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蓮
摘 要:目的:通過對急診科護理糾紛原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提高護理安全。方法:匯總2008年至2017年(共10年)我院急診科出現的各類護理糾紛,討論、分析其發生原因,然后有針對性的改進,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糾紛。結果:急診科護理糾紛的原因主要有工作責任心不強,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法律意識不強,護理文書書寫不及時,護理水平低,各項護理規章制度未落實到位等。結論:定期且有計劃的培訓,增強護士的護理文書書寫能力,提升護士理論和操作水平及熟練度,增強護患溝通水平、法律意識及責任心,嚴格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是減少急診科護理糾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急診科,護理,糾紛,原因,措施
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醫療糾紛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且病人多,病情急、復雜、危重,因此提高急診科護理人員的綜合水平是預防急診科護理糾紛的關鍵。
1.產生護理糾紛的原因
護理糾紛主要是指患者或其家屬與醫療機構之間因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后果及產生的原因認識不一致而導致的分歧和爭議。
1.1工作責任心不強:長期繁重且重復性的夜班工作,使部分急診護士身心疲憊,對護理工作產生厭煩,因此工作不夠細心,責任心不強,尤其遇見情緒不好的患者,容易發脾氣,不夠耐心,從而容易引起互換矛盾,甚至投訴。
1.2缺乏有效的互換溝通:年輕護士專業知識不夠,應急能力差,缺乏溝通技巧,不能及時正確向患者或家屬說明病情、滿足患者需求,而引起患者不滿,遭到投訴。
1.3專業水平能力弱:年輕護士剛踏入工作崗位,理論知識不足,在護理病人時不能及時的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快速有效的給予相關處理措施;急診操作不熟練,無端增加患者的痛苦,引起患者不滿,是引起護理糾紛的重要原因。
1.4護理文書書寫不及時:危重病人搶救制度落實不到位,搶救記錄未按規定時間完成。在患者或者家屬對搶救過程有疑問時,不能提供完整的護理文書,引起患者對搶救流程的質疑,引發護理糾紛。
1.5法律意識不強:相關法律知識缺乏,不了解護理文書的重要性,不懂得自我保護,在發生護患糾紛后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2.預防措施
2.1增強急診護士責任心:了解護士家庭工作情況,合理彈性排版,使護士工作生活兩不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經常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增強急診護士的責任心,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做到細心耐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2.2努力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嚴格執行急診科入科制度,新入科護士進行為期三個月崗前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單獨上班。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業務學習并考核,要求人人過關。表現優秀者送入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提高護理水平。
2.3提高護士溝通技巧: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或者老師講解護患溝通技巧,講清服務態度在急診工作中的重要性,規范護士的服務行為。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讓病人及家屬信任和理解護士,主動配合護士工作,從而減少護患矛盾。
2.4規范護理文書書寫:護理文書是護理工作質量、護理人員工作態度及專業水平的反映,也是護士的基本。護理文書書寫要求客觀、及時、準確、運用醫學術語、重點突出、項目完整。危重搶救患者的護理文書要求在六小時內補記完成,口頭醫囑需記錄在口頭醫囑登記本上,有醫護人員的簽名,并與醫生書寫的搶救記錄保持一致。
2.5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并落實到實踐中,用以規范所有護理人員的職業行為。并制定護理質量考核標準,不定時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與績效分配掛鉤,增強護士責任心。
參考文獻:
[1]韋春麗.綜合醫院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體會[J]護理管理學雜志,2006,6(1):54-57
[2]夏春香.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實用醫學雜志.2009,9(16):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