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波 初奎
蘋果是我區支柱產業之一,全區現有蘋果面積超過26萬畝,2008年產量超過50萬噸。蘋果產業在我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栽植方式絕大部分采用喬砧密植模式,由于農民對控冠和促果技術難以掌握到位,致使多數果園郁閉、通風透光條件差,直接造成產量低及果品質量差,而且管理起來費工費時,大大增加了果園管理成本,尤其是在近幾年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變相降低了農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果農生產積極性,不利于果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矮砧寬行密植栽培技術是當前蘋果生產先進國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術。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具有樹冠矮小,管理方便,節省勞動力,結果早,產量高,見效快,通風透光,光合能力強,消耗少,果個大,易著色,品質好,易于標準化生產,便于機械化作業等優點,是我區今后蘋果產業發展的方向。
一、矮化砧木選擇
根據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調查,煙臺地區栽植的紅富士、嘎啦和紅將軍等蘋果選擇M26做矮化中間砧、基砧選擇八棱海棠或平邑甜茶為宜。
二、采用寬行密植栽培
蘋果的栽植密度由其長勢、砧木長勢和土壤肥力決定。長勢強的品種或土質條件較好及平地,采用較大的株行距栽培;長勢弱的品種或土質條件較差及坡地,采用較小的株行距栽培。一般建議株行距采用1.3—2.0米乘以3.5—4.5米,每畝74—170株,株行距的比例為1:2—3為宜。
三、選用大苗建園
選用2—3年生矮化中間砧大苗,高度1.5米以上,干粗1.0—1.3厘米,有6—9個分枝,主根健壯,側根多,毛細根密集。栽植時間應延后,一般在萌芽后的花期,這樣根系易于活動及時恢復功能,不至于側枝抽干,因此苗木通常應置放在冷庫或溫度較低的地方。栽植時中間砧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生長勢旺品種栽植深度可適當淺些。
四、設立立架栽培
歐洲蘋果園采用立架栽培,即順行設立水泥柱,拉四道鐵絲,用于固定下部的結果枝下垂,控制其旺長。鐵絲架一般高達3.0~3.5米。在我區沙土地和風大的地區,矮化中間砧易出現偏斜和吹劈現象,最好的辦法是進行立架栽培,一般10米左右立一個2.5米長的水泥樁,分別在1米和2米處各拉一道12號鋼絲,扶植中干。幼樹期也可以在每株樹旁栽一個廉價的竹干做立柱,扶植中干。中央領導干延長頭固定在竹干或架上。
五、高紡錘形整形與下垂枝修剪
目前在國際上,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一般均采用高紡錘形整形方式,意大利和法國95%的蘋果園現采用此種樹形。樹高3.0~3.5米,冠幅0.8~1.2米,中心干強壯,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角度下垂的結果枝,以疏除、長放兩種手法為主修剪,少短截。主要利用主干自然萌發的枝結果,還可通過刻芽促使中心干上側芽萌發,培養結果枝。競爭枝和徒長枝主要通過及時抹芽、拉枝下垂和疏枝控制。中心干延長頭生長過強時,拉彎刺激側枝萌發,以花緩勢,以果壓冠。著生在中心干上的結果枝過大過粗時,及時留臺或刻芽疏除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