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應斌
[關鍵字]標準體系 產品開發模式 實施方法
制造型企業創新工作的核心之一是產品創新,產品創新的頻率和水平是企業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寶。產品創新既有原創型創新,也有改進型創新。輸配電屬于傳統行業,產品的原創性與蓬勃發展的通訊行業無法相比,產品創新基本是對現有產品的技術改進或補全系列,集中于產品的智能化、節能環保和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等,真正能推出一款全新的產品難度巨大。然而,即使是產品的技術改進,在研發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除了資金、人力和技術等問題之外,還包括了產品的開發流程。為了解決產品開發流程錯位、冗長和缺失等問題,大多數企業都在逐步修正現有開發模式,于是集成產品開發、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浮出水面。集成產品開發作為產品研發的核心,自實施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新版國家標準GB/T 15497-2017《企業標準體系 產品實現》的發布實施,技術標準體系發生了質的變化,管理對象由對標準的管理向對產品實現的管理轉變,助力產品開發,成為企業標準體系建設的一股清流。
研發人員專注于產品的技術水平,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對標準的理解、專利檢索、資料的查詢、產品試制試驗、已有產品的借鑒等技術方面,對產品的市場需求了解不多,用戶訴求傾聽不足,產品成本關注不夠。往往是產品開發面市后,銷售人員要么認為市場不需要,要么認為成本太高。
如今日用消費品(如:通訊行業、服裝行業)的發布會如火如荼,發布形式豐富多彩,做足了吸睛的功課。輸配電產品的發布,則僅限于展會、經銷商大會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產品獲得型式試驗報告后,有些不經小批或批量試生產,就立即投放市場。
大部分的輸配電企業還沒有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產品的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特別是有些新成立的公司,發展也才10多年,還沒有到產品壽命終結的時候,缺乏產品運行的基礎數據。即使是在產品運行過程中進行跟蹤,僅流于形式,沒有形成完善的機制。
如在輸配電行業,產品生產大多實行計件制,在樣機試制過程中,生產部門更愿意制造常規產品。因為訂單產品有嚴格的交貨期,生產部門為了滿足生產計劃,履行合同,樣機試制工作無法一并進行;其次,研發產品周期長、生產任務不連續,個性化加工會影響生產效率,工人也無法拿到穩定的計件工資。所以,生產部門一般是將研發產品暫時擱置,待生產任務不忙時,再進行樣機試制。
① 集成產品開發(IPD)
它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新產品開發是一項投資決策,基于市場的開發、跨部門和跨系統的協同開發、異步開發模式(并行工程),模塊化,結構化流程。
它不僅僅只是一個開發流程,而是一個跨功能部門的業務流程,將所有管理產品所需的全部主要活動整合起來,保證計劃、交付和生命周期結束,實現業務目標。因此,它對開發、財務、制造、市場和服務等與某個產品開發項目相關的主要功能流程進行監管,具有過程結構化、客戶需求驅動、跨部門團隊運作和基于事實決策的特征。
②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
該體系是指企業為滿足顧客需求所執行的,規范產品實現全過程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有機整體,堅持需求導向、創新設計、系統管理和持續改進基本理念,包括基礎保障和崗位兩個支撐體系。
以企業戰略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和相關方的需求與期望,實現以發展戰略為根本目標,構建企業標準體系,并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系統。根據企業實際進行創新設計,構建系統 、協調、適應企業發展和經營管理需要的企業標準體系。運用系統原理和方法,識別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全過程中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標準化要素,建立企業標準體系,與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充分融合并相互協調,發揮系統效應,提高企業實現目標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兩者均屬產品開發系統,以需求為導向,涉及企業市場、銷售、技術、財務和生產等各個環節,產品的開發并不單純是研發部門的事情,是多部門協同作戰的產物。
① 集成產品開發流程
在核心流程中所處的位置,包括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兩個部分(見圖1)。

圖1 集成產品開發結構圖
②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
企業標準體系結構圖是指表達企業標準體系總體框架中標準的功能定位,與其他標準的相互關系。企業標準體系包括產品實現標準體系、基礎保障標準體系和崗位標準體系。建立以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為主體,基礎保障標準體系和崗位標準體系為支撐的企業標準體系,通過持續改進,不斷完善體系。以正泰電氣為例(見圖2、圖3)。

圖2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結構圖

圖3 基礎保障標準體系結構圖
總之,從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結構圖來看,一個完整的產品實現標準體系與集成產品開發體系完全統一。產品實現標準體系相當于集成產品開發的核心流程,基礎保障標準體系與崗位標準體系相當于集成產品開發的支持流程。
① 集成產品開發流程
·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對一個產品開發項目,從概念到生命周期管理階段結束,需對所有流程的主要活動進行管理。流程分為6個階段:概念、計劃、開發、驗證、發布和生命周期。與各活動相對應的流程、對每個活動的細節進行了定義。喇叭型的開發過程,從紛繁復雜的需要,即概念階段抽絲剝繭,篩選到計劃階段,直至開發、驗證、發布和全生命周期的平行階段(見圖4)。

