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永 朱國慶 張國維 程慶迎
[摘 要]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加強生產實習過程的管理和效果提升,中國礦業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大類專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生產實習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與挑戰,開展了自主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探索與實踐,對整個過程中的實習計劃、內容、管理和實現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及改革,并對實際的實習效果進行了分析總結和展望。
[關鍵詞]生產實習;自主探究導向;安全科學與工程;互聯網學習社區;工程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4-0059-03
生產實習是工科專業必修的實踐環節之一。通過生產實習,學生可以更好地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強化對專業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樣態的認知,培養從復雜工程問題歸納科學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科學工具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大四專業課的學習和今后的實際工作奠定基礎。主動學習、探究知識是工程教育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傳統工程類專業轉型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近年來人們在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提出了MOOC、翻轉課堂、雨課堂和情景教學[1]等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改變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參與度。但是實習實訓課程不同于課堂教學課程,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再單純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而更多地依賴于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和自主學習的方式。而隨著95 后、00 后學生進入大學,他們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其學習模式、獲取知識的習慣和途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如何才讓新時代學生在實踐實訓中自覺探究、主動學習呢?
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自制定2012版教學大綱開始,以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剖析實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實習基地的合作開展了自主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探索與實踐。
一、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生產實習現狀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措施要求本科教育各個環節能夠實現對教學質量的有效跟蹤、監控與管理,并最終實現培養“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能為國家富強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的目標。作為實踐實訓主體的實習對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發揮著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使學生了解行業的實際情況,增強專業意識、社會責任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使學生積累一定的工程管理經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調整,作為“一流學科”建設專業——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類專業對學科的方向進行了拓展,加之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的多元化,生產實習面臨的環境出現了較大變化,現有生產實習模式暴露出不少問題[3]。
(一)實習基地拓展困難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優勢方向為煤礦安全,現有2個國家級教學實踐基地,承擔了學院主要的實習實踐任務。但目前大部分的畢業生就業去向是非煤行業,造成學生在傳統實習基地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新拓展的方向往往涉及企業的高危險生產環境,除了擔心學生的人身安全外,還擔心學生實習會妨礙生產、引發誘發生產事故,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學生進行實習。而中小企業往往處于初創或者發展擴張期,因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而無暇接受學生實習[4]。
(二)缺少高質量的實習單位且接收容量有限
現有能夠接收學生實習的單位,往往是靠帶隊教師的私人關系而聯系上的,難以長期維持。受制于行業的發展水平,部分單位的業務水平與設備設施往往達不到生產實習教學的要求。還有部分單位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用,學校有限的實習經費難以承擔學生全部選擇這樣的實習單位[5]。而愿意減免部分實習費用的公司,往往出于從實習學生中挑選英才的目的而同意接受少量的學生。因此,學生的生產實習地點會比較分散,每個實習點通常會在6人以內,給實習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效果的保證增添了難度。
