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生 張翼

“燧發槍的最后時光”專題展示1 亞歷山大·約翰·福賽斯畫像2 福賽斯設計的“香水瓶”擊發式槍機系統圖示3 燧發式運動步槍4 亨利·諾克燧發運動步槍5 帕特里克雷汞擊發手槍6 后膛裝填手槍7 約翰尼斯·保利后膛裝填中心發火運動步槍8 、9 約翰尼斯·保利后膛裝填中心發火手槍

“燧發槍的最后時光”專題展示1 摩爾小球式決斗手槍2 蒙頓套式槍機試驗型滑膛槍3 弗羅沃斯M1849“狩獵者”線膛槍4 塞繆-史密斯&查爾斯-史密斯火帽擊發式運動槍5 布倫瑞克火帽擊發式線膛槍6 艾格小球式運動槍7 理查茲錫箔發火試驗型滑膛槍8 蒙頓試驗型滑膛槍(為英國海軍設計)

在19世紀戰爭武器展區,一個專題展柜以“燧發槍的最后時光”(Thelast of the flintlocks)為題,以著名槍械設計師人物畫像和設計圖紙為背景,介紹了燧發槍逐步被擊發槍取代的歷史過程,展示了這一時期出現的具有開創性的槍械設計。
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初,作為軍用和運動武器的燧發槍已經使用了150多年,雖經不斷改進,但其固有的許多缺陷始終難以克服。例如,火石容易磨損損壞,尤其是作為狩獵武器,燧石發火引藥產生的閃光和煙霧會使鳥類獵物受到驚嚇提前飛走。為此,槍械設計師們開始了新型發火裝置的探索研究。
英格蘭槍械設計師亨利·諾克(Henry Nock)在1775年曾研制了一種專門用于打鳥的燧發式運動步槍,他在燧發式槍機前端安裝了一個管狀裝置,用來儲存和封閉槍機擊發時產生的煙霧。但是,這種改良設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燧發槍的弊端。
蘇格蘭人亞歷山大·約翰·福賽斯(Alexander John Forsyth)是阿伯丁郡的官員,也是一位敏銳的獵手和化學鉆研者,在18世紀的最后幾年里,他最先意識到一種新型的更猛烈的火藥——雷汞,可以在槍機上使用,于是便開始了使用雷汞引爆火藥的一系列試驗。他研發的一個被稱為“香水瓶”的擊發式槍機系統(Scent-Bottle percussion lock),取代傳統的燧石發火裝置,以直接觸發的方式點燃槍支的主發射藥。福賽斯的創意和研發成果得到英國軍械局的首肯和鼓勵,他被聘請到倫敦塔軍械庫武器制造工廠做進一步的研發設計。但沒過多久,軍械局人事變更,繼任局長以可能妨害倫敦塔安全為由終止了該項計劃。
然而,福賽斯的發明卻在民用槍支設計領域引發強烈反響,從19世紀初到19世紀20年代,涌現出了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擊發式槍機結構設計,擊發式槍機的研發應用在運動槍械中已逐漸呈現出不可逆轉的流行趨勢。但直到19世紀30年代,擊發式武器才被英國軍方采用。
約翰尼斯·保利(Joh&nnes Pauly)原是瑞士人,后來在巴黎工作,1812年來到倫敦。在1813~1816年,他獲得了后膛裝填和中心發火槍彈等發明專利,其研發設計了后膛裝填中心發火運動步槍、后膛裝填中心發火手槍,尤其是槍管向下折轉以便后膛裝填的結構,被認為是非凡的、具有開創性的設計。
帕特里克雷汞擊發手槍,是利物浦槍械設計師愛德華·帕特里克在1820年研制的。當福賽斯的槍機結構變得流行之后,很多槍械工匠都開始運用他的原理,設計生產自己的產品。帕特里克研制的這支手槍,安裝了一個可以前后擺動的雷汞發火裝置,通過擊錘的運動來對發火裝置進行操控,這是在雷汞火帽出現前的一種獨特設計。
摩爾小球式決斗手槍,是倫敦槍械設計師查爾斯·摩爾在1822年研制的。由于槍械使用時丟失雷汞發火物是一件非常令人懊惱的事情,摩爾的解決辦法就是把火藥裝到一個小球型裝置里,用一個帶鉸鏈的蓋子加以固定。相似的設計還有約瑟夫·艾格研制的小球式運動步槍。
蒙頓套式槍機試驗型滑膛槍,是19世紀30年代英國軍方決定裝備擊發式步槍后接受的第一支試驗槍,該槍的槍機系統采用了約瑟夫·蒙頓發明的套式槍機結構專利,于1833年被提交給英國軍方進行試驗。1834年,約瑟夫·蒙頓還為英國海軍設計了一款試驗型滑膛槍,該槍是在對18世紀后期生產的滑膛槍槍機系統進行改造完成的。由于水兵在寒冷、潮濕和緊急情況下很難手持小型發火物對武器進行操作,他的設計是將雷汞放置在錐形木塞里,以方便使用。
理查茲錫箔發火試驗型滑膛槍,是英國槍械設計師韋斯利·理查茲在1836年為海軍設計的,采用這種發火裝置更具有安全性,但最終并未被軍方采用。
恩菲爾德M1838擊發式滑膛槍,是英國恩菲爾德皇家武器制造廠專門為皇家警衛團制造的,設計者喬治·羅威爾是恩菲爾德皇家制造廠的負責人,他引進了美國武器制造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體系。
布倫瑞克火帽擊發式線膛槍,1844年英國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制造。隨著擊發火帽的廣泛應用,英國軍方終于同意開始制造擊發武器,布倫瑞克線膛槍是英國正式生產的第一種擊發式槍機結構的線膛步槍,主要配發給專門的線膛槍連隊。

