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剛
摘要:預制裝配式建筑項目節約能源、利于環保、施工周期短,質量保證,可用于工廠生產線生產。本文主要從稅務管理角度看裝配式建筑與傳統施工的差異,分析其稅負方面的獨特優勢,力求探索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并給出稅務管理方面建議,希望對我國裝配式建設項目的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稅務管理;優勢;建議
裝配式建筑是指預制加工廠的預制構件,通過機械吊裝的模式,將各構件裝配成整體建筑。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的“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到2020年,全國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將達到15%以上。根據目前中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情況,預計到2020年,中國裝配組裝結構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裝配式建筑市場在我國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裝配組裝結構具有經濟,安全,綠色等特點,其標準化設計,工廠生產,裝配施工,信息管理和智能應用的概念將成為工程建設的首選。成本管理是所有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稅務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稅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項目的盈利水平。
一、裝配式建筑工程特點
(一)作業主要場地從現場變為工廠
改造原有復雜的現場工作,將橋梁,管廊,地鐵車站等的構造轉變為工業企業的制造流水線。所有預制結構件都可以通過在裝配式車間完成預先制造和養護,從原來施工現場鋼筋加工和混凝土澆筑等操作,轉變為在生產車間機械化、規?;a作業。這種預制結構件具有生產速度快、養護方便,不受天氣和氣候影響的優勢。
(二)作業方式從施工到裝配
傳統建筑行業采取混凝土澆筑模式施工,在作業中需要各環節交叉操作,按照流程順次施工。而裝配式建筑主要是通過預制結構件,再通過機械設備拼裝,最終各部分整合。預制件拼裝過程就好比堆積木,施工現場的作業大大減少,工程項目的效率、安全、質量大大提高。此外,建筑和電氣化是一體化的,電氣化建設可以在主項目中同時進行,提高效率、節省工期。
(三)作業人員從農民工變身生產工人
對于裝配式建筑而言,在實際作業中主要采用機械吊裝操作,減少了純勞動力的使用,作業工人通過前期的技術培訓可以掌握預制結構件和吊裝操作。勞動力成本的需求大大降低,員工的就業環境也大大改善。
(四)污染建設成為綠色建筑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污染防治同樣是建筑行業的一項重要使命。裝配結構件主要通過預制生產、吊裝拼裝,避免了現場澆筑、抹灰、搭建腳手架等程序,節能環保、最大程度實現綠色環保建筑。根據數據計算,裝配式結構節約了至少80%的用水量,70%的能源消耗,20%的材料和20%的土地,有效地防止了噪音。
二、預制建筑稅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許多研究學者對裝配式建筑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質量管理、技術研究和現場管理等方面,但對裝配式建筑在財稅管理沒有做系統研究。如何系統,科學,全面地開展新型建筑形式的稅收管理研究,研究裝配施工對工程項目財稅管理的影響及其影響因素,從財稅角度分析影響中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促進捏造建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裝配式建筑稅務管理面臨的特點及優勢
預制建筑顛覆了現澆作業的工作模式。緩解了建筑業施工戰線長、現場管理難度高等問題,在稅務管理方面也有諸多優勢。
(一)環境保護稅
施工現場可能造成粉塵污染,固體廢物和噪聲污染,從而成為環保稅的納稅人。裝配式建筑拼裝部分主要在生產車間中完成,這就可以大大減少因現場現澆、支架、養護等作業產生的灰塵、廢渣和噪音污染。
根據環保稅相關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人員在儲存,處置固體廢物時,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應當繳納環境保護稅。
以吉林省為例,根據環保法的規定,吉林省確定了稅額的下限,應稅大氣污染物的單位污染每當量1.2元;應稅水污染物污染每當量1.4元;固體廢物和噪聲均按國家統一標準執行,固體廢物按每噸5元至1000元不等的稅收標準執行;應稅噪聲基于超標的分貝數,稅收標準為每月350元至11200元。
(二)耕地占用稅/城市土地使用稅
傳統建筑行業,為了便于運輸和使用,鋼筋加工廠、作業車間、混凝土拌合站等一般設在工地附近。對于鐵路、高速工程,多占用野外田地,項目占用的耕地產生耕地占用稅是項目中的一塊較大開支;對于地鐵市政項目,由于工作區域較大,也會產生較高的城鎮土地使用稅。裝配式建筑主體基本都在裝配式車間完成,這就大大減少了對施工作業面的占用,節省了耕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支出。
納稅人臨時占用應稅土地的,應當按照耕地占用稅及其實施細則繳納耕地占用稅。臨時占用應稅土地是指納稅人對建設項目,地質勘探等的需求,臨時使用應稅土地,未修建永久性建設,適用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的行為。工程項目施工中征用的臨時土地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恢復耕種的可以全額退回耕地占用稅。然而,由于使用期限較長或嚴格的復耕要求等因素,在實際操作中耕地占用稅的退回,存在諸多困難,甚至無法退回。
目前城市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規定:在城市,縣城,成立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城市土地使用稅納稅人。根據城市規模,每平方米城市土地使用稅年稅從0.6元到30元不等。
(三)增值稅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支持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要求的建筑零部件裝配,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符合新材料目錄的預制結構件生產企業可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
(四)企業所得稅
