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守英,王貴梅,余 歡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早期康復訓練至關重要,早期康復干預則是對提升AD患者的認知功能,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我院自應用品管圈活動以來,在老年癡呆患者中起到了良好的康復效果,本文對此展開研究。
選擇我院干部醫療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2-R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最小年齡72歲,最大年齡94歲,平均年齡(78.3±8.2)歲,年齡70-80歲28例,80-90歲18例,90歲以上4例。文化程度;初中23例,高中14例,大專13例;住院天數(28.25±1.42)天。其中血管性癡呆24例,外傷后繼發性癡呆6例,阿爾茨海默病20例。納入標準: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根據簡易智力狀況檢查法(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 評定)。排除標準:排除有其它心肝肺等嚴重合并疾病者及缺乏交流能力者[2]。
1.2.1 項目組的成立
首先成立專門的品管圈項目組。全組成員共9名,由老年專科護士長擔任圈長,成立一個專門的品管圈小組。首先開展討論會,制定項目計劃和具體的實施步驟,然后在由圈長確定具體的實施操作,以及負責進行護理質量的控制和指導。在此基礎上對整個品管圈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統籌規劃。
1.2.2 評估量表的選擇
本次研究的相關內容主要采用簡易智能量表/長谷川簡易癡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相關的癡呆鑒別診斷與分級、認知損害篩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價。
本次數據使用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我們分別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訓練、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治療、和ADL訓練的各項得分情況進行了數據統計。數據顯示,治療前后各項得分差異顯著。具體如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MMSE、HDS、ADL得分比較( x±s)
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并具體實施:入院時對病人及家屬進行老年癡呆癥的健康教育,積極預防和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
醫院對患者進行早期篩查,對于有可能患上或者已經是輕度的阿爾茨海默病人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并囑咐患者必須遵醫囑服藥,要求患者及患者家屬高度重視并積極的自我護理。
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一個度,鼓勵患者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簡單的刷牙、洗臉、吃飯等等,對患者的殘存功能進行簡單評估,對患者加強標準化安全培訓,確保住院期間的人生安全。在病房內設置醒目標識,有方便老年人的設置,如坐便器、扶手、防滑地面及標志。
3.2.1 記憶訓練
輕度認知損害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健忘,按照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等三方面進行訓練。醫護人員和家屬都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多說話多表達,在生活中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保持心情的愉悅輕松,刺激大腦的興奮性[8]。
3.2.2 情緒安撫訓練
患者一旦生病進入醫院,難免在心理上產生一些焦慮、恐懼等不安的心理情緒,這種情緒如果過于嚴重將會影響患者的順利康復。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進行情緒安撫的訓練。平時多與患者交流,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多用積極的語言和事例鼓勵患者,安撫患者的情緒,取得患者的信任。
3.2.3 意念性、運動性失用訓練
加強對患者的訓練指導,在指導患者進行訓練時,盡量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不要過于著急,對于患者不熟悉的動作一定要耐心指導,反復訓練。
3.2.4 定向能力訓練
要加強對患者進行定向能力訓練,因為很多老人病情嚴重,可能導致大腦出現停止活動的現象,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這部分患者的大腦刺激,估計患者反復進行環境的定向練習。
在病房成立品管圈小組,有助于幫助老年癡呆患者加強對認知功能的訓練,由品管圈小組為患者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及訓練流程,從而提高患者的訓練效果。有研究表明,品管圈活動在提升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早期康復訓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本文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說,使用品管圈活動配合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存質量,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起到良好的康復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