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征
2017年9月,張陽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79集團軍雷鋒班第26任班長。上任之初,他就告訴自己:“班長一任、責任一生,一定要像老班長雷鋒一樣苦練本領、多做貢獻,當好新時代雷鋒傳人。”
成為一名少先隊志愿輔導員,是黨賦予的光榮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是血脈中涌動的激情,像雷鋒那樣熱愛紅領巾事業,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是傳承的使命。我讓張陽詳細談一談感受,他把他的感動用微信發給了我:“1960年10月以后,雷鋒老班長被聘為撫順建設街、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成為了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同樣是10月,雷鋒老班長胸前的紅領巾也傳承到了我這里,在感到光榮的同時,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責任,幫助孩子們健康茁壯成長是我最大的心愿。”“擔任校外輔導員平凡而光榮,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接力傳承,續寫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芽,成為新時代雷鋒傳人!”
張陽有一個微信名叫一線陽光。我經常在微信中與他交談,了解他的情況。他是一個90后,2013年9月入伍,2013年12月參加新兵營比武取得了第二名;2014年4月參加部隊團組織“新聞點評大比拼”活動得了第一名,同年6月被選進雷鋒班;2015年10月被選送到北京大學學習交流; 2017年9月當選雷鋒班第26任班長。他始終將雷鋒精神作為人生信條,在理論學習上把新時代新思想當作“糧食、武器和方向盤”,全班戰士在他的帶動下,一年多時間寫下了十幾萬字的學習筆記;在軍事訓練中,他發揚雷鋒“夜投手榴彈”的韌勁,苦練專業技術。在一次冬季訓練中,一輛運輸車出現故障,他爬冰臥雪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中奮戰十多個小時進行搶修,手腳凍了卻渾然不知,保證了次日任務的正常開展。作為雷鋒班班長,他銘記“班長一任、責任一生”,接過雷鋒槍,一心向著黨,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他受到上級獎勵時得到了這樣的頒獎詞:“手握方向盤,行程千萬里。五十五年歷史榮譽化為一任使命擔當,你用車輪丈量實戰強化強軍之路。馳騁高原、縱橫戈壁,你是千百駕駛員中一面不倒的旗幟,你用行動孕育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張陽不僅在工作中是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關心青少年成長中也是榜樣。他號召雷鋒班每人每天捐出一元錢,開展“愛心1+1”活動,一年就幫助了十多名部隊駐地貧困山區學生。在他的影響下,從旅長、政委到普通一兵,大家都參與到愛心活動中,看似奉獻微不足道的一點點愛心,卻產生了不小的能量。他在工作中更是將這愛心發揚光大,傳遞正能量。一次駐地發生了特大洪災,他駕駛沖鋒舟在洪水中救下了一對在屋頂的母女。但小女孩兒卻因姐姐被沖走而受到驚嚇和刺激,心靈留下了創傷。洪水過后,張陽多次購買玩具到小女孩兒家中探望。在他充滿陽光的笑臉陪伴下,小女孩兒眼神中不再充滿恐懼,又恢復了往日的天真快樂。在他們撤離災區的清晨,小女孩兒遠遠跑來,將一條鮮艷的紅領巾系在張陽的脖子上,“謝謝雷鋒叔叔,謝謝陽光哥哥”。這聲音仿佛永遠在張陽的心中回蕩。
進入新時代,張陽帶領雷鋒班與時俱進學雷鋒,為雷鋒班的老三件寶——節約箱、理發箱和修鞋機,插上了網絡的翅膀,變成了學雷鋒信息平臺、數字化禮包和善淘箱——走上網絡學雷鋒。時代在變,學雷鋒的形式在變,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傳承雷鋒精神的初衷永遠不會變。雷鋒精神激勵雷鋒班成長。張陽先后被北部戰區陸軍表彰為“百名強軍先鋒人物”,集團軍“雷鋒傳人,強軍先鋒標兵”和“優秀士兵標兵”,被選為“共青團十八屆團中央候補委員” “遼寧省少工委副主任”。他的責任重了,使命感更強了。人們用“抓把陽光獻給你”形象化地描述他,愿張陽用他身上的一線陽光把溫暖灑向人們的心間,讓這個時代永遠充滿雷鋒精神的陽光!
(責任編輯 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