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陳家港工業園區邊上的王商村,有戶村民經營著一家浴室,由于離“3·21”爆炸核心較近,房屋損失慘重。事故發生兩天后的中午,我和同事在鄰村剛完成一個采訪,需要找個能擺電腦的地方即時整理素材,來到了這家浴室前。
我看到門外擺著一張小凳,于是把電腦放在上面,蹲著開始敲字。一會兒后,腿酸腳麻,心里暗暗叫苦時,一片狼藉的浴室里走出一名中年女子,是這家的女主人,她拿出另一只矮凳子示意我坐下。我連連感謝,能坐下來,接下來的操作也舒適許多。
把一篇素材寫完,已將近下午兩點,才覺得肚子餓得難受。剛想摸出準備的冷干糧填填肚子,女主人主動說,她店里有泡面,可以燒水泡給我們吃,并且不收費。很快,她讓女兒端上了兩碗熱氣騰騰的泡面,里面還特意加了煮蛋和火腿腸。在春寒料峭朔風凜冽的蘇北,饑腸轆轆之時能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泡面,而這碗面來自一戶剛剛嚴重受災、家中八旬老人還在醫院等待手術的村民,我的內心溫暖,難以言表。
大約六年之前,同樣是在災難之后,四川蘆山地震震中龍門鄉的路邊,也是一戶受災的村民,為又餓又累的我和報社同事端上一碗泡面。從蘆山到響水,百姓的純樸善良一如既往。
現場歸來,我時時回想:在響水爆炸這樣的災難中,我們的某些執政者、管理者,怎么能忍心讓這樣可愛的父老鄉親十多年來呼吸毒瘴、如履薄冰,最后遭受飛來橫禍?惟愿此后人們都能將心比心,懂得那“一面之恩”。
(記者 ?王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