圖4 集成產品開發階段劃分
·每個階段的具體內容。概念階段主要是明確產品需求,計劃階段進行系統設計,開發階段進行模塊和子系統設計,驗證階段對產品進行驗證,發布階段完成產品上市或交付,全生命周期階段實現產品優化更新換代(見圖5)。IPD流程采用了一種分階段的開發方法,將活動、任務和子流程組織起來,產品開發團隊(PDT)將用它來實現項目的目標。這種方法有助于產品開發團隊以一種一致的方式與產品線協調合作。通過所有項目設立一致的期望,產品線在不犧牲具體的產品開發項目執行效果的情況下,就可以對本業務領域的開發項目進行管理。

圖5 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內容
以某電子公司為例。概念階段主要是接收開發新產品,組建產品開發團隊,制定初始產品包/解決方案業務計劃建議和計劃,概念決策評審。計劃階段主要是擴編PDT,以開展計劃階段工作,制定最終產品包/解決方案業務計劃,計劃決策評審。開發和驗證階段主要是擴編 PDT,以開展開發階段工作,產品包設計、設計驗證、構造產品包、產品包集成和驗證,發布到制造/訂單履行。驗證和認證階段主要是產品包測試,確保產品包符合標準/規格,確保符合客戶需求,確保營銷、銷售和客戶支持準備就緒,可獲得決策性評審。逐漸增加產量和發布階段主要是啟動量產、分銷渠道配貨、執行客戶遷移計劃,啟動運作支持結構、發布產品包和一般可獲得性。生命周期階段主要是管理產品包運作表現,進行評估和決策評審。
②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
產品設計和開發的基本工作程序與內容分為產品決策階段、設計階段、試制階段、定型投產階段、持續改進階段5個階段(見圖6)。

圖6 產品實現標準體系階段劃分
·產品決策階段
產品決策階段工作程序:市場預測、技術調研、先行試驗、可行性分析和開發決策。
·設計階段
設計階段的工作程序和內容: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工作圖設計。
初步設計。包含對產品開發的技術路線、工作原理、結構布局、關鍵技術的解決途徑、滿足標準化綜合要求的措施、提出完整的技術方案、通過評審和確定要求。
技術設計。硬件、軟件、編制技術設計說明書、提出采購的技術要求、評審確認技術設計說明書和技術設計過程中編制的其他技術文件與圖樣。
工作圖設計。完成所有零部件、電路、軟件的全部圖樣、技術文件、程序框圖和程序清單等文件,并經評審。
·試制階段
試制階段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樣機試制和小批試制。
樣機試制。輸入:設計階段的經確認的與制造有關的技術文件和圖樣;內容:工藝方案設計、工藝性審查、編制試制工藝、制定工時和材料定額、樣機制造、型式試驗、試用報告、樣機試制鑒定、設計改進定型;輸出:經過改進和最終設計評審確認的全部圖樣和技術文件。
小批試制。輸入:樣機試制階段經確認的全部技術文件和圖樣;內容:設計和制定小批試制的工藝方案、確定樣機、進行工藝評審、生產準備、工裝制造和驗證、小批量產品制造、型式試驗、批量試制鑒定、產品試銷、完善設計和改進工藝工裝;輸出:經修改、改進,并經過最終評審確認的設計和工藝的全部圖樣和技術文件。
·定型投產階段
定型投產階段是完成正式投產的準備工作,進一步完善產品工藝文件。改進、完善并定型工藝裝備、配置必要的生產和試驗、檢測設備,確保應達到正式生產的條件和具備持續穩定生產合格產品批量生產的能力。
定型投產工作內容:編制批量生產的工藝方案,確定工藝文件,工藝裝備定型,設備的配置與調試,測量儀器的配置與標定,外協點的設置。
·持續改進階段
持續改進工作內容:收集各種有關產品質量的反饋意見;綜合分析產品的質量信息,提出改進意見;評審改進方案,并進行必要的驗證;進行改進設計;實施改進設計;評價改進效果。
從實施步驟來看,產品集成開發和產品實現標準體系基本一致,產品集成開發把開發過程分成了6個階段,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把開發過程分為了5個階段。概念階段等同于產品決策階段,計劃階段和開發階段相當于設計階段,驗證階段類似于試制階段,發布階段近似于定型生產階段,全生命周期階段好比持續改進階段。兩者的區別在于集成產品開發特別強調流程并行,打破“部門墻”。其實產品實現標準體系也強調了標準的協調統一,兩者如出一轍。
集成產品開發體系與產品實現標準體系在模式、理念和方法上基本一致,只是在表現形式上有所區別,企業在實施產品開發過程中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兩者融合,更好地為產品研發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