(三)現有實習方式難以滿足生產實習要求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與安全生產研究院、公安消防部隊及消防施工、維保等一些安全生產與城市安全行業內的單位也建立了一些實習基地。但這些基地作為正常生產經營單位,其生產工業和作業要求緊扣國家最新的法律法規,而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往往是原理性的知識,無法直接與現實對接,造成實習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懵懂的狀態,學習效率低下。另外,這些單位由于專業技術性強、安全要求高,使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操作的機會較少,絕大多數實習時間內主要采取聽講座、參觀或演示的形式進行[4,6]。相對較少的實踐操作環節導致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不足,而參觀走訪形式的實習讓學生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全面捕捉所涉及的技術信息,只能獲得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讓那些課程成績本就不理想的學生喪失對實習的興趣,實習過程流于形式[7]。雖然實習時間滿足了要求,但效果卻差強人意。
二、自助探究導向實習實踐方法的構建
在學生相對分散、短時間內面對大量碎片化知識的情況下,如何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生產實習中,是提高學生實習實訓效果的關鍵。而這正是積極的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所要解決的。它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8,9]。自主探究導向的教學提倡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激勵者的角色[10]。
隨著互聯網功能的日趨完善和普及,實習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的即時交流成為可能。一方面,互聯網為學生構建出一種虛擬的學習社區,學習者可以通過關注以微信為首的社交媒體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及時了解所關注專業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分享、實時對講、群聊天等功能將自己實習的精彩內容分享到群聊和朋友圈。因此,社交媒體的出現不僅為學生的個人知識管理提供了空間,而且構建了一種學生間彼此協作交流、相互共享知識的平臺。
因此,探究導向性教學方式將通過以下兩方面提高學生實習實訓的能力。一方面需彌補學生對實習實訓所涉及的重點知識準備不足,啟發誘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自主學習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另一方面需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實習學生團隊的協作,彌補學生的實踐經驗少、難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物對應的不足,解決學生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難以深刻、系統理解龐大復雜系統(如消防專業包含水滅火、防排煙、防火設計和自動報警與聯動等)的問題。
三、自助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探索
安全工程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大類專業(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針對本科實習環節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條件,開展了以社交媒體為平臺的自主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的探索。限于篇幅,本文以2015級消防工程的生產實習為例。
(一)實習計劃
2015級消防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計劃是嚴格按照2012版生產實習大綱制定的,為期4周。但生產實習大綱對實習計劃僅做了框架性要求,如需落實尚需要根據各實習基地當期的生產和工程項目情況確定。因此,在實習開始前的數月與各實習基地進行深度溝通,依據當期的工程類型、進展及所能提供的實習條件,確定實習單位和學生實習人選,完成為期4周的生產實習計劃的制定。本年度實習基地為深圳匯安消防設施工程有限公司和廣東省為眾消防安全職業培訓學院。通過校企的深度溝通而確定的實習計劃既充分利用了實習基地的實習資源,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實習大綱的要求。
(二)實習內容
本年度生產實習的內容,依據實習計劃由專業負責人、實習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實習指導教師共同完成。生產實習大綱一方面要求通過實習使學生在消防工程方面的專業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專業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綜合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因此,內容設置應達到上述兩方面的要求,具體內容包括理論傳授和實操實訓兩部分。
理論傳授內容包括消防報警與聯動裝備、滅火設施、救援裝備等消防行業發展狀況、新發布施行消防法規(如《自動噴水滅火設計規范(GB50084-2017)》《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830246-2017)》等)、自動報警與聯動系統、水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氣體滅火系統、電氣檢測與安全評估等方面的技術原理、安裝規范、檢測與維護保養等。授課內容將完成學生對相關的技術原理從課堂到現場的銜接,為實操實訓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實習內容還包括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制度、消防與應急救援運行體系等實用知識,目的在于學使學生了解行業的實際情況,增強學生的對專業的認知與專業的熱愛。
