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林
摘 要:鐵路管理體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工務“線橋結構現代化、施工作業機械化、企業管理科學化”取得了長足進步,工務維修體制改革收到了顯著成效,為貫徹落實“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不斷提高普速鐵路線路維護管理水平,提升線路設備質量和設備修理效率效益,對《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進行修訂,并更名為《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
關鍵詞:強基達標、提質增效;規章制度;鐵路線路修理規則;改革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和總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鐵路人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堅持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譜寫了鐵路發展的壯麗篇章。2016年7月13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和鐵路總公司聯合印發《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發改基礎〔2016〕1536號),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第二次修編,是我國鐵路基礎設施的中長期空間布局規劃,是推進鐵路建設的基本依據,是指導我國鐵路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期為2016年-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
2020年: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
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并規劃實施既有線擴能改造2萬公里左右。
2030年:鐵路網規模將達到20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
新一屆總公司黨組提出“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是基于“三個后”的基本判斷,立足當前鐵路發展的實際,從戰略層面充分思考和調研后提出的。高度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穩中求進的總原則,為今后推動全路各項工作引領了方向、確立了目標,必將更好地促進全路改革發展。安全是鐵路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和鐵路人的職業底線,而工務、電務作為鐵路線、岔、橋、隧和通信、信號等基礎設施的維護保障部門,在安全上承擔最重大的責任。在確保鐵路安全最重要的部門就是工務系統。“三個基本判斷”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闡明了新時期鐵路工作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更體現了我們鐵路對歷史責任的擔當。必須用忠誠、責任和擔當保證安全不出現任何風險和問題,實現高鐵和旅客列車零事故、零問題的目標。總公司提出“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工務作為鐵路企業的一個專業,基本任務就是做好線路設備的修理,保證列車按規定的速度平穩安全的運行,因此有著自身的條件、有著自己的目標。
立足服從服務鐵路改革大局,當前,鐵路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強化管理基礎,實現專業管理強化達標。開展規章大清理,拉出安全管理責任清單,做到事事有人管、出現問題有人負責、發生問題有人承責。為貫徹落實“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適應鐵路改革發展和技術進步需要,進一步完善普速鐵路線路維護管理體系,提升線路設備質量,中國鐵路總公司工電部組織對原鐵道部印發的《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進行了修訂,并更名為《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以下簡稱《修規》)。
一、修訂依據
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2018年規章編制計劃,依據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和有關行業標準等對《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進行修訂。
二、修訂背景及必要性
原鐵道部于2006年印發的《鐵路線路修理規則》,是在鐵路主要干線完成了六次大提速的背景下編制的,對指導普速鐵路線路修理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鐵路體制、工務設備管理體系、線路設備及其修理技術等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鐵路實現了政企分開管理,總公司及所屬企業公司制改革逐步深入,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等配套規章陸續出臺;二是工務維修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產力布局進行了較大調整,檢養修分開、車間組織生產、設備分級管理以及天窗修、集中修全面推行;三是線路設備管理能力和修理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檢測監測體系,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機械化作業,通過科學修理提升了設備質量,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四是線路設備發生了較大變化,新技術、新設備在不斷投入使用。
在工務“線橋結構現代化、施工作業機械化、企業管理科學化”取得長足進步的背景下,現行《鐵路線路修理規則》已不適應鐵路發展的新形勢,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修訂,以便有效地指導工務部門做好線路設備修理和技術管理,使線路修理更加科學、合理,不斷提高技術經濟效益。
三、修訂原則和適用范圍
(一)《修規》在修訂中遵循的原則
1.與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加強和改進工務普速鐵路線路維修管理工作的通知》(鐵總運〔2013〕60號)以及相關設計規范、技術標準保持一致。
2.充分吸收近年工務維修體制改革和相關科研課題研究成果,借鑒各鐵路局集團公司線路維護管理經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設備分級管理以及周期修與狀態修相結合的原則,對設備修程修制、維護標準、檢查評估等進行優化調整,提高線路修理的科學性、經濟性。
3.按照分層管理的原則,分為總公司、鐵路局集團公司兩級規則,總公司《修規》側重于規定線路修理工作的基本原則、技術政策、發展方向及基本要求,對于南北方差異,環境、氣候、地理、運營條件、管理方式等差異較大,不便于統一規定的內容,由鐵路局集團公司根據實際情況規定。
(二)《修規》的適用范圍
適用于1435mm標準軌距和線路允許速度200km/h以下的鐵路(僅運行動車組列車的鐵路、重載鐵路除外)。
鐵路人以深化“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為主線,以落實《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重點工作為載體,持續構建“三位一體”安全保障體系,推進安全風險和隱患排查雙項預防機制,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夯實了安全管理基礎。強機制、努力夯實了“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保障體系。重新思考和把握專業規律,努力回歸傳統專業管理,建立了各級技術管理委員會,細化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委會、紅線管理和責任追究等制度辦法,啟動了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體系構建,不斷規范了干部履職履責和職工作業行為;積極推進大數據建設,不斷完善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職能,綜合運用視頻監控、接近預警、斷軌報警、道口違章抓拍等手段,不斷強化了專業“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保障體系。促落實、大力強化了問題管理和過程控制。運用問題管理手段,以“四嚴”為標準充分暴露問題,找到真實原因,吸取教訓、落實措施;不斷強化過程管理,狠抓基本規章、基本制度落實,把“四可”貫穿到專業管理和關鍵作業的全過程,從抓作業計劃入手緊盯落實環節,盡最大努力把全部檢修作業納入天窗,有效化解了過程風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做強做優做大為目標,做好資產經營開發工作。做強,要強在市場競爭能力上,強在綜合經濟效益上;做優,要優在產業結構上,優在資本結構上;做大,要大在經營規模和體量上,實現規模經濟。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人正揚帆起航,奮勇前進。
參考文獻:
[1]《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總科技〔2014〕172號 TG/01-2014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電部(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0號,郵政編碼:100844)
[2]《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總科技〔2017〕221號 TG/01A-2017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電部(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0號,郵政編碼:100844)
[3]《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鐵運〔2006〕146號)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