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達榮
摘 要:技工學校課程體系中政治課程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在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體現政治理論課程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將人才培育作為最終目的,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使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最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使越來越多的教研人員意識到應用知行統一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構建此教學模式后,還要針對性的考核與評價,明確教學基本要求,從而使得教學工作高效落實,同時更具針對性。而本文則主要針對技工學校政治教學過程中知行統一模式的應用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知行統一模式;政治;教學;應用
現階段,技工學校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需要探索新模式,并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進一步發揮政治教育的作用,從而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幫助其建立正確的三觀。若想達到以上教學目標,就要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富于創造性、體現時代性、增強實效性,充分把握規律性。這一教學要求使得技工學校政治理論教師所肩負的壓力更為沉重,所以,有必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做到知與行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樂于接受,同時,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其日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本文首先針對現階段學生知行統一方面的不足進行總結,詳見下述。
一、現階段學生知行統一方面存在的不足
對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判斷的重要途徑無疑是觀其言、察其行,而后判斷其是否做到知行統一,最終對其素質修養進行定位。技工學校的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會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行不一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為其成長及發展提供方向指引,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避免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實現持續性發展。
對學生知行統一方面的不足進行分析,主要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進行分析,而后發現所以說大部分技工學校內的學生都有正確的認識,并在學習及發展過程中支持黨所落實的方針政策,切實關注國家的利益與發展,這部分學生也渴望國家日益強大。但是,仍舊有部分學生他們在政治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雖說掌握了部分理論知識,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卻存在意識上的偏差,較為典型的現象就是部分學生在遞交黨組織申請時,表現的格外積極,但是被吸納后其行為卻較為消極,這無疑是知與行分離的典型狀態。第二,對技工學校的文化素質進行分析,大部分學生的文化素質均較為薄弱,甚至有部分學生停留在庸俗文化的層次上,這對于政治教學工作的落實無疑是不利的,甚至會產生阻礙。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將發展的重點放在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這一層面,卻未能提高對于個人素質培育的重視,從而步入到學習的怪圈。以上情況對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均極其不利,甚至會給其心理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致使學生心理空虛,日后的發展缺少方向指引等等。第三,對技工學校的道德水準進行分析,雖說大部分學生均有一定的道德認知力,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所展現的精神風貌較為萎靡,缺少社會公德意識,并且從思想理念上缺少與政治知識的認同感,比如,現階段國家提倡節能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但是,仍有部分技工學校內的學生人走燈亮、人走水流,以上現象無疑背離了節能環保的要求,這部分學生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其行為背離了個體發展的主流方向,也難以滿足個體持續性成長的需要[1-3]。
二、政治教學中知行統一模式的應用要求
(一)教學形式更加多元化
要求政治理論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轉變以往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使之更加多樣,同時也要避免出現重技能、重實踐去聽理論的教學行為。相反的應切實增強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與感染力。建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極引入開放教學、分組教學、合作教學以及協作教學等教學組織形式,使之更加多樣化。除此之外,還需轉變以往固化的組織形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步打造發現行教學課堂,使得課堂氛圍更加開放、活躍且和諧。
(二)重視教學過程的實用性
技工學校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工作所面對的是與建設、生產、服務、管理相關的實用型人,應重點增強人才的職業能。始終遵循技術理論課程為引導方向、強化應用教學為重點的原則,秉承著實事求是的教學理念,盡可能做到少而精且管用,并體現教學的感染力、說服力,使得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真正將實踐與應用有效結合,促使技工學校內的學生用理論去分析,并強化對于生活中問題的思考,在思考過程中掌握問題解決的要點與難點,使之意識到自我提升及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僅如此,還會切實提升社會責任感,逐步提升職業道德意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并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對自我行為進行控制,在職責范圍內凸顯自身的專業優勢,逐步實現其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4-7]。
(三)凸顯教學內容的職業性
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應更具職業性,不僅要使學生具備職業道德素質,還要更具吃苦耐勞精神、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創新精神等等,使學生意識到職業素質培育的必要性,只有切實增強自身的職業綜合素質,方可成為集合德、智、體、美等各項素質的全面型人才、應用型人才。
(四)確保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需要將培養適用性強以及知識范圍廣的專業人才作為目標,以此為基礎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全面發展,并更具政治方向,在自我成長及發展的過程中提高法律意識,勇于競爭并自信自強的成長,逐步健全人格,形成正確的三觀,最終滿足市場對于技工學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政治教學中知行統一模式的構建及應用措施
(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
知行統一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政治理論教師將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理論教學有效結合,真正實現兩者之間的統一,用所學知識為現實生活即個體發展提供方向指引,切實解決成長及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建議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意識到參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變被動學習狀態為主動接受,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可將政治理論內化于學生的內心,同時還能外化于行,有助于實現知行統一的教學目標。
課堂理論教學主要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等理論知識傳達給學生,始終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等重要思想武裝學生,使學生明確做人做事的道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并更具法治意識。
政治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需要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發揮技術的應用優勢,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學生的主體,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逐步架構平等且和諧的師生關系。面對不同的課程內容以及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則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協調,使得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化,并提高教學效率。建議教師有效利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探究合作教學法以及討論教學法等,組織各類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其中,進而將實踐活動與理論內容有效結合,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8-12]。
