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 君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早已不再是單純為了填飽肚子,還對其安全性、營養價值、保質期等方面越來越關注。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預包裝食品外包裝上標注的保質期五花八門,即使是同一款產品,其保質期也有長有短。那么食品保質期到底是什么?是怎么確定的?如何來計算?食品過期了又該如何處理呢?諸如此類問題,一直為消費者所關注,下面還是讓我們通過一起案例來分析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吧。
日前,某消費者通過信件方式向有關部門舉報,稱在某超市購得一包掛面,其外包裝標明的執行標準為LS/T3212-2014《掛面》,保質期為18個月。該消費者查閱了有關標準,發現糧食行業標準LS/T3212-1992《掛面》中規定:“保質期:3個月”,于是懷疑超市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遂要求有關部門依法查處。有關執法部門接到舉報后,即刻前往超市進行檢查。現場查驗超市所售掛面供貨商的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及該批次掛面的檢驗報告等材料。執法部門依據超市提供的掛面檢驗合格的檢驗報告和購貨商的資質材料、索證索票齊全等情況,作出某超市銷售的此款掛面符合相關要求的調查回復。

本案的焦點是掛面的保質期,那么,什么是食品保質期呢?《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定義是:指食品在標明的儲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強制性國家標準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以下簡稱《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定義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團體標準T/CNFIA001-2017《食品保質期通用指南》中則進一步規定為“食品在既定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貯存環境參數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綜上所述,食品保質期是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是食品生產者向消費者承諾的安全食用期,保證消費者在保質期內可以安全食用該食品。保質期由兩個關鍵因素構成,即貯存條件和保質期限,二者緊密相關,不可分割。除了保質期限外,貯存條件也必須在食品標簽中標明,通常包括:常溫、干燥、避光、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企業依法標示保質期,相當于針對該產品給消費者的承諾,即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這既反映了企業對其產品品質的自信,也表明企業應對保質期內的產品質量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本案中出現了兩個掛面保質期,一個是由標準規定的,一個是企業標示的。那么,食品保質期的具體期限到底是由誰來確定呢?通常情況下,食品保質期是由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食品原輔料、生產工藝、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情況自行確定的。但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食品工業技術尚欠發達,無論在食品原料的選擇、生產工藝應用、生產人員素質、企業的質量安全體系管理等都不能滿足高標準食品產品的生產。在此情況下,國家需要制定強制性的食品保質期限,以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同時促進食品企業的工藝革新,以達到更高的食品品質,滿足社會需要。因而,此時期規定的食品保質期往往是最低的要求,即最短應達到的期限,達不到該期限即為不合格產品。
隨著經濟的發展,食品工藝進步日新月異,使得食品保持品質的期限大大延長,亦使得國家規定強制性保質期限的必要性大大降低,所以目前新制修訂的食品國家/行業標準不再規定保質期的具體期限。如本案例中所涉及的糧食行業標準LS/T3212-1992《掛面》在第6.4.2條規定:“保質期:3個月”,而修訂后的LS/T3212-2014《掛面》則刪除了對保質期的期限規定。正因為國家標準不再對保質期加以規定,從而給生產經營企業留下了自主制定保質期限的空間。這也就是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食品時,為什么同樣的食品,不同的企業可以規定不同的食品保質期限的原因。
既然食品保質期是由生產企業確定的,那么,企業又是如何來確定食品的保質期限呢?簡言之,就是企業確定食品保質期,應當本著科學、合理、安全的原則,依據食品的特性和食品科學技術的基本規律來進行。根據T/CNFIA001-2017《食品保質期通用指南》,一般情形下保質期的確定基本程序包括確定方案、設計試驗方法、方案實施、結果分析、確定保質期和保質期驗證6個步驟。在確定保質期時,應充分考慮可能的食品安全風險因素對保質期的影響,如不同貯存溫度下的微生物風險等。
確定保質期主要依據成熟的保質期試驗理論和現有的研究成果及資料。可通過基于穩定性的保質期試驗確定食品的保質期,也可在現有研究成果和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食品生產、流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情況確定保質期,或參照或采用已有的相同或類似食品的保質期,規定某食品的保質期和貯存環境參數。食品保質期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若要改變,必須有相應的科學和試驗依據。如在執法實踐中遇到食品保質期改變的情形,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提供相關證據和依據。
本案中,消費者在選購掛面時,看到包裝標注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兩個時間點,那么該掛面保質期應該從哪一天開始起算呢?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有關規定,食品通常只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應的營養水平和衛生標準,超過這一期限,易發生變質,食用后較易導致不同程度的中毒或其他疾病。所以國家禁止銷售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必須標明保質期限的食品認真標出保質期。保質期應從食品加工結束當日算起,并在生產廠內包裝工序結束時加蓋保質期限印記,不允許從發貨之日和銷售單位收貨之日起計算。食品生產者可以選擇以具體日期或者固定時間段的形式標示保質期,保質期應與生產日期具有對應關系。以固定時間段的形式標示的,可以選擇以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日期的第二天作為保質期的計算起點。
食品安全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經營者要切實履行好進貨查驗義務并對自己所經營的食品負責,定期檢查所售食品的有效期,確保所售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規定。商場、超市、賣場應按照有關規定,設置臨近保質期限食品銷售專區,將這一類的食品集中陳列,并作醒目提示。凡過了保質期的食品都不能再銷售,必須及時下架。過期食品不等同于有害食品,發生的主要變化是感官品質變差,也可能對內在品質影響不是很大,只是過了最佳品質期限,這些可以加工成飼料,或用作肥料循環使用。而有些食品過了保質期可能會導致安全隱患,如微生物超標、重金屬超標或過氧化值超標等,這些過期食品必須當垃圾處理。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過程中,應當仔細查看標注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免誤購誤食過期食品。若購買或食用了過期食品而受到損害的,可向商家索賠,同時也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了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2.4 生產日期(制造日期),食品成為最終產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裝或灌裝日期,即將食品裝入(灌入)包裝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終銷售單元的日期。
2.5 保質期,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于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