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晶光 王海椒 賈世國
企業為職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據此組建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具體承擔了職業安全健康監管職責。本次國務院機構調整重新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承擔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管職責,整合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實現了對職業病“防”和“治”的集中統一領導,開啟了職業健康監管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新篇章。
當前,我國職業健康工作面臨嚴峻挑戰,職業健康工作形勢不容樂觀。我國接觸職業危害的人群和職業病患者人數都十分龐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累計報告職業病病例近百萬人。職業危害不僅損害勞動者的健康,給國民經濟發展也造成重大影響,已成為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不利因素。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調整了職業健康執法主體,完善了監管體制機制,回歸了職業健康的全流程監管模式,實現了職業健康監管事權的統一,更有利于推動職業病的防治工作。
“健康中國,職業健康先行”。當前全國職業人群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強化職業病防治工作,保障好職業人群的健康,是實現全民健康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抓手和載體。2018年11月30日,國務院召開職業病防治工作推進專題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此次職業病防治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重點行業、重點疾病、重點環節,依法防治、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堅決防控職業病危害,增進廣大勞動者的健康福祉。
社會往往對職業病病人給予高度關注,而對職業人群的健康關注較少。我國職業病危害因素多,行業分布廣,接觸人群數量大。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新能源、新工藝、新材料、新業態的快速發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日益復雜化、多樣化,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人群日益擴大。據《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就業人口7.76億人,其中農民工2.86億人,外出農民工1.72億人。因此,職業健康關注的對象范圍將擴展到7.76億職業人群,尤其是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
在2013年頒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將職業病分為10大類132種,以粉塵、化學毒物和物理因素導致的職業病為主。發達國家已有效控制了傳統職業病,更加關注骨骼肌肉系統、職業緊張等疾病。美國近幾年每年新增非致死性工傷和職業病300萬例左右,其中職業病包括了與職業相關的高血壓、腰肌勞損等。我國也逐漸顯現出新的職業健康問題,如長期不良姿勢引起的肌肉疲勞,夜班輪班、流水線高度緊張作業引起的精神緊張,超時高強度作業引起的過勞等。因此機構改革后,除了控制重點行業重點疾病外,在骨骼肌肉系統、職業緊張等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方面也應提前謀劃,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甭殬I生涯占據一個人生命的一半以上,職業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影響退休后的生活質量和生命長度。職業健康工作也應轉變觀念,把以職業病防治為中心,轉變到以職業人群健康為中心,為職業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覆蓋每個人職業生涯的全過程,涵蓋職業危害的預防、職業病的治療、康復等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追求生理、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健康。
我國每年報告職業病近3萬例,其中塵肺病占90%左右,仍是發病數量最多、危害最嚴重的病種。而報告的塵肺病病例中,半數左右發生在煤礦,發病者又多為農民工,農民工塵肺病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非常突出。鑒于各種原因,塵肺病“診斷難、鑒定難、賠償難”等痼疾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塵肺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一個突出矛盾。
雖然我國的職業衛生法規標準體系建設一直在不斷加強,但部分法規標準仍存在不完善或更新滯后等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于1987年制定,實施32年來從未修訂,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亟待修訂完善。2018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職業病防治法》進行了第四次修訂,重點是將工作職責進行了調整。今后需對照修訂后的法律,對職業健康相關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等進行梳理、轉化,完善職業健康的法規標準體系。
在政府“放管服”監管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設置“準入門檻”等事前許可已不適應時代要求,因而職業健康工作重心應放在事中事后的監督上,企業數量日益增加,職業危害層出不窮,這對職業健康監管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職業健康工作的監管人數、專業水平、技術裝備、執法能力等都需要強化提升才能滿足現實需求。
近年來,隸屬于原衛生行政系統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業務工作有所弱化,人員流失嚴重;職業病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職業病科的職業病治療被弱化,技術、設備等的發展滯后于職業病治療的迫切需求。專業從事職業病預防和治療工作的職業病防治院數量太少,技術力量分散。因此,亟需進一步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支撐能力。
