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
“畫餅充饑”是婦孺皆知的成語,是指虛而無實,用空想來安慰自己的意思。畫餅不能充饑,但在一些地方卻被有的官員充作了“政績”。
畫“餅”充“績”大概有這樣幾種。
一曰畫“思路”,訂規劃。每臨歲尾年初,或新班子上任伊始,就組織一幫“筆桿子”,領導出面定調子,思路要“高、大、新、全”,口號像“格句警言”,念起來慷慨激昂,聽起來振奮人心。領導滿意,群眾高興,“政績”不凡。可是會開了,文件發了,向上匯報了,也就沒人檢查落實了,思路只不過是一張“畫餅”而已。個別地方政府和部門還不惜花巨資請一些院校和機構、公司做“科學發展規劃”,這些規劃平時被束之高閣,只有在應付上級檢查、匯報工作時派上用場,成了某些官員向上級展示政績的“重頭戲”。
二曰畫“匯報”。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給領導匯報更是動腦筋,越是高一級的領導來,越要準備好匯報材料,這是展示政績的好機會。組成專門寫作班子,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材料寫得有觀點有事實,有理有情,有骨頭有肉,有面有點;匯報時聲情并茂,言詞懇切,領導不能不信,若真不放心要查實,那“點”早就準備好了,哪里能沒幾個閃光“點”,沒有“點”,也能造假“點”。新聞媒體不是披露過,有的地方為應付上級領導檢查,路旁“行道樹”,不就是綠色塑料制品嗎?遠山上的“羊”群不就是人工偽裝的嗎?況且,有的檢查組也不真進村入戶、逐條查實,到縣或到鄉鎮招待所聽聽匯報,也就算深入基層了,豈不知他們聽到的匯報卻是畫“餅”。
三曰畫“總結”。到年終或某方面工作結束時,各單位都要寫總結上報。在個別地方,這“總結”也都是“筆桿子”的事,提筆者費盡心機翻書找資料抄簡報,精心編排單位的顯赫成績,當然不忘插上幾個表現領導政績的典型例子。這些總結年年月月循環往復陳陳相因內容雷同,報到上級單位甚至無人翻動,更無人查實,豈不又是一張畫“餅”?
四曰畫“規章”。現在很多單位,一級模仿一級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而且制度上墻,鑲上鏡框,整齊美觀,單看那些規章制度的條文,說得都對,上合黨的政策,下合民心。可是,個別單位的制度卻是畫“餅”,只拿這些應付上級的檢查,拿它當成自己政績的漂亮偽裝,而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畫“餅”充“績”的現象還可列舉種種。畫“餅”充“績”者,就是只圖虛名,不務實事。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反映了個別地方干部不良的工作作風——華而不實、弄虛作假,既想得寵報政績,又怕吃苦干實事,只在會上、紙上、墻上做文章,“有嘩眾取寵之心,無實事求是之意”;同時也反映了個別地方考核干部不查實情而好大喜功,只聽匯報,看材料,重形式,輕實事,重誓言,輕行動,助長一些人見風使舵,搞虛牌子、花架子、假政績,在文字上下功夫,在口號上出新招,在形式上做樣子,把畫“餅”當作了政績的歪風。(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