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志輝 楊賀
一、陶瓷工藝的屬性
關于陶瓷工藝,從時間角度來看,它可以分為傳統陶瓷工藝與現代陶瓷工藝;從結構元素上劃分,可分為功能、材料、工藝和美學的共生。工藝的廣義概念是指利用輔助工具來處理和加工制作原材料,使其變為器物的方法。傳統的工藝則是指從歷史傳承而來的工藝以及技術方法,它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當地的工匠長期以來的實踐而形成的一種具有當地習俗和特色審美的工藝方法。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制作體系,它們都具有良好的制作體系和工藝特點,所以才會被傳承下來。
二、陶瓷藝術造型與工藝的關系
1.工藝材料是陶瓷制作的必需條件
工藝材料是具有特殊性的,而這種特性也是陶瓷生產的先決條件。陶瓷美學的審美可以以兩種方式實現,一種形式是對裝飾和陶瓷造型的美學感知,另一種是材料和制作工藝。根據這兩個方面,深入探討了瓷器呈現的藝術和工藝,研究瓷器之美。重要的是要了解陶瓷藝術造型具有很強的藝術風格,它著重于筆墨間的虛實關系,并注重瓷器的最終材質。換句話說,陶瓷藝術造型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和所選材料密切相關,所選用的材質的差異會使瓷器整體具有不同的藝術感。為了達到更高的藝術感,必須了解材料所呈現的性質特點,同時要基于材質美學運用一些工藝技巧。
2.陶瓷藝術造型需要火工藝
陶瓷藝術造型需要火這種工藝處理。呈現給人們的陶瓷藝術美感并不是它最原始的階段,它是需要火將瓷器上的工藝技術充分地呈現出來。通過火的淬煉,瓷器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得以增強。陶瓷材料的美感對陶瓷工藝有著多種影響,賦予瓷器精神色彩,增強了陶瓷造型的藝術美感。在造型的過程中,陶瓷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不同的工藝形式展現的,只有了解藝術造型和工藝的關系,才能提高整體的創作質量。
3.藝術造型和工藝存在統一關系
陶瓷以不同的展現方式代表了藝術發展的階段。在整個制作過程中藝術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發揮和創作,包括造型藝術,色彩搭配等,并提高藝術的價值。陶瓷藝術造型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這些藝術造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環境。工藝造型的不同是創作者創作意愿的直觀表現。藝術造型對于瓷器來說,并不是簡單地展示某種藝術形象,而是在特定的題材基礎上,應用線條特點以及輪廓手段提升藝術造型的美感,對自身情感進行表達。
三、陶瓷藝術造型與工藝的結合
陶瓷的產生是將生產工藝與藝術概念相結合所生產的陶瓷器件。不僅僅是將陶土進行加工處理,而是根據當地社會人們的審美標準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制陶工人既是陶瓷器物的生產者,又是將藝術融入陶瓷的創造者。陶瓷造型和裝飾的結合揭示出陶瓷的設計理念,陶瓷產品的組成涵蓋三個方面:功能、材料和美學,三者相輔相成。制陶材料的合理使用,是實現陶瓷產品功能和展現陶瓷美學的基礎,是對陶土進行轉化和加工的方式。因此,我們在討論陶瓷工藝的同時,不僅僅從技術層面去看待陶瓷產品,更應該了解其中的藝術創作部分。陶瓷生產工藝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加工制作標準,比如明代瓷器造型上,一般都選豐滿渾厚的,給人以莊重質樸的感覺,胎體也都較為厚重,最大的特點是肥厚滋潤。除少部分“亮白釉”外,大多是白中閃青的“亮青釉”。瓷器的紋飾可以很好地展現制陶工人們的藝術創作思想,深受明朝當時畫風影響,紋飾多為寫意,畫面豪放瀟灑,筆意酣暢純熟。從制作生產技術和藝術理念方面相結合來討論陶瓷藝術才能更加全面。陶瓷的傳統工藝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因為地理區域的不同,制陶工藝有著各不相同的特點。人們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制作材料,挑選合理的加工方法,這樣生產出來的陶瓷器件就會富有該地域的造型特點和藝術理念。例如潮州瓷器與景德鎮瓷器,就展現出陶瓷不同的特點,潮州瓷土經不起高溫燒制,中溫燒出的瓷器不易變形,而景德鎮瓷器都是經過高溫燒制產生的瓷器,成色和敲擊音都要更好,但是高溫燒制的過程中,瓷土容易變形,所以合格率較低。根據原材料的特性,充分發揮其可塑性,這一點在陶瓷的制作和裝飾中尤為明顯。不同瓷土材料的使用以及制陶工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所掌握的生產工藝的不同,在成型、燒制、上釉、裝飾這一系列制作過程中不同地區使用的手法也都不同,所以生產出的陶瓷制品在風格上也各有所長。
中國陶瓷傳統工藝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陶瓷傳統工藝和技術加工改進相結合,再賦予先進的藝術理念,才能創造出如此優秀獨特的陶瓷文化。陶瓷藝術造型在當代展現出豐富多彩的形式,與制作工藝的不斷發展息息相關,不斷的技術更新為陶瓷創作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將無限的創意設計融入陶瓷作品中并生動具體地呈現給世人。
陶器是人類最古老的創作,是人類在認識和改變自然過程中最早的科學技術成就。陶瓷藝術造型體現的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結合,中國的制陶工藝從古代至今不斷發展和進步,陶瓷在制作和造型過程中,需要很多的工藝技術,因此陶瓷藝術造型和工藝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