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
摘 要:近年來,我國推行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大力倡導節能降耗,旨在穩定生態環境的惡化,盡最大程度的恢復生態平衡。科技的發展推動著發電廠的進步,目前,我國的發電廠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資源,也污染了環境,對生態平衡造成了威脅,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多種新能源發電方式,但主要還是火力發電。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不斷加強電廠的運行優化,以此來降低發電能耗,達到保護環境的水平。本文就電廠運行優化與節能降耗的措施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電廠;運行優化;節能降耗;措施
一、電廠運行優化與節能降耗的意義
(一)節約資源
火力發電采用煤炭燃燒產生的熱量,推動設備運轉,產生電力,然后通過變電站、配電網將電力運輸到各地區。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能夠持續使用,且基本不會枯竭的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而不可再生資源主要是煤炭、石油等,其形成時間長,且數量有限。我國是煤炭大國,開采的煤炭除出口之外,主要用在發電廠的發電中,電廠中,長時間的火力發電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而當前對電廠的運行進行優化,且不斷加強節能降耗,將會節約大量的煤炭資源。
(二)有利于環境保護
使用煤炭燃燒會產生較為嚴重環境問題,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會大量使用水資源,造成水污染;在發電過程中 ,煤炭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經過長時間的燃燒會產生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升高;近年來,大氣臭氧層出現空洞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炭等物質的燃燒形成的。在當前新時期下,實行運行優化以及節能降耗措施有力于環境保護,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1]。
(三)推動節能技術發展
煤炭火力發電經歷的較長的時間,其實在過去就有許多學者向國家反應,火力發電不利于環境的保護,而我國也一直在致力于節能減排,但是由于過去科學技術以及經濟實力不足,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經濟發展迅猛,高新技術實力雄厚,且已經在節能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通過采用各種節能減排控制,達標后才能將氣體或者污水排放。在當今生態平衡的推動下,節能技術還在不斷的進步過程中,在未來能夠為電廠的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
(四)有效推動可持續發展
我國大部分發電廠在進行運行優化以及節能降耗措施的整改下,排放的污染物已經大大降低,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污染物還在持續下降。經過節能減排的嚴格控制下,我國正在朝著穩定、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二、電廠系統運行優化的管理
(一)保持汽輪機凝汽器的真空狀態
在我國的火力發電廠中,汽輪機組是主要動力裝置,可以為發電機提供動力,在汽輪機組中,一般會與鍋爐、發電機、凝汽器以及各類泵等組成。在整體的汽輪機組中,凝汽器對汽輪機組的運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又被稱為復水器,可以將汽輪機運轉產生的蒸汽重新凝結成水,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且凝汽器運行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汽輪機正常運轉,會在其排汽出保持真空以及嚴密性。所以,在當前對電廠系統進行優化管理的階段中,為了保持汽輪機凝汽器的真空狀態,應當加強對汽輪機組的整體監控,定期進行真空性、嚴密性的檢測。此外,凝汽器還存儲著大量的水,可以為汽輪機降溫,因此,對水位的監控也需要加強,在水位下降后需及時補充,確保冷卻功能的正常[2]。
(二)優化大容量機組
在電廠的循環水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傳統的運行模式下受到阻力影響較大,且對抗能力相對較弱,并不符合現代電廠的生產要求。隨著我國電廠的發展進步,這一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被許多電力企業所重視。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構件,在電廠生產過程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在傳統的水系統中安裝水泵,通過調節升壓泵的數值來完成阻力的對抗。該系統的應用大大緩解了電廠的生產壓力,優化了原有的循環水系統以及電氣設備,減低了生產成本,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有利于企業更好的發展。
在電廠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除了運用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來解決系統中受到的阻力問題外,還可利用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實現對能源的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閉式水系統的運轉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熱量,企業可將這些熱量應用在熱水空調系統內,為冬季提供熱源,將剩余水源通過熱交換供給企業循環利用。該系統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促進了電廠進一步發展[3]。
三、電廠節能降耗的具體措施
(一)降低發電耗能
電廠是電力生產的根源,是社會進步的基礎設施,雖然給我國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也污染了環境,目前,我國已經在法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強了對典藏節能降耗措施的施行力度,已經在保證發電量、質量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污染。我國的發電廠自最初建立以來,一直在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發電,其中煤炭占據了主要比重,經過多年的煤炭開采,我國已經出現資源短缺的現象,繼續改進發電模式,從根本上降低發電能耗。隨著當前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耗能方面們,除增強技術,提高煤炭利用率等方面,還采用了其它多種綠色能源的使用,如風力發電、水里發電、潮汐能發電以及核電等,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綠色能源型發電模式在未來將會逐步替代傳統發電模式。
(二)采用綜合線損技術
發電廠生產出電能之后,電能的傳輸需要經過變電站變壓,配電網運輸,逐步的運輸到各地區,但是在運輸過程中,需要經過長距離的輸送,由于輸送線路電阻與電導等因素會消耗少部分電力,長此以往,損耗的電力非常多。所以,我國相關技術部門應當努力提高技術的運用,降低線損。電力的輸送有電廠、變電站、配電網到各地區,需要經歷復雜的線路,所以,有效的降低線損,應當統籌規劃,從部分到整體。首先,應當提高變電站的變電技術,提高變電效率,其次,要逐步更新配電網,更換老化、電阻較大的線路,采用橫截面積大、安全性能好的電線。線損技術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每度電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在電力運輸過程中的無功損耗,同時,還能促進我國線損技術的不斷提升,以更好的為電廠的節能降耗做出貢獻。
(三)治理閥門內漏
在火力發電設備中,汽輪機是發電設備的主要部分,可以通過水分燃燒之后產生的蒸汽帶動汽輪機轉動,推動電力的生產。在汽輪機組中,有著較多的閥門,在汽輪機長時間的運轉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造成閥門內漏,從而產生事故,不利于電廠的持續發電。所以,在日常的發電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定期對汽輪機組進行維護檢修,全面檢測,減少汽輪機組的閥門內漏現象。此外,要不斷提高維修養護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從根本上減少故障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
結語:綜上所述,要想實現電廠運行系統的優化,企業應加強系統運行管理,保持汽輪機凝汽器的真空狀態,降低能源的消耗,并采取相應的節能降耗措施,改變傳統的水系統運行模式,運用新型的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以及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為企業節省生產成本,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目標。
參考文獻:
[1]牛擁軍,宦宣州,李興華.燃煤電廠煙氣脫硫系統運行優化與經濟性分析[J].熱力發電,2018,47(12):22-28.
[2]王勇. 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循環水泵節能設計與運行優化選擇[D].南京理工大學,2019.
[3]王振宇.聯合循環電廠輔汽運行方式綜合優化研究及應用[J].發電設備,2018,32(04):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