克里米亞戰爭中使用的武器裝備1 英國M1842擊發式滑膛槍2 英國佩吉特M1847擊發式卡賓槍3 4 2支在戰爭中槍管嚴重受損的英國M1851線膛槍5 英國博蒙特·亞當斯陸軍型轉輪手槍6 柯爾特M1851海軍型轉輪手槍7 英國M1821輕騎兵劍8 英國M1853騎兵劍
展品中還有一支奧地利生產的弗羅沃斯M1849“狩獵者”線膛槍,設計者為費布·弗羅沃斯,這種擊發式線膛步槍在奧地利軍方一直服役到1850年代。

克里米亞戰爭中使用的武器裝備1 俄國M1845擊發式滑膛槍2 俄國擊發式滑膛槍,口徑0.71英寸,1839年制造3 俄國M1843布倫瑞克擊發式步槍4 亞當斯M1851轉輪手槍5 俄國燧發手槍,口徑0.695英寸,1830年制造6 英國M1821重騎兵劍7 拉格蘭勛爵贈予卡爾索普少校的榮譽劍8 馬蹄鐵
克里米亞戰爭發生在1853年10月,戰爭是由沙俄入侵土耳其引起的。英法兩國為保持并擴大在土耳其的勢力,立即做出強烈反應,他們聯合起來于1854年1月正式對俄宣戰,這也是英國自1815年拿破侖戰爭結束后,第一次參加的規模最大的國際戰爭。這場戰爭持續到1856年,最后以沙俄的失敗而告終。戰爭中,共有25萬余名士兵死亡。
克里米亞戰爭引入很多最新的軍事科技和先進的武器裝備。英國步兵使用了恩菲爾德M1853線膛槍,這種發射小型化槍彈的新型步槍,在450m射程內有著極高的精準度;轉輪手槍成為軍官們不可缺少的防身武器。與以往的戰爭不同,固定式重炮成為轟擊對方陣地的重要手段,炮兵火力的增強使得大規模集群作戰的步兵或騎兵的輕武器進攻幾乎變成了自殺行動,最有力的例證就是英軍輕騎兵對俄軍火炮陣地進行的一次悲慘的沖鋒,導致673人中247人陣亡。指揮官被迫使用更加復雜的陣型,騎兵更多承擔了偵察和襲擾的任務。
英國M1842擊發式滑膛槍,口徑0.75英寸,槍管長991mm,是戰爭初期英國步兵使用的步槍,也是英國陸軍裝備的最后一種滑膛槍,不久后所有滑膛槍均被線膛步槍取代。
英國佩吉特M1847擊發式卡賓槍,口徑0.656英寸,全槍長800mm,槍管長403mm。其是在拿破侖戰爭后期騎兵使用的燧發式卡賓槍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在擊發式槍機出現后,這類槍支大部分都改裝為擊發式槍機系統,并重新投入使用。
英國M1851擊發式線膛槍,口徑0.577英寸,1853年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制造。2件展品均為克里米亞戰爭中受損的槍支。
柯爾特M1851海軍型轉輪手槍,約1852年英國倫敦制造。該槍是英國獲得美國柯爾特公司有限許可制造的,此后塞繆爾·柯爾特在倫敦建立了一家工廠專門生產該型轉輪手槍,獲得英國政府的大筆訂單,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柯爾特的倫敦工廠總共向英軍提供了14000支轉輪手槍。
