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龐元平 王俊
摘要:元陸175井是中石化部署在巴中地區的一口重點評價井,設計井深4720m。該井地質構造復雜,空氣鉆后井壁穩定性差;千佛崖組和自流井組造漿性強;沙溪廟組和須家河組易坍塌;雷口坡組石膏污染嚴重;三開裸眼段長,施工中鉆井液井壁穩定技術難度大。通過使用聚磺金屬離子鉆井液體系和聚磺非滲透鉆井液體系,配合現場鉆井液施工工藝,保證了鉆井作業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元陸175井;空氣鉆;造漿;坍塌;聚磺金屬離子;聚磺非滲透
元陸175井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梁永鎮筆山村二組,為中石化部署在該地區的一口重點評價井。該井設計井深4720m,實際完鉆井深4710m,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四段為主要目的層,兼探下侏羅統自流井組珍珠沖段、大安寨段、中侏羅統千佛崖組、下沙溪廟組,主要是評價地層產能和獲取地層參數,為附近層位下一階段開發提供參考。
1 ?工程地質概況
1.1 ?工程概況
元陸175井使用Ф660.4 mm鉆頭進行導眼鉆進,鉆至井深40 m導眼結束,下入Ф476.25 mm導管于井深40 m;一開采用Ф444.5 mm鉆頭進行空氣鉆進至井深702 m,下入Ф244.5mm套管于井深700.8 m;二開采用Ф311.2 mm鉆頭,使用空氣鉆進至井深3238 m后轉換為水基鉆井液鉆至井深3680 m,下入Ф244.5 mm+Ф260 mm套管于井深3677.62 m;三開采用Ф215.9 mm鉆頭鉆至井深4710.00 m完鉆,下入Ф177.8 mm+Ф139.7 mm的套管于4708.07 m完井。
1.2 ?地質概況
元陸175井自上而下發育地層為:劍門關組(0~490 m)、蓬萊鎮組(490~1410 m)、遂寧組(1410~1910 m)、上沙溪廟組(1910~3310 m)、下沙溪廟組(3310~3670 m)、千佛崖組(3670~3905 m)、自流井組(3905~4320 m)和須家河組(4320~4720 m)。
2 ?鉆井液技術難點
(1)劍門關組和蓬萊鎮組地層砂泥巖軟硬交錯變化大,膠結性差,易水化剝蝕掉塊產生井塌現象,造成大肚子井眼。同時由于砂巖顆粒小而分散性強,鉆井液極易受到固相污染。
(2)氣體鉆井后,要替入水基鉆井液,當井筒內的液柱壓力突然提高,井漿中的小尺寸顆粒、自由水、將通過地層孔隙、裂縫迅速進入地層,加速地層誘導裂縫的形成,會導致井漏現象發生。
(3)空氣鉆后替入水基鉆井液后,泥頁巖地層會水化膨脹造成井眼縮徑,甚至垮塌;且由于自由水的的嚴重流失,將在井壁周圍形成虛厚的泥餅;同時伴隨著泥頁巖的水化膨脹作用,增加了阻卡和泥餅粘附卡鉆的風險。
3 ?鉆井液體系選擇
3.1 ?鉆井液體系配方
通過調研國內深井[1-3]和超深井[4-6]鉆井液技術,針對元陸175井地層巖性,確定上部地層使用空氣鉆進,空氣鉆后采用聚磺金屬離子鉆井液體系;三開采用聚磺非滲透鉆井液體系。
聚磺金屬離子鉆井液體系配方為:(3~5)%膨潤土+(0.3~0.5)%金屬離子聚合物+(1~2)%有機胺+(2~3)%聚合物降濾失劑+(2~3)%磺化酚醛樹脂+(2~3)%海水降濾失劑+(1~2)%抗高溫降濾失劑+(2~3)%形變封堵劑 +(2~4)%潤滑劑。
聚磺非滲透鉆井液體系配方為:二開井漿+(0.3~0.4)% 聚丙烯酸鉀+(0.5~0.8)%燒堿+(2~3)%非滲透處理劑+(1~2)%抗鹽降濾失劑+(3~4)%形變封堵劑+(3~5)%超細碳酸鈣+(2~3)%海水降濾失劑+(2~5)%磺化酚醛樹脂+(3~5)%白油潤滑劑+(1~2)%有機胺+(2~3)%硅醇抑制劑。
3.2 ?鉆井液體系作用機理