實操實訓是生產實習的主體,內容包括自動報警與聯動、消火栓和自動噴水滅火、防排煙、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等系統的檢測、維保方法與要點,有條件的還可進行電氣火災隱患排查和消防系統應急檢測的方法與要點。實習學生可從大型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醫院、中小學等場所的人工報警信號發出后建筑的報警與聯動情況、末端試水裝置開啟后報警觸發及消防水泵啟動信號、手動報警按鈕按下后報警及聯動信號觸發情況、防排煙系統的觸發信號發出后防火分隔及防排煙系統各組件的聯動情況,等等。學生可以通過各系統的觸發指令跟蹤查看報警與聯動過程中信令在各滅火系統中傳遞、響應狀況,進行故障調試,加深對消防設施工作原理及檢測、維護保養流程的認識。
(三)實習管理
為了保證生產實習的質量,實習進行過程中通過“分小組、傳幫帶、日總結”的方式實現生產實習的“小組精英式”實踐實訓。
分小組是根據工程項目的類型和實習內容,將2~3人編為一個實習小組。而傳幫帶則是在現場實習導師帶領下完成實習計劃內所有的實操實訓工作,通過現場示范與演示、疑難答疑等方式將檢測與維護保養的經驗傳傳授給實習學生。所聘現場導師均為具有一定的企業技術工作經歷或工程經驗豐富的一線工程師,且多數已通過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
而參與實習的每個學生在每日完成實習工作后,要總結撰寫一篇實習日記,記錄實訓、授課等各個具體環節的見聞與收獲。
(四)自助探究導向的實現與成績評定
智能手機是現代學生必備的智能通信設備,除了日常的溝通外,其理應成為新時代的學習交流工具。為此,消防工程專業建立了“自主探究實習實踐”公眾號,將現行消防的法律法規和部分規章、實習大綱、當年的實習計劃、檢測與維保常見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作為主要內容,并建立了即時交流的微信群。各分組學生通過實習前的規范熟識,實習過程中的照片、視頻實時分享,不同角度的深入討論及校內、現場導師的指正完成了自主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實踐實訓。
實習的考核從利于提高實習效果為導向,分為過程成績、結果評定。校內實習教師則根據實習表現與投入程度、實習日總結、實習總結報告等各部分考核的比重、評分標準,完成實習的考核。實習日總結、總結報告不僅給出分數,而且根據評分標準給出相應的評價,杜絕流水賬實習總結報告。整個考核過程要做到公平、公正、有據可查。
四、實習效果分析與展望
經過幾年的實習實踐,學院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對自動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效果進行了分析總結。
首先,實習過程各個階段的目標明確、計劃清晰、管理到位,從根本上杜絕了參觀式實習的松散、懈怠,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實習熱情,實習效果顯著。實習總結報告內容充實、圖文并茂、感悟深刻,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其次,校內實習教師在專業理論層次、專業培養目標、實習重點和學生實習規律的把握上比現場導師更加熟悉、清晰,而現場導師在實操實訓經驗和工程管理經驗上卻強于校內實習教師。通過校內外的深度交流而商定的實習大綱將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工程實際,為高質量的實踐實訓奠定了基礎。實習教師通過學生實習過程的全程參與,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專業實踐的鍛煉和工程背景的認知。
再次,以最普及的社交媒體——微信為平臺,專業通過建立公眾號和微信群搭建了即時的自主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實踐實訓平臺,在占據學生玩手機的時間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學生對實習的參與度、認知水平和發現、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也讓課程成績較差的學生意識到了學習的緊迫性。
最后,自主探究導向的生產實習以豐富的理論和實踐背景為支撐,但工程現場的設備從規模到細節遠比實驗室或教學中心復雜;同時校內實習教師也有豐富的工程經驗,但遜于在現場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因而,若能在現場實踐實訓前到設備完善的教學中心參觀學習,并請企業資深工程師來進行講解,將現場實訓實習和參觀實習相結合,學生的工程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五、結語
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是本科學習的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式。因此,將普及度極高的社交平臺和工程經驗豐富的現場導師引入生產實習,構建以“自主探究導向”的工科實踐實訓模式,在提高學生對實習的參與度、認知水平和發現、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的認知與專業的熱愛。這對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工科專業工程實踐能力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丁寧.情境模擬教學模式的功能定位與實現[J].高教探索,2018(2):45-49.
[2] 郝珺,蔡海飛.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18(2):41-44.
[3] 鄧夕勝,柳軍,王澤根.土木工程生產實習面臨的問題及改革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S2):128-131.
[4] 安澄全,薛偉,李北明.基于NC實驗室的通信工程專業畢業實習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7(11):26-27.
[5] 田夫,孫濤,謝蓉等.工科院校生產實習工作的問題及建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2):179-182.
[6] 楊德森,李琪,李秀坤等.水聲工程學院本科畢業實習模式改革與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1):140-142.
[7] 李秀坤,萬建,高明生.高校本科畢業實習模式建設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4):100-102.
[8] 胡文龍.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9] 吳濤,吳福培,包能勝.知識探究導向的層次化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46-153
[10] F.Edward,Crawley,MalmqvistJohan,等.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