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雪
由于雜志制作印刷周期的原因,筆者采訪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管理處副處長齊玉梅老師的時候,《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經過了幾次審議,正處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階段。之后,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垃圾分類”,看起來似乎只是我們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從人們不了解、不理解到逐步認識、付諸行動,最后到立法保障,這個過程展現了我們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為了孩子》:齊老師,我作為一名普通市民,經常能聽到“垃圾分類”這個話題,也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的實際舉措。您能從政府層面和我們解讀一下最近大家熱議的“垃圾分類”嗎?
齊玉梅:
最近,人們對垃圾分類的確比較關注。垃圾分類,從政府層面來說,是有頂層設計的定位在里面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垃圾分類是我們發展的趨勢,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的民生、民心工程,這個定位,我們也可以從習總書記在各個場合對生態文明的論述中看到。
從我們自身的發展來看,上海要建設生態之城,這是城市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的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活垃圾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作為社會人的文明程度也要與城市的健康發展相匹配,垃圾分類就成為每個人的切身需求。上海城市未來的規劃,就是落腳在“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這兩個“高”上,垃圾分類就是其中的內容之一。
《為了孩子》:上海推行垃圾分類其實已經有20多年了,所以這次垃圾分類立法,大家的知曉度普遍較高。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我居住的社區,婦聯工作人員上門派發宣傳冊,里面有卡通動畫形象,我就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學習了很多環保知識。現在,政府立法,垃圾分類的實施進程是否會加快步伐?
齊玉梅:
是的,我們會加快步伐。上海在推行垃圾分類項目中,婦聯開展了很多社會動員的工作,深入社區進行試點,宣傳工作落到家庭,奠定了民意基礎。垃圾分類立法,我們也有三年工作計劃,2018年開始“再出發”,就是在原來的工作基礎上,重新出發,到2020年,要有全新的面貌。從試點,變為全面推進,從原來提高市民的認識到推動設施的建立,變為加快步伐,推動市民行為實踐和設施建設共同推進。
去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提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并且希望上海抓緊抓實辦好。為此,上海又加快了步伐,計劃到2019年垃圾分類工作做到全覆蓋,并且關注質量,關注社區源頭的參與情況。
我們具體的推進方式是配合三年計劃,推進硬件設施的建設,用三年甚至兩年的時間解決硬件問題。源頭投放點是垃圾分類的關鍵,我們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源頭模式,大力推廣定時定點,做到可監督、可反饋、不一刀切。不一刀切也是實事求是,在哪里定點,什么時間投放,要和社區商量著定。因地制宜,上海高層建筑較多,高層樓宇社區,也可以嘗試在樓層內設立分類垃圾桶等以解決投放便捷度和實效保障問題。
立法對垃圾分類工作是強有力的推動和保障,未來還有很多工作可以開展,例如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我們會和市教委聯合,培訓中小學和幼兒園老師等。
我想對爸爸媽媽們說,垃圾分類,一定可以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美好,也會讓您的孩子更多地關注身邊的世界,關注人類地球的共同命運,成為具有全球文明視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