有機胺分子上多個獨立的胺基可充填在粘土顆粒的晶層之間,并把它們束縛在一起,有效地減少粘土的吸水傾向,其抑制作用具有長效性,抗沖刷能力強,保證鉆井作業結束后也具有長時間的抑制效果[7]。
非滲透成膜封堵劑,在井壁巖石表面形成致密非滲透封堵薄膜,有效封堵不同滲透性地層和微裂縫泥頁巖地層,穩定井壁[8]。
形變封堵劑是瀝青類產品,通過“軟化點”機理,配合超細碳酸鈣,封堵地層層理、孔隙和微細裂縫,達到穩定井壁的效果。
4 ?現場鉆井液技術
4.1 ?空氣鉆后現場鉆井液轉換技術
元陸175井采用氣體鉆進至3238 m出現憋壓跳鉆,進行鉆井液的轉換。
(1)配制50m3高含油前置液,保證前置液的高黏度和高切力,提高鉆井液體系的懸浮攜帶能力。前置液配方:井漿(聚磺金屬離子鉆井液)+5%的全油基潤滑劑+16%的無熒光白油潤滑劑+10%封堵防塌劑+2%的乳化劑。
(2)替漿時,先泵入高含油的前置液。再小排量、低返速地替入堵漏漿,逐步提高排量循環,減少壓差,降低井漿動濾失量。
(3)替漿循環2~3周后,及時進行通井作業,以破壞頂替漿初期在井壁上形成的“虛、厚”泥餅,直到井眼暢通為止。起下鉆過程中精心操作,防止縮徑或粘附卡鉆。
(4)替漿后,適當提高井漿密度,加大抑制劑、聚合物、降濾失劑和瀝青質變形粒子類處理劑的用量,嚴格控制井漿中壓濾失量在2ml以下。
4.2 二開水基鉆井液技術
(1)在井深3238~3310 m(上沙溪廟組)密度維持在1.49 g/cm3左右。進入下沙溪廟組,逐漸提高鉆井液密度,保持井眼內的壓力平衡。
(2)鉆進過程中隨鉆補充金屬離子聚合物配制的膠液維護鉆井液性能,保持鉆井液體系的包被抑制能力。隨著進尺增加,逐漸增大鉆井液體系黏切,滿足二開大井眼懸浮攜帶巖屑的要求。
(3)鉆進中保持有機胺的含量在1%左右,保持鉆井液體系的抑制性,抑制泥頁巖水化膨脹,防止因泥頁巖水化引起的井壁失穩。
(4)上部地層,使用聚合物降濾失劑控制鉆井液濾失量;進入下部地層,逐漸加入磺化酚醛樹脂和海水降濾失劑,控制鉆井液濾失量;在二開底部,補充抗高溫降濾失劑,控制體系的高溫高壓濾失量。
(5)鉆進中保持形變封堵劑含量在1.5%,使鉆井液體系能夠在井壁上形成良好的泥餅,封堵地層孔隙和微細裂縫;進入下沙溪廟組,形變封堵劑含量增加至3%,增強鉆井液體系的封堵能力;儲備足夠的隨鉆堵漏劑,防止井漏。
5 ?結論和建議
(1)通過采取高黏切強潤滑措施,凈化了井眼,保證了空氣鉆后井眼的穩定,為后續鉆井作業奠定了基礎。
(2)聚磺金屬離子鉆井液體系抑制性好,有效解決了千佛崖組和自流井組地層造漿造成流變性惡化的難題;并且體系封堵性強,保證了沙溪廟組和須家河組高壓氣層及煤層的井壁穩定。
(3)聚磺非滲透鉆井液體系封堵性好,抗鹽性和潤滑性強,保證了三開長裸眼井段的施工順利,鉆進過程中井壁穩定,流變性好,起下鉆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 苗錫慶,張進雙,蘇長明,等. 氣體鉆井轉換鉆井液井壁穩定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08,3,6(3):29-32.
[2] 王樹永,裴建忠,向剛,等. 勝科1井大井眼鉆井液技術[J]. 石油鉆探技術,2007,,35(6):37-39.
[3] 黃治中,楊玉良,馬世昌. 不滲透技術是確保霍爾果斯安集海河組井壁穩定的關鍵[J]. 新疆石油科技,2008,18(1):9-12.
作者簡介:李蕾(1983),工程師,碩士研究生,2011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井工程專業,現從事鉆井液和儲層保護研究。
(作者單位:1.中石化勝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工藝研究院;2.中石化勝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