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鳳
【摘 要】本文主要對熱帶風暴“艾云尼”影響期間海口機場各氣象要素進行分析,旨在總結(jié)熱帶氣旋的特點和預報經(jīng)驗,提高災害天氣的預警技能,為管制部門和航空部門更好地服務。
【關鍵詞】艾云尼;海口機場;航空飛行
中圖分類號: V321.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4-024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97
0 前言
海南島地處熱帶地區(qū),屬熱帶季風海洋氣候,是我國受臺風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每年登陸海南島的臺風平均有2-3個,其造成的災害是海南島最主要的氣象災害[1]。
2018第4號熱帶風暴“艾云尼”是海口機場今年遇到的初臺。“艾云尼”具有移速緩慢、強度穩(wěn)定、路徑復雜、三次登陸、風小雨大、影響較久的特點。6月2日,“艾云尼”為南海熱帶低壓,位于東經(jīng)111.4度,北緯11.8度,距離永暑礁西北方向約300公里處,中心最大風力6級(13m/s),中心最低氣壓為1004hPa。之后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加強。于6月6日6時25分在湛江登陸,登陸時強度為8級(20米/秒)。6月6日14時50分在海口長流鎮(zhèn)再次登陸,登陸時強度為8級(20米/秒)。6月7日20時30分在陽江沿海地區(qū)第三次登陸。由于“艾云尼”一直在瓊州海峽附近回旋打轉(zhuǎn),致使海南島北部出現(xiàn)了持續(xù)性暴雨天氣。海口機場受此熱帶風暴影響,主要以降水天氣為主,短時伴有雷暴,連續(xù)3天累計降水量達到了暴雨以上級別,其中6月6日降水為121.3mm,達到了大暴雨級別。
由于“艾云尼”連續(xù)3日的降水和雷暴天氣均對航班造成了備降、延誤、取消等一系列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艾云尼”期間,海口機場各氣象要素的變化及其對航空飛行活動的影響,認真總結(jié)預報經(jīng)驗,逐步完善氣象服務中關于“熱帶氣旋”的工作程序,努力提升民航氣象服務質(zhì)量,為今后的高效氣象服務奠定基石。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2018年6月5-7日(共72小時)的海口機場逐時氣象觀測資料,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從風向、風速、云量、云高、天氣現(xiàn)象等方面研究了熱帶風暴“艾云尼”對海口機場航空飛行的影響。
2 海口機場各氣象要素分析
2.1 風場分析
眾所周知,暴雨的產(chǎn)生應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其二是有強烈的上升運動;其三是有較長的持續(xù)時間[2]。首先,從6月4日開始,機場受氣旋外圍氣流的影響,以偏東風場為主(圖1)。偏東氣流源源不斷地輸送南海的水汽,使得機場的水汽條件較好。6月5日白天以偏東風為主,水汽仍然在不斷地積累,傍晚以后風向隨著氣旋的旋轉(zhuǎn)北上,緩慢轉(zhuǎn)為西北風場(圖1)。由于副高東退減弱,“艾云尼”的引導氣流減弱,致使“艾云尼”移動速度非常緩慢。6月6日,“艾云尼”在湛江登陸后又向南移登陸海口,海口機場轉(zhuǎn)為來自北部灣的西南風場(圖1),平均風速為6m/s,北京時13-14時出現(xiàn)了13m/s的陣風,為大暴雨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水汽條件。6月7日,“艾云尼”緩慢東移出海,機場轉(zhuǎn)為偏西氣流控制(圖1),此時水汽緩慢減少,降水影響持續(xù)時間縮短。其次,機場處于熱帶氣旋外圍,受強烈的上升氣流擾動,具備了較好的上升動力條件,更容易激發(fā)對流天氣。最后,由于“艾云尼”移速緩慢,且在瓊州海峽附近回旋,造成降水時間長,從5日-7日,累計降水時間長達49小時。
在航空活動中,飛機需要在逆風條件下起降,從而增大飛機開始活動時的方向穩(wěn)定性和可操縱性。但在雷雨天氣時,往往會造成風向風速的突然改變,此時對于預報員來說,應及時通報風向風速的變化情況,以便于管制員及時更換跑道,這樣才能確保飛機起降的安全。另外,熱帶氣旋天氣帶來的低空風切變也是起飛、著陸階段的重要危害之一。由于風切變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的特點,因此對于預報來說是一個難題,對航空飛行來說安全威脅始終存在。所以,當觀測員發(fā)現(xiàn)風向變化大于等于60度,風速變化前或者變化后大于等于5米/秒時要及時發(fā)布特殊報,并立即通報管制部門,做好觀測記錄,隨后緊密監(jiān)控風向風速動態(tài)。而對于預報員來說,應隨時分析天氣形勢,參考多家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做出相應的趨勢預判,并及時通報管制員,做到有效為管制和航空部門服務。
