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舟
摘要:隨著企業經營理念的變遷,傳統財務分析的弊端日漸暴漏,且已無法滿足企業所追求的“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理念。由此可見,構建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已是大勢所趨。本文首先對財務分析的功能演進進行了闡述,由此得出新時代下的財務分析中衡量價值創造功能的重要性。通過對傳統財務分析的缺陷進行分析,引出建立以價值創造為基礎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
關鍵詞:價值創造;財務分析;體系構建
縱觀當下的市場經濟,在價值最大化成為企業長遠追求目標的前提下,價值模式引起了社會學者的關注。目前,有諸多學者提出可以通過建立財務分析體系的方式,對企業價值進行全面分析,以探求價值驅動因素,進而為企業價值提供作出相應貢獻。但對于財務分析體系,我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框架和大致的方向,尚不明確此項體系應該怎樣建設,針對價值指標的選擇以何種方式加以衡量,以及價值驅動因素到底通過什么來確定。科學合理的財務分析體系是管理模式的有力支撐,同時對價值衡量指標也有著嚴格要求,因此,財務分析體系將創造價值作為核心內容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一、財務分析的功能演進
(一)財務分析簡述
財務分析是一門經濟應用學科,能夠提供企業精準信息并有助于相關工作人員作出正確的企業決策。財務分析以填表資料和會計核算及其他資料為依據,根據專業的分析手段,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包括自企業成立以來的相關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籌資活動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狀況等,以便企業的經營者、投資者、債權者和關心企業發展的人員能夠詳細了解企業的過去和現在,給企業以中肯的評價,并作出合理的預測。
(二)財務分析的來源
在上個世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破產的企業急劇增多,這是生產過剩導致的,而此時,企業的經營理財能力成為企業能否得以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種狀況在無意中提高了銀行的地位及作用,銀行及時對理財的經驗進行了全方位分析,同時進行了詳細的方略制定。銀行針對企業的資金流向和還債能力的研究,并探尋多種方法加以分析。在前期階段,銀行為了能夠對企業的資金能力進行準確判斷,制定了分析企業負債率和資產數相比的簡單策略,隨后不斷加大研判范圍,逐漸形成了系統的分析法。
二戰后,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實現價值最大化,便開始對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了重視,而財務分析所提供的相應資料是保證管理有效的關鍵。此時的財務分析已成為決定企業發展質量的關鍵之一,并開始了由外部分析拓展至內部分析。初期階段的內部分析尚不成熟。根據銀行分析的方法,企業對自身的財務狀況以盈利和償債兩個方面來加以評價,旨在發現問題、查明原因、了解情況和指導發展。
企業的組織結構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迅猛發展后也產生了質的改變,現代企業將財務分析作為掌握自身運營狀況的一大重點加以開展。傳統財務分析中,外部分析占據了主要地位,但此種方法已不能滿足當下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的需要。由此,現代財務分析格外看重對財務以外的指標進行的分析評價,將深化和加強內部分析作為財務分析的重中之重。
二、傳統財務分析的缺陷
(一)所選指標的目標指向準確度低
作為傳統財務分析主要方法之一的沃爾評分法,無法對自己選擇的指標進行合理闡釋,包括其原因和關系。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在這一點上進行了改善。杜邦把中心環節定位在凈資產報酬率,通過詳細分析和分解,逐步完善了此項體系的建設。杜邦以企業的運營狀況為基礎,結合其獲利能力,同時考慮到企業的償債能力。雖然如此,衡量企業價值創造的指標多種多樣,凈資產收益率并非唯一因素。受到股利政策和證券市場股價不穩定性的影響,凈資產收益率和投資者實際獲益并不相符。同時,該比率作為所有者權益的比值,并非進行了全面衡量,它忽略了會計數字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及對運營資本的影響。在沒有結合資本投資的情況下,會計收益和價值創造就無從談起。
(二)財務指標體系自身不足