亞當斯M1851轉輪手槍,約1852年英國倫敦制造,口徑0.50英寸。這款轉輪手槍由羅伯特·亞當斯研發,其大部分零部件是手工制造的,由于可靠性、耐用性好而深受部隊軍官的歡迎,很多軍官都偏愛購買這款手槍,作為戰場上的防身武器,羅伯特·亞當斯也因此成為柯爾特公司在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展出的這支手槍是英軍第一近衛步兵團上尉巴瑟斯特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使用的武器,在這支槍的下面還展出了一幅1854年他在戰場上的照片。
英國博蒙特·亞當斯陸軍型轉輪手槍,約1855年英國倫敦制造,口徑0.44英寸,由陸軍軍官博蒙特對槍機系統進行了改進,是一款設計精巧的雙動式轉輪手槍,展品為精美的盒裝槍,是英軍步槍旅斯溫準將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英國M1821輕騎兵劍和M1821重騎兵劍,于1821年設計,劍柄模仿了法國的型號,劍身設計雖然顧及了砍、刺兼具的功效,但被認為是一種不成功的妥協式設計。這兩款劍列裝后,直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仍在使用。
英國M1853騎兵劍,推出后即被引入整個英軍騎兵部隊,其中一些出現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劍鞘上的銘文表明,這把劍曾經是騎兵弗雷德里克·金斯蘭使用的。
一把特制的饋贈劍,英國伯明翰工匠查爾斯·里弗斯制作,1855年由拉格蘭勛爵贈予皇家第8龍騎兵團卡爾索普少校,卡爾索普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屢獲戰功,戰爭結束后擔任了拉格蘭勛爵的侍衛官。
俄國擊發式滑膛槍,口徑0.71英寸,全槍長1448mm,槍管長1054mm,系法國M1777滑膛槍的仿制型號,俄國圖拉兵工廠1839年制造,最初采用燧發式槍機,1844年改造成擊發式槍機。俄國很多類似的軍用武器都仿制了法國型號。
俄國M1843布倫瑞克擊發式步槍,其于1836年進入武器市場,1843年開始被俄羅斯陸軍采用。大多數俄國軍隊使用的布倫瑞克步槍,都是由列日武器制造商馬勒布(Malherbe)制造的。
俄國M1845擊發式滑膛槍,口徑0.71英寸,全槍長1473mm,槍管長1086mm,1846年伊什夫斯克兵工廠制造,是當時在俄軍服役的第一種新型擊發式滑膛槍,該槍基本上屬于法國M1822和M1842步槍的仿制品。
俄國燧發手槍,口徑0.695英寸,1830年制造,這種燧發式手槍盡管在設計上已經被淘汰,但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仍被俄軍使用。
展品中還有一個戰馬的馬蹄鐵,來自于英軍騎兵卡爾索普少校的坐騎,他騎的這匹戰馬曾參加了在阿爾瑪、巴拉克拉夫、英克曼、塞瓦斯托波爾等地的戰斗,并在戰斗中被彈片擊傷。

