從性,身體機能得到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