比如,課堂上教師可預留三分鐘到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自行探討、合作交流,在交流完畢后由學生代表作進一步闡述,發表自身的看法。若在討論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疑惑,那么可對教學方式進行升級、優化,舉辦辯論賽,并將某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討論的主題,并模擬法庭,要求學生將所學的法律知識融入其中,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應用知識,從而強化理論知識的踐行效果,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將仔細思考、明辨是非,在表達自我的同時完善自我,在鍛煉自我的同時發展自己,逐步實現知與行兩者的統一。
(二)基于知行統一教學模式制定綜合性評價考核機制
政治教學過程中,若想將知行統一教學模式有效融入,就要通過成績考核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眾所周知,政治理論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其內容思想性與政治性顯著,那么,教師在成績考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核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知行統一的能力。建議教師轉變傳統的政治理論考核方式,更新考評內容,使得考評形式更加多元化,體現考核的公正性與公平性。
將終結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有效結合,傳統的政治理論課程考核更加重視成績的考評,這就使得部分頭腦靈活的學生在最后幾天加班加點的背誦及復習蒙混過關,甚至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這樣的考評方式無疑會使學生忽視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更加忘記了學習應當日積月累。所以,教師需要對考核方式進行優化,從以往的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重視過程及學生個人修養的成性評價。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理論考核,理論考核也就是傳統的期末考試,需要對理論考核的比重進行控制,可占總成績的40%,在考核過程中可選擇論文考評、開卷與閉卷綜合考核的方式,使得題型更加豐富,并體現考評的綜合性。終結性評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并使之更具創新精神與問題分析能力。其次,實踐考核。實踐考核的比重應占總成績30%左右,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參與實踐的態度以及作業的完成情況,也涵蓋學生對于實踐活動的認知能力、活動中所表現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吃苦耐勞的品質等等。最后,日常考核。日常考核同樣應占據總成績的30%左右,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環節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提問,而后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予以評價,結合其作業的完成情況已完成質量,將以上多項因素納入到考核范圍,從而使得評定更加綜合化。
(三)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政治教師需要重視校內實踐與理論教學的有效性,課內與課外的統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之更具思想道德素質。比如,教師可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紅歌演唱、以社會熱點為主題的辯論賽、征文比賽以及書法比賽等等。其中主題內容由教師予以確定,而班干部則負責活動的組織與落實,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考評,將評定成績納入到總成績中。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充分體現了生本教學特色。
在組織此類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教材中的內容有效結合,確定活動主題后,在制定讀書目錄,引導學生寫出活動參與后的心得體會,在表達自我情感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意識到參與此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必要性,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以及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逐步形成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以及協作精神等,為其日后的成長去發展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基于政治教材中的教學要求,針對性的組織創先爭優活動,其中包括文明學生評選、文明班級以及文明宿舍,將學生個體發展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結合,使之更具奉獻精神,逐步培養集體主義意識。
此外,政治教師還要針對性的落實校園調研工作,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惑以及心理危機,特別是對于將要畢業的技工學生來講,他們在日后的職業選擇、職業生涯的方向確定等各個方面將會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那么政治教師就要它會自身的專業優勢,為學生提供發展方向上的指導,避免學生產生迷茫或是恐慌的心理。
最后,教師可針對性的組織學生觀看英雄模范題材的影片,或是與愛國主義相關的視頻,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之深切的熱愛祖國,產生濃烈的愛國熱情。
總而言之,只有從多個方面入手使得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方可使學生意識到踐行知行統一的重要性,并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鍛煉自我、完善自我與發展自我,為其日后的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鋪墊。
(四)注重德育情感滲透
技工學校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若想踐行知行統一模式,就要通過情感教育的方式,首先從態度以及情感上給予認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而后在發揮政治教師的專業優勢,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只是從心理上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與指引。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政治教師都會通過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情感教育與引導,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品德培養的過程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真實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真切的內心世界,引發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共鳴,在此過程中,教師教更加容易進入到學生的心靈世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驅動學生自覺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將驅動力內化為思想道德提升的前提條件,逐步培育學生品德,形成高尚的人格。教師可有效利用道德評判法、實踐體驗法與情操陶冶法等等,使得情感表現力達到最佳狀態,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從情感上進行熏陶,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互通,。
結束語:
綜上所述,技工學校政治教學過程中需要踐行知行統一模式,建議教師首先明確學生知行統一方面的不足,而后明確知行統一模式應用的要求,最后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盡可能滿足技工學校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倪芳.高職政治教學在踐行知行統一模式中的路徑思考[J].科學與財富,2014,14(4):177-177.
[2]杜小兵.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J].山東青年,2016,19(5):62-62.
[3]賴風.基于接受理論的高校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創新[J].江蘇高教,2016,10(6):123-126.
[4]劉玉霞.試論毛澤東《實踐論》的知行統一觀[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28(3):139-139.
[5]趙燕飛.論《實踐論》中知行統一觀對政治教育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8,29(10):66-67.
[6]柏春林.高校政治理論課“知行統一考試法”新篇[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1(12):94-97.
[7]柴琴珍.初探情感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2017,10(18):271.
[8]陳自來,張潔.《實踐論》知行統一思想對高校政治教育的當代啟示[J].科教導刊,2019,16(6):88-90.
[9]劉詠寶.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知行統一的思考[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5(2):76-78.
[10]葉阿戀.高職政治理論課考評體系改革與創新研究——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背景[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3):137-139.
[11]葉琛.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知行統一問題調研報告[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3):17-20.
[12]張小軍.漫談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未來英才,2015,11(1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