印度民族大起義中使用的武器裝備圖片標題:左為東印度公司的崛起;右為帝國擴張的代理人1 小劍; 2 東印度公司溫達斯燧發式滑膛槍; 3 溫達斯中校的騎兵劍; 4 東印度公司贈予亞歷山大·里德上尉的榮譽劍; 5 印度彎刀; 6 印度劍; 7 印度匕首; 8 匕首(握柄鑲嵌水晶寶石); 9 復合弓; 10 絲線弓繩;(注:左下角的瓶子是東印度公司從印度進口的香料:肉桂、肉豆蔻、丁香、胡椒,以展示“香料貿易”)
士兵嘩變,軍隊起義,市民暴動。在1857~1858年間,一場猛烈的戰爭風暴席卷了印度北部平原。窮人與富人、平民與貴族、軍隊與老百姓結成同盟,這在印度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他們共同對抗一個目標——東印度公司。
在18世紀上半葉,印度已經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政府通過東印度公司進行殖民擴張,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英國在印度實行兼并封建主領地的政策也引起許多貴族的不滿。當士兵起義和社會暴亂出現后,英國殖民當局和東印度公司的軍隊進行了殘酷鎮壓和瘋狂報復,被捕的叛亂分子被吊在大炮炮口上絞死或炸死,大批手無寸鐵的平民遭到不分青紅皂白的襲擊。據估計,在此期間大約有80萬印度人喪生。博物館多達7個專題展柜,以紅色基調為背景,以“紅色年代——印度第一次獨立戰爭”為主題,通過大量文物史料并輔以比較詳細的文字說明,介紹了東印度公司殖民擴張的歷史和起義發生的起因、過程和最終結局。展品中除了武器外,還有許多繪畫、圖片、書刊、私人信件及生產生活用品等。
溫達斯燧發式滑膛槍,是18世紀中后期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與麥索爾、馬拉斯等印度南部地區地方獨立政權發生的武裝沖突中使用的主要武器。該槍口徑0.75英寸,全槍長1372mm,槍管長984mm,設計者為東印度公司陸軍中校愛德華·溫達斯,他在東印度公司武器制造工廠擔任武器監察員,槍機上刻有表示公司名稱的VEIC心形標記。
與溫達斯滑膛槍一同展出的3把英式佩劍,包括1把小劍和2把騎兵劍,其中一把騎兵劍是愛德華·溫達斯的佩劍,上面刻有他的姓名字母縮寫,另一把騎兵劍是東印度公司贈予亞歷山大·里德的榮譽劍。亞歷山大·里德于1772年作為少尉參加了東印度公司軍隊,1783年晉升為上尉,在戰爭期間他負責物資管理,并說服了巴拉馬爾酋長與英國人結盟,戰后負責管理巴拉馬爾的內政工作,在他去世前不久被晉升為上校。