職業健康監管職責調整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部署職能劃轉工作。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了職業健康司。截至目前,省級衛生健康部門已經基本劃轉完成,多數省份成立了職業健康處。市縣兩級衛生健康部門應加快機構改革的步伐,積極推進職業健康監管職能劃轉,加強職業健康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提升監管能力。
截至2017年底,原安監系統的職業衛生監管專(兼)職人員達到1.9萬人。本次機構調整后,原安監部門的執法隊伍被劃轉到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職業健康監督執法不可能再依托這支隊伍。為做好轉隸期間的執法銜接工作,衛生行政部門應充分調整、利用現有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防治院所、衛生監督機構的力量,形成合力來開展職業病防治監督執法工作。同時,應根據職業病危害風險和企業信用風險程度高低,完善分級分類監督,采取差異化監督執法措施,提高監管效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職業健康的管理與服務也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尤其需要搭建覆蓋全國的職業健康信息采集管理平臺,將現有的各個信息孤島進行融合,形成全新的職業健康信息化精準管理與服務平臺,對核心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持續動態地掌握職業人群的健康狀況及工作環境,改善職業健康底數不清的現狀,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強化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是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專業性、技術性強,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應加快技術支撐能力建設,整合各級各類職業病防治資源,建立涵蓋職業病預防、體檢、診斷、治療、康復等功能的技術支撐機構。支撐體系建設重點在于人才的培養: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職業衛生技術人員的培養,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防治院所、綜合性醫院職業病科室等梯隊建設,抓好職業病診斷醫師、職業衛生檢測評價技術人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強儲備人才的培養,支持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健康相關學科建設,加強職業病臨床、公共衛生和職業衛生工程等專業人才培養。
用人單位是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主體,加強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培訓,強化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以粉塵、毒物、噪聲等專項治理為重點,加大職業病防治專項經費投入,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增強工程防護技術措施,從源頭上控制職業危害的發生;改善勞動條件,加強作業現場粉塵濃度的日常監測,保證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達標率;注重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提高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將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線,牢牢把握當前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建設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工作,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積極發揮技術支撐作用,著力服務職業病防治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創新實干,開拓進取,努力構建國內一流的職業病防治中心。
一是以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基礎研究,為國家職業病防控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和職業衛生專項治理工作提供依據和參考。二是以增強自身科研實力為目標,在引進人才、優化隊伍、加強實驗室建設、申請國家級技術支撐基地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職業衛生科研水平,為政府加強職業衛生監管提供強力支撐。三是以鞏固傳統業務為切入點,充分發揮30多年粉塵危害研究、塵肺流行病學調查、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治的技術優勢,為職業病診斷、現場檢測、事故調查以及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等提供對策建議。
一是堅持為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提供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程治理、體系管理、健康體檢和職業病治療一條龍服務,為企業職業衛生工作把脈問診。二是積極拓寬研究領域,加大人力、物力等各項資源的投入,逐步向大數據分析、職業傷害和職業衛生工程等方向拓展,進一步擴大技術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為企業提高職業健康管理水平提供智力保障和技術支撐。
一是繼續為職業病患者提供職業健康監護、職業病診斷鑒定、職業病救治、康復養老等一體化服務,做職業病患者的貼心“守護者”,努力改善職業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二是積極開展職業健康大數據研究,以年均4萬人的職業健康體檢大數據為基礎,建立職工健康云平臺,開展大數據統計分析和預警研究工作,做職業病危害的“預報員”,指導幫助企業和廣大勞動者進行超前預警預防。
一是探索建設職業病和職業病危害因素教育基地(模型中心),用圖片動畫、實物標本、情景模擬、體感操作等方式開展大眾教育,提高教育和體驗效果。二是積極推進職業病危害防治科研(教學)基地建設,為相關大專院校學生和科研機構人員提供教學實踐機會,滿足我國職業衛生科教事業的發展需要。三是加強職業健康宣傳教育。以黨建扶貧、科普宣傳和業務活動為抓手,廣泛宣傳職業病防治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和基本常識,組織開展職業衛生技術培訓,提高職業危害暴露人群的防護技能,提升全社會對職業危害的認知水平和防范意識,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