2.2 天氣現(xiàn)象的分析
強降水天氣對飛行的影響主要有3個方面,其一是會使能見度變差,其二是惡化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其三是造成跑道積水[3]。6月6日“艾云尼”在湛江登陸時,美蘭機場受其外圍云系影響,在20公里范圍內(nèi)及西部、北部有成片的對流云團,對機場的起降及終端區(qū)西部和北部的航路飛行造成了一定影響。隨著后續(xù)“艾云尼”的南移登陸海口,整個螺旋云系覆蓋機場及整個終端區(qū),本場為強降水天氣。之后“艾云尼”東移出海,于6月7日晚上在陽江登陸,本場為強雷雨過程,持續(xù)時間大約2小時。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美蘭機場5日、6日和7日的日累計降水量分別為58.2mm、121.3mm、62.4mm,均達到了暴雨或大暴雨級別,最長的連續(xù)降水時間達到了27小時。飛機在如此強度的降水天氣中飛行,存在的危險可想而知。另外,降水造成的跑道積水,可能增加了飛機沖出或偏離跑道的發(fā)生幾率,威脅到機組和乘客的安全。
2.3 云的分析
云對飛行的影響也是值得關注的。觀測資料顯示,從5日8時開始,機場就開始出現(xiàn)了低于450米的云,一直持續(xù)到7日13時云高才上升到450米以上,這些低云都是由于降水產(chǎn)生的碎雨云Fn,5日13時至7日10時低云總量維持在8個量。雖然整個天氣過程的云高都達到了海口機場的起降標準,但是低云和對流云對于飛機的飛行來說,還是存在安全隱患:(1)飛機在低云遮蔽機場的情況下著陸,出云后如果高度離地面太低,往往來不及修正,易造成復飛,有時飛行員操作不當,可能造成飛機與地面障礙物相撞;(2)在云中飛行能見度差,不利于飛行員對飛機外情況的觀察;(3)飛機在強烈發(fā)展的對流云中飛行,易遇到強降水、雷擊、顛簸、冰雹、積冰、風切變等惡劣天氣,這將直接危及到機組和乘客的生命安全;(4)若機場跑道上有強對流云,航班就無法正常地起降;(5)若在航路上有對流云,飛機就需要依靠機載雷達和管制員的指揮,選擇在云上或者云外繞飛,由此會推遲航班的到達時間,有時雷暴云過于強大,飛機無法繞飛,將選擇返航或者備降,由此將造成后續(xù)更多的航班延誤。
因此,在低云較多或者存在對流云的情況下飛行是危險的。一般來說,當有降水天氣時容易出現(xiàn)積雨云(CB)低于450米的碎雨云(Fn),觀測員在有熱帶氣旋天氣時要密切關注云量云高的變化,認真做出判斷,且及時發(fā)布相關的報文。
3 氣象服務
雖然此次熱帶風暴“艾云尼”路徑復雜,影響時間較長,增加了預報的難度,但預報員卻一刻都沒有松懈。預報員從3日開始發(fā)布熱帶氣旋通告,從4日開始發(fā)布“大面積航班延誤重要天氣概率表”(MDRS),5日收到“通行能力下降25%”的通告后,從當日12時開始2小時滾動發(fā)布“終端區(qū)預警”。從氣旋生成到加強為熱帶風暴,預報員密切監(jiān)視“艾云尼”強度和路徑變化,參考多家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仔細分析天氣形勢及監(jiān)控天氣的變化,及時發(fā)出預警和預報,并向相關部門和人員通報天氣發(fā)展趨勢,耐心解答天氣咨詢電話,并于微信上及時更新熱帶氣旋的最新消息和機場的最新天氣情況,做到用心服務。面對今年海口首臺“艾云尼”,海口預報室認真完成了熱帶風暴的保障工作,通過總結(jié)和分析天氣,逐步完善“熱帶氣旋的工作程序”,為今后的復雜天氣下的航空保障儲備豐富經(jīng)驗。
4 結(jié)論
本文結(jié)合了海口機場觀測要素的實況數(shù)據(jù),利用相關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要從風、云和降水3個方面對航空飛行的影響入手,分別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以下4條結(jié)論:
(1)“艾云尼”路徑復雜,風向風速多變,影響飛機的起降安全。
(2)“艾云尼”帶來的暴雨天氣易造成跑道積水,在如此惡劣條件下飛行應謹慎。
(3)對流云中飛行遇到惡劣天氣的幾率較大,應盡量避免。
(4)完善熱帶氣工作程序,預報員應提前和多方會商,及時給相關部門提供天氣預案,盡可能減少航班延誤、返航、備降的數(shù)量。
【參考文獻】
[1]鄭艷,蔡親波,程守長等.超強臺風“威馬遜”(1409)強度和降水特征及其近海急劇加強的原因[J].暴雨災害,2014,33(4):333-341.
[2]朱乾根.天氣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D].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3]周建華.航空氣象業(yè)務[D].北京,氣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