恩菲爾德M1853擊發式步槍使用的槍彈及其剖面展示

恩菲爾德M1853擊發式步槍及第35孟加拉土著步兵團步兵服裝模型

印度民族大起義中使用的武器裝備1 鎖甲衣,1815~1816年制2 火繩槍,19世紀中印度制3 彎刀,18世紀后期印度制4 鍍金環,18世紀印度制5 狼牙棒,18世紀印度制6 鍍金柄劍,19世紀早期印度制7 英國約翰·曼頓燧發式運動步槍8 英國劍
約翰·曼頓燧發式步槍,口徑0.65mm,槍管長743mm,約1800~1806年英國倫敦制造,是當時英國殖民者使用的一款最流行的運動步槍。英國殖民者在印度仍然保留著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可以雇傭很多仆人,生活富足而安逸,休閑時間經常從事狩獵、射擊、捕魚等野外運動。
恩菲爾德M1853擊發式步槍,口徑0.577英寸,1854年英國倫敦制造。當這種威力強大的新式步槍引入印度后,未曾想競遭到印度士兵的強烈抵制,因為該槍使用的裝有黑火藥和鉛彈頭的紙包彈,在裝填時需要咬掉紙包彈的尾部,而當時有傳言說紙包彈上涂的是動物油,英國人配發給印度士兵的彈藥,對穆斯林士兵使用了豬油,對印度教士兵使用了牛油,意在玷污和破壞他們的宗教信仰。1857年2月,第35孟加拉土著步兵團因拒絕使用這種新彈藥而被遣散,這一事件最終成為印度軍隊起義和民眾暴亂的導火索和催化劑。與該槍一同展出的是第35孟加拉土著步兵團步兵的服裝模型,還有該槍使用的槍彈及槍彈剖面展示。
恩菲爾德M1858滑膛槍,口徑0.656英寸,全槍長1400mm,槍管長991mm,約1858年恩菲爾德皇家小型兵工廠制造。這是專門配發給英軍印度裔步兵團的武器,當時的印度軍隊由大約3.6萬名英軍和23萬印度步兵、騎兵組成,在1857年叛亂發生后,印度軍隊被徹底改組,改組后配發給印度士兵的步槍也由線膛槍變成了滑膛槍。
東印度公司擊發式步槍(附帶刺刀),口徑0.785英寸,全槍長1397mm,槍管長997mm,槍機上帶有東印度公司的獅子徽章標記,是東印度公司配發給印度裔士兵的武器,在叛亂中忠于英軍的印度士兵和起義的士兵都在使用。
英國擊發式卡賓槍,口徑0.66英寸,全槍長937mm,槍管長537mm,是配發給第12孟加拉非常規騎兵團的武器,這支騎兵團在叛亂開始的時候被裁撤解散。
英國M1821輕騎兵劍,是英國駐印度部隊使用的武器。當時雖然英軍騎兵劍已經更新換代為M1853新型騎兵劍,但原有的印度駐軍還在使用舊的武器裝備。
炮兵中尉弗雷德里克·羅伯茨的佩劍,上面刻有他的姓名字母縮寫和座右銘“美德與勇敢”。他在德里圍困戰中因救助同僚受傷,在庫達甘杰的一次戰斗中作戰英勇并繳獲了叛軍旗幟,鑒于他在平叛中的杰出表現,被英國政府授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后來他成為英軍總司令,被認為是繼惠靈頓公爵之后最具有指揮才能的將領。
與上述英軍武器相對展出的是印度的傳統武器和防護裝備,其中有鎖甲衣、盾牌、火繩槍、弓箭、狼牙棒、刀劍、匕首等,這些武器裝備有的是東印度公司早期在侵略擴張過程中,與印度南部地區獨立政權作戰中繳獲的,有的是在1857~1858年平息暴亂中繳獲的。

印度民族大起義中使用的武器裝備1 盾,19世紀早期北印度制2 匕首,18世紀印度制3 火繩槍,19世紀早期印度制4 刀,刀身仿德國式,1781年印度制5 刀,18世紀印度制6 孟加拉炮兵劍7 恩菲爾德M1858滑膛槍