國家今年來鼓勵創新和研發,裝配式建筑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各種工藝技術都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創新,符合要求的相關研發事項不僅可以在稅前扣除,還享受75%的優惠政策扣除。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活動產生的實際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根據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之間,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
(五)節約施工成本
裝配預制建筑必然有裝配車間,裝配車間是一個大型的集中生產場地。所需材料可以集中采購,大宗材料采購合同可以通過談判來減少材料成本。同時,裝配式車間規?;C械化的生產模式,可以減少現場作業人員的使用、充分合理地調配機械設備,也可以大量節約成本。
四、調研案例
DQ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TJ 股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年建設能力超過500億元,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六特六甲”資質建筑企業集團。經對DQ集團公司長春地鐵車站工程項目的調研,該項目為施工總承包,投資額10.5億元,采用預制裝配式車站結構。
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嚴寒氣候地區。傳統的施工方法,施工時間長(每年有3-5個月的冬休期),資源消耗高,操作風險高,結構質量不易保證,勞動力需求難以滿足。DQ公司首次在中國對地鐵站的預制裝配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并在全國建成了第一個組裝地鐵站-長春地鐵2號線袁家店站。經過對長春地鐵的實際工程應用進行初步分析后,決定使用預制地鐵站,相比于相同規模的開放式雙層雙跨矩形框架的現澆混凝土標準站結構,在工期、管理和效益上優勢明顯:
①一座車站工期可節省4~6個月(約20%~30%);
②在建設高峰期,現場勞務用工數量將從 150人左右減少到30人,節省80%的人工;
③該拼裝車站節約800噸鋼材,節省800立方米木材,減少建筑垃圾50%;
④施工現場占地減少約1000平方米;
⑤在施工安全,噪音和空氣污染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
五、裝配式建筑稅務管理方面建議
(一)做好稅務籌劃,將稅收紅利落地
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行業的一種新的模式,與傳統建筑相比在稅負方面有較大稅務籌劃空間。要將優勢轉化為效益,就需要沖分了解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做好稅收籌劃,確保充分享受稅收紅利。裝配式建筑涉及到設計、預制、拼裝等多個步驟和裝配式車間和施工現場等作業場景的變化,各種涉稅環節,需要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才能達到減少支出、節約成本的目標。
(二)加強稅務信息化建設
對于裝配式建筑這種新模式,配套的稅務管理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運用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人工智能在企業的稅務管理的信息傳遞、風險分析識別,及應對方面與傳統管理相比而言時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企業的管理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稅務機器人的推出,加快了稅務管理信息化步伐,稅務信息化,提升了管控水平,凸顯出互聯網+人工智能對企業的稅務管理提升價值。建筑企業集團稅務信息化建設發展還處于興起階段,發展至鼎盛階段還有許多的路要走,當前應結合國家改革發展戰略,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從業、財、資、稅、管五個業務層面,加強稅務信息化管理提升稅務管理水平。
(三)加強財稅與管理綜合型人才培養
國家稅制改革還在進行時,對裝配式建筑乃至整個建筑業的影響深遠且普遍,涉及到企業管控的各個層面,尤其體現在財務成本費用的核算、財務管控、納稅籌劃等重要方面,應該提前對這方面優秀的人才進行儲備管理,為保障企業財務管控能夠合規合法而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深入挖掘裝配式建筑特點,切實鉆研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法規,并合理的推廣實施納稅籌劃管理工作。財稅人員應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做出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納稅籌劃方案,將稅制改革中的一些優惠政策變化合理應用于實踐中,對于法律法規要嚴格執行,實現涉稅零風險。
六、結論
裝配式建筑自身的特點及管理模式,決定了在實施稅務管理中面臨不同的問題與困難,不能直接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科學合理規劃,建立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完善裝配式建筑稅務管理機制,在稅制改革的大環境下起到了防范稅務風險,降低稅負的作用。隨著裝配式建筑的不斷發展,在實際操作中面臨的稅務管理問題會逐步顯現,需要在工作中繼續完善補充。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需求下,具有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理念的裝配式建筑必將迎來高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仍需要各行各業人員在技術、管理、財稅等方面做深入研究,充分發揮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和特點,使之形成符合我國國情和需求的裝配式建筑體系。
參考文獻:
[1]林楠.淺談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5 (20):35-37.
[2]李濱.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現狀和發展[J].中國科技信息,2014 (07)114-115.
[3]李燕鵬,王偉.發展預制裝配化建筑的問題與對策[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