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振峰


摘要:礦產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中必不可的能源。礦山污染的生態修復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安全效益,早在20世紀20年代,國外煤礦就開始重視礦區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
關鍵詞:礦山;復綠;技術方法
引言
礦區,在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機器轟鳴,炮聲震天;山體千瘡百孔,河流污水橫流,洪水肆虐;尾礦成堆,尾砂飛舞……可當你走進柿竹園礦區,周圍平地上綠草茵茵,小溪中魚翔淺底,河灘蒹霞蒼蒼;山中綠樹成蔭,山澗涓涓細瀑。迎面惠風和暢,心曠神怡。
1礦山復綠的重要性
“礦山復綠”是指通過采用工程、生物等技術手段對因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使礦山地質環境達到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恢復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制度的日益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全國礦山地質環境逐步改善,但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礦產資源的客觀需求仍然很高,大量歷史遺留的礦山問題仍然存在,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仍在繼續。因此,研究礦山復綠技術方法,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勘查、設計、施工提供技術指導,對改善礦山環境、生態環境以及提高空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下圖1是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水泥用灰巖礦山。
2礦山復綠的主要技術方法
礦山復綠方法眾多,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治理礦山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治理方法,采用多種礦山復綠方法進行組合,以期實現最佳綠化效果。針對不同類型的邊坡,可選用不同的復綠方式,一般情況下可參照下表進行選擇。
本文對其中幾種方法進行論述:
2.1土壤改良
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的方法對土地備耕后的種植條溝、表土與深層土壤進行基質改良,改良深度為20cm,撒施酸堿中和劑、土壤改良復合基質、微生物菌劑等土壤改良物質,實施土壤改良過程前期酸化預測與土壤改良過程中的全過程酸化控制,全過程營造有益微生物生長的適宜環境,切斷產酸微生物的生長繁育途徑,引入與培育有益微生物,通過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持續改良土壤。一般而言,對于土壤pH值在2.5~3.5之間的情況,改良材料的用量如下:酸堿中和劑80t/萬m2,土壤改良復合基質160t/萬m2,微生物菌劑2g/m2,無機肥10t/萬m2。
2.2魚鱗坑蓄土綠化
利用坡面凹處或有小平臺的空間,采用混凝土或石塊向上壘砌,或向下挖成坑,形成魚鱗狀的種植穴,在穴內客土栽植喬木和藤本植物或經濟類林木,能有效防止雨水沖刷,保持水土。適用于巖質或土質邊坡,坡度范圍30°-55°。優點:在有凹處、起伏的非高陡邊坡修筑,簡單易行,具有保水抗旱的特點。缺點:在高陡坡、平滑的巖質坡面不宜采用,綠化效果受坡面狀況影響較大。
2.3植生混凝土綠化
植生混凝土綠化是指采用特定混凝土和混合植物種子配方,對巖質邊坡進行防護和綠化的一種新型技術。針對大于60°的高陡巖質邊坡防護和綠化,以水泥為粘結劑、加上植被混凝土綠化添加劑、沙壤土、植物種子、肥料和水等組成噴射混合料進行護坡綠化。
此技術的優點是采用水泥,增強護坡強度和抗沖刷能力,能快速營造出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較好地解決了巖質邊坡防護和快速綠化問題,并且在混凝土、植被與基材的共同作用下,增強了基材的抗侵蝕性,能有效保障植被快速成型及生態穩定性。且該技術機械化程度高,生產能力大,施工采用干式噴錨機進行噴播,噴射距離遠,噴射層有一定的強度且不易產生龜裂,抗沖刷能力強,特別適用于陡峭巖石邊坡。
2.4飄臺綠化
通過在巖質坡面上鉆孔,將錨桿與坡面呈一夾角錨入巖體中,上部澆筑成鋼筋混凝土板,使之與巖質坡面呈“U”或“V”型,然后在里面覆種植土,種植灌木或藤蔓植物等,使坡面達到綠化效果。優點:對硬度大、表面平滑、高陡、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長的巖質坡面進行復綠,保水保肥性能好。缺點: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較大,遇坡面風化、鋼筋腐蝕等情況可能造成局部坍塌,存在安全隱患,不宜用于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如道路、房屋等建筑周邊。
2.5掛網噴播綠化
掛網噴播采用“高次團?!眹姴ゼ夹g,簡稱SF綠化法。高次團粒系列綠化施工法,就是針對各種巖石、硬質土、砂質土、貧瘠地、酸性土壤、干旱地帶、河岸堤壩等植物生長困難的地方,在坡體穩定的前提下,采用經特殊工藝制造而成的客土材料,加入植物的種子,并添加許多必要的其他材料,采用噴播、機械或人工作業的方式制成最適于植物生長的生育基盤。這種瞬間制造的“人工土壤”具有高次團粒結構,既有保水性,又有透水性、透氣性,適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長,又能有效抵抗雨蝕和風蝕,防止水土流失。適用于巖質或土質邊坡,坡度范圍30°-70°。優點:適用范圍廣,灌草結合,可快速實現綠化效果。缺點:技術較復雜,成本較高,苗木成活率低,后期需大量的水和人工進行養護。
2.6生態袋綠化
生態袋綠化法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生態護坡方法,該方法是用充填土的生態袋組成擋土結構,通過錨桿固定在陡坡上,生態袋之間由抗老化的連接袋相互連接成整體柔性結構,在生態袋內外立面采用混播、噴播、壓播、插播進行綠化,形成整體的生態柔性擋土結構。植物根系通過這種新型軟體邊坡自由生長,進入巖土基層,從而達到綠化效果。主要有兩種方法進行施工,堆疊法和長條形法。
堆疊法,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預置草種的生態袋中,坡面修整順滑后,在底部施做穩定基層,品字形鋪設錨固生態袋,扦插灌木,在土袋和邊坡之間填土密實,袋頂種植爬山虎,后期灑水養護。適用于各種穩定的土質邊坡或巖質邊坡,坡度范圍45°-80°。
長條形法,長條型袋填充植生土后掛靠邊坡,沿坡面自然垂下,用錨桿固定。適用于各種穩定的土質邊坡或巖質邊坡,坡度范圍45°-90°。
優點:適用范圍廣,施工技術簡單,成本較低,可快速實現綠化效果。缺點:后期需大量的水和人工進行養護。
2.7生態草毯綠化
將邊坡上的石塊等清除后,在坡面上覆土并人工進行再平整。按照比例配制灌木種子和草種,摻砂后均勻撒播。覆蓋草毯,修筑橫向和縱向的排水系統后,加強后期灑水養護。適用于穩定的土質、卵礫石或軟巖質邊坡,坡度范圍小于35°。
優點:技術簡單可行,成本較低,可快速實現綠化效果,后期草毯分解后自動成為有機肥料。缺點:適用局限性大,僅可用于35°以下的緩坡。
結語
礦山復綠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生態修復為核心,解決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恢復,充分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將在治理環境的同時,帶動一方經濟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史春華,王瓊.廢棄采石場植被生態恢復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09(4):65.
[2]王瓊.華東地區采石場自然恢復特征及人工生態恢復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9.
[3]彭鳳.礦山廢棄地景觀修復與再造的研究———以殊山采石場廢棄地為例[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4]李峰,衛愛民,朱瑞賡.綠色生態材料與礦山復綠研究.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6):1-3.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陜西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