印度民族大起義中使用的武器裝備1 東印度公司擊發式步槍2 英國擊發式卡賓槍3 英國M1821輕騎兵劍
自1815年拿破侖戰爭結束后,英國實行了大規模裁軍,整個英國陸軍兵力縮減到只有94500人,并且絕大部分駐守在海外殖民地。進入19世紀中期,法國出現的新一輪陸海軍擴張引起了英國的嚴重關切,一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在1859年對要塞防御問題展開調查,提出應在英國南部海岸建立一系列防御性堡壘和海軍基地,隨時防范可能來自法國的海上進犯。英國政府采納了調查委員會的意見,同時決定實行志愿兵制度,各海軍基地由步兵和炮兵志愿兵駐守。至1861年,英國總共組建了包括614個步槍隊和63個炮兵團的志愿兵部隊,志愿兵在英國成為一種很受歡迎的職業。這些志愿兵部隊的建制,直到1908年英國地方自衛隊成立才撤銷。
印度型燧發槍,約1815年英國制造,發射0.75英寸槍彈,幾乎所有的早期志愿兵部隊都裝備了這種標準型號的滑膛槍。
貝克燧發步槍,約1810年英國倫敦制造,發射0.625英寸槍彈,槍管長762mm,早期部分志愿兵部隊裝備該槍。
卡里舍特里后膛裝填擊發式卡賓槍,口徑0.45英寸,約1860年英國伯明翰制造。該款卡賓槍使用了一個滑動式尾蓋來打開或關閉后膛,在志愿兵騎兵部隊中非常流行。
惠特沃斯擊發式線膛步槍,口徑0.455英寸,槍管長920mm,1860年英國曼徹斯特制造。該槍由英國著名工程師兼企業家約瑟夫·惠特沃斯設計,其特色是槍管內膛采用六邊形膛線而不是傳統的膛線,發射的彈藥不必像常規膛線那樣緊密地咬入凹槽,與恩菲爾德M1853步槍相比,具有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精準度。當時志愿軍裝備的步槍通常都是最好的,在該槍問世后很多志愿兵團軍官都傾向于為他們的部隊采購這種步槍。另一支1862年制造的惠特沃斯擊發式線膛步槍,口徑0.45英寸,是一支特制的獎品槍,當時各志愿兵團在舉行射擊比賽時,把這種射擊精度最高的步槍作為獎品頒發給優勝者。

英國志愿兵使用的武器裝備1 卡里舍·特里后膛裝填擊發式卡賓槍2 施奈德中心發火線膛步槍3 惠特沃斯擊發式線膛步槍(禮品槍)4 火藥壺5 惠特沃斯擊發式線膛步槍6 貝克燧發步槍7 印度燧發步槍8 北什羅普郡義勇騎兵隊頭盔
施奈德中心發火線膛步槍,口徑0.577英寸,槍管長902mm,約1870年英國伯明翰帕克·菲爾德父子公司制造,是一種非制式的、按照私人要求訂制的步槍。當時志愿兵使用的武器有不少是私人定制的,該槍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種款式。
2個制作于19世紀初期的火藥壺,通常是為線膛槍再裝填火藥用的,自1830年代以后隨著紙殼定裝彈的逐漸增多,火藥壺已經過時。其中一個火藥壺來自于珀西佃農志愿軍團,該志愿軍團是諾森伯蘭郡的珀西家族組建的,展出的這個火藥壺曾在拿破侖戰爭期間使用。
5把特制的軍用劍,均為禮品劍。上面的銘文顯示,這些劍有的是部隊長官贈送給士兵的,有的是下級士兵贈送給部隊長官的,以此表達敬意。
義勇騎兵隊騎兵頭盔,約1860年英國制造。志愿兵騎兵部隊通常被稱為義勇騎兵隊,這種稱謂一直沿用至今。展出的這個頭盔來自北什羅普郡義勇騎兵隊,當時各騎兵部隊的裝備并沒有統一的制式,配備的制服和頭盔也各不相同,其中富裕部隊騎兵的服裝和頭盔都設計制作得非常華麗。
編輯/吳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