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時期的孩子,由于年紀尚淺,他們在一聽到音樂的時候會隨著音樂節奏而律動,這點便是本文需要談論的重點——“音”你而動。隨著我們國家施行了新的教育體制改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更加趨向于多元化、人性化,社會大眾也開始認識到訓練小學生體態律動的重要性。事實上,體態律動教學本身就可以挖掘學生身上潛藏的某些音樂藝術特質,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更為全面的音樂素養。鑒于此,本文將簡單論述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的重要性和方法。粗鄙之見,還望能給廣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可行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體態律動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應用;重要性;具體策略
前言:
在筆者看來,若僅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于行為特征來看,這個時期的音樂課堂教學是非常適合導入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模式的。因為相比于幼兒時期,學生的體能與心智都已經有了一個質的轉變,他們在聽音樂的時候,不再是“手舞足蹈”的亂跳一氣了,有些孩子甚至懂得跟著節奏做出一些優美的動作。為了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肢體協調性,活躍音樂客廳,筆者首先將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進而在探究具體的應用策略。
一、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就目前階段來看,很多音樂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難以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對學生的體態律動教學做的不夠到位。要知道,律動感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潛質,這種感覺會讓學生更加細膩、真切的了解音樂,它不同于音樂演唱、樂理、演奏等需要后天培養的音樂技藝。恰好小學時期的學生,其音樂常識與對音樂的理解都處于一個萌芽階段,這時候將埃米·雅克·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學理念進行導入,可以說是恰到好處。這種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喚醒潛藏的音樂潛能,還可以有效提升他們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與感知能力,并逐步培養起學生終生都受用的節奏感,讓他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更能感受到音樂給人帶來的無窮魅力。與此同時,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讓學生跟著音樂律動起來,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會變得輕松而自然,師生關系會變得愈發融洽。
二、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1)用體態律動教學做鋪墊,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事實上,良好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它本身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要追求自潛移默化之間替身學生的音樂素養。如果讓學生感知到自己在受教育,有一種被灌輸的感覺,那么這種教育無疑是失敗的。對此,建議音樂教師通過體態律動教學作為鋪墊,進而幫助學生激發自身的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最終替身學生的實際課堂效率。舉例而言,在小學音樂教材《農家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感受到潛藏在音樂背后的人文特點,跟著音樂一起想像一下農民伯伯大豐收的心悅心情。而后,教師可以一邊帶領學生演唱歌曲,一邊在講臺上模仿果農在采摘蘋果的狀態,整體的動作不要太浮夸,但是要帶上律動感,并且配上愉悅的表情,然后慢慢的帶領學生一起舞動起來。具體的動作,教師不需要硬性規定一定要讓學生模仿自己,只要是發自本真的肢體律動就可以。這樣一來嗎,相信很多學生就會積極的參與進來,最終跟著教師一起舞動。
(2)融合體態律動,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節奏感本身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物事”,它不僅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有音樂響起的時候,它就會悄悄的“冒”出來。而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就是充當那個激發學生音樂節奏感的人,讓學生跟隨音樂的起伏做出不一樣的節奏律動,從而喚醒最本真的感知音樂的能力。舉例而言,自教授《雨花石》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在課堂上播放一段革命先烈的抗戰記錄片,同時教師在旁邊負責講解,讓學生的思緒同步到那個年代當中,當學生沉浸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再讓學生跟著歌曲自然律動,將體態律動教學模式巧妙的融入其中。經過實踐,筆者發現有很多學生做出了“沖刺”的動作,還有的同學深情肅穆,跟著音樂節奏動作時緩時慢,儼然沉醉于美妙的音樂當中去了。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節奏感不僅的都了提供,而且還激發了他們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德育效果。
(3)以體態律動教學,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
之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聽到那么多美妙的音樂,皆是由于無數音樂前輩不斷的推陳出新,運用自己的創新思維打造了一首又一首動人心弦的音樂。因此緣故,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教學,教師也應該注重利用體態律動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于開創力。舉例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多首歌曲拼接在一起播放,組織一堂別開生面的歌曲競猜活動。首先教師先把學生進行兩兩分組,教師按下音樂播放鍵,然手