供應商、客戶和員工等作為價值創造的基本驅動因素被納入進行財務分析的主要環節。財務指標在傳統財務分析體系中,以決策和分析為出發點,分析者把相關的財務指標作為斷定企業運營能力的核心,這就削減了財務指標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作用。因與實際內容不相符,導致財務項目無法順利進展,財務指標無法發揮作用,同時這個體系也不具備完整性。其實,影響企業實際利潤的驅動因素有很多方面,除了當期的財務業績,還包括客戶的滿意程度、人力資源的管理情況以及市場份額等等。
(三)財務分析并未結合企業當下的經營環境
企業的經營環境對企業經營和財務數據的分析起著重要作用。從會計的角度看,銷售凈利率是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比較。從經濟角度看,它反映了企業控制成本的水平及其戰略的科學性合理性。在競爭策略方面可利用低成本帶動大規模銷售,也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來定制高價但多樣的產品。由此,戰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務分析的難度。
三、價值創造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構建
(一)相關結構
文章將從核心指標EVA出發來探討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首先為明確EVA的價值創造方式和得到驅動價值的主要原因,需對EVA進行分解,進而對價值創造驅動因素主干分析指標來加以綜合研判進行系統化構建;利用杜邦財務分體系的基本模式,進行縱向分解,以財務比率和上一層級的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創建價值創造驅動因素次級的分析指標。因此,以主干分析指標為中心,以次級分析指標為基礎,對此項體系加以深入研究,達到基層分析指標的構建目的,進而實現價值創造的企業綜合財務分析體系的科學性建立和長遠性發展。
(二)逐步分解
針對企業存在的弊端同時探求驅動價值創造的關鍵點,企業往往運用綜合財務分析以對當下的價值創造能力加以判斷,并以價值創造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為遵循,對企業未來的價值創造能力進行方向指引。EVA是反映股東價值實現程度的有效手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人們作出正確行為。所以,對EVA的分解可以達到以下兩個目的:一是為引用杜邦分析體系構建財務分析體系作出良好鋪墊;二是對EVA的直接驅動因素及如何開展價值創造進行了直觀展示。
(三)企業進行價值創造的科學途徑
對于EVA的增加,企業可以在資產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同時可以通過資產回報水平的提高或資產成本率的降低來實現。運用資本成本率低于投資回報率的方式,通過擴大創造價值高的業務規模或對外尋求新項目以帶動總資產價值創造力的提升。另外,從虧損的項目中抽回剩余資本也能再度創造價值。此項工作實質上是合理對不良資產進行處置,減少不良資產在資本中的占比。價值創造的目標并非是市場價值最大化,而是尋求附加值最大。加快市場價值的速度以超越投資資本的速度,或者加快降低資本投入的速度以超越市場價值減少的速度,都將為股東帶來價值的創造。除此之外,我們需要掌握的是,若要保證價值的產生,應確保投資預期帶來的收益不低于WACC,如果已知RONA的減少是由于不合理的增長戰略,我們只要創造WACC的增量小于RONA,產生相應的價值也并非不可能。
四、結束語:
可以看到,讓市場價值的增速快于資本增速是價值創造的核心所在。傳統的財務分析體系未能對價值創造的基本驅動因素進行有效反映是由于其關注點僅在于財務層面。而本文結合所建立的價值驅動因素主干分析指標及次級分析指標,同時建立了基層分析指標以體現價值驅動的具體因素,因此所構建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是完備又合理的。
參考文獻:
[1]程靜,田亮.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EVA 內部績效定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 (2):54-59.
[2]方立婷,郭軼,孫守磊.基于價值創造的精益財務管理實踐——北方導航控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 (22):63-64.
[3]林寬海,丁慧平,劉倩.基于顧客價值創造的服務型企業關鍵能力構建——以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為例[J].經濟管理,2013 (9):63-72.
[4]謝華,朱麗萍.基于價值創造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管理能力綜合指數研究[J].財會研究,2017 (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