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冬
當今世界是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以及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潮流,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政策。同時全球正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也在發生變化,“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也有助于我國更好的應對這些挑戰。“一帶一路”的目的就在于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實現互利共贏,從而在全球經濟治理貢獻我國自己力量。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越來越得到了重視。“一帶一路”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概述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 2013 年在哈薩克斯坦提出的,于 2015 年正式開始施行。其中,“一帶”是指從中國途經中亞和西亞到波斯灣和地中海、經俄羅斯到歐洲和至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是指通過港口至印度洋和太平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前,國內主要以新疆和福建為核心,以陜西、甘肅和黑龍江等省市為重點建設包括基礎設施、商業金融貿易、物流往來、農產品進出口和旅游文化等產業。
二、“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影響
1、“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良好的環境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得各個國家之間文化相互交流,旅游業發達,為人民幣營造了良好的流轉環境。亞投行在“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基于穩定的資金支持,有利于戰略實施中的基建順利完整的完成,而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者,有利于利用戰略優勢使得人民幣成為交易媒介,為人民幣國際化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一帶一路”包括了具有豐富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優秀的投資環境有利于創造良好的人民幣國際化投資融資環境。
2、“一帶一路”增加了對人民幣的認可度與需求
目前,為對沿線國家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中國對外投資的額度進一步增加,對外投資流量居世界第三。“一帶一路”的逐步實施,亞投行的成立,跨境資本的需求額會不斷上升,有利于人民幣“走出去”充當交易支付貨幣,增加了人民幣境外流通量。“一帶一路”的核心是“五通”,分別為政策、道路、貿易、貨幣和民心的互通,這五通的踐行都需要金融貨幣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將提升人民幣的接受度與認可度。
3、“一帶一路”使人民幣成為基礎設施融資的關鍵貨幣
“一帶一路”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覆蓋了亞歐大陸上的許多國家。“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大量的資金缺口,基礎設施不完善。我國具有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以及儲蓄率,可以成為沿線國家的資金供給者與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者。通過對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了人民幣在境外流通,推動了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這使得人民幣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關鍵貨幣,為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促進人民幣的區域化。人民幣的國際化要經歷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民幣是先由周邊化到區域化,再到國際化的過程。目前我國已實現人民幣周邊化,促進人民幣的區域化將為國家化做好準備。
4、 “一帶一路”有利于推動人民幣的境外流通。
我國結構性產能過剩,在鋼鐵,水泥,玻璃等過剩產業中,投資沒有明顯減少趨勢,而生產還在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后,絲路沿線國家將在投資驅動下,產生基建領域內的產能需求。這給我國在低端產業轉移和降低過剩產能方面提供了難得機遇,也為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創造了條件。同時,“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放銀行和國內外產業基金的布局加速境內外金融資本的流動,這就拓展了人民幣的資本流通渠道。從而增強了境外人民幣使用的頻率和規模,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5、“一帶一路”推動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
在“互聯網 +”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共同引導下,將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資源出口國,出口以大宗商品為主。采取人民幣直接結算,可以規避大宗商品美元匯率波動的風險。我國作為沿線國家大宗商品主要進口國,可以建立起以人民幣結算的對外貿易圈,推動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使用。跨境電子商務利用批發和零售兩個渠道,增加人民幣的境外結算,這將推動人民幣從區域化過渡到國際化水平。
6、“一帶一路”促進了雙邊貨幣合作
“一帶一路”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進一步增加了雙邊貨幣合作。截止 2017 年 5 月,中國人民銀行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簽訂雙邊貨幣合作對于企業規避經濟貿易合作中的匯率風險、減少企業匯兌成本具有重要意義。雙邊貨幣合作推動了人民幣進一步走向世界,在經貿往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消極影響
1、我國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弱
“一帶一路”實施不利于我國政府調節貨幣政策,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影響。當“一帶一路”深入實施之后,人民幣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國內,還會有國際需求。這時,央行在調控貨幣供應量與利率時,需要考量較多因素,直接導致增大貨幣調控難度。政策的調控難度不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加深,我國制定貨幣政策以及在運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時,不僅要考慮到國內的貨幣供求關系的影響,還會受到國際貨幣需求、國際政策等國際形勢的影響。為了維護全球金融市場平穩發展,我國的貨幣政策會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對貨幣流通的限制,進而影響央行對貨幣政策的制定。
2、人民幣國家化可能會加劇金融的不穩定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都為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依賴于本國石油等資源的出口與外國優質產能的進口,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進出口水平較為密切,其貨幣幣值易受其他國家經濟波動的影響。同時這些國家對金融機構的金融監管不足且金融機構自身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由于經濟危機具有一定的傳染效應,因此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一定風險。而且,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其基礎設施建設并向其輸出產能,這些國家的經濟基礎較薄弱,資金存在潛在的違約風險,一旦發生違約,將對我國經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3、人民幣國際化將使人民幣的處境更加復雜化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由區域化進一步走向國際化,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對復雜的全球形勢,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將受更多全球范圍內經濟、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從而給人民幣匯率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4、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可能給我國帶來特里芬難題
隨著中國與沿線國家大規模的貿易往來以及對其大量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導致流出中國的貨幣在境外不斷沉淀,對中國來說就會發生貿易逆差,人民幣就有可能會貶值;但是為了防止境內外對人民幣的信心下降,穩定經濟的發展,中國又必須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這又要求中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面對特里芬的難題,為了更好地促進人民幣國家化。中國可以大規模提高黃金儲備,給國際持有者更多的信心,緩解人民幣持有者對人民幣貶值的擔心。同時在國際投資中應可能地使用人民幣,加速提升人民幣區域經濟的優勢地位。我國應與多邊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形成多邊協作金融平臺,這樣可以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利益共同體,減小利益摩擦。我國還應積極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加人民幣的彈性,形成由市場決定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避免國內外人民幣匯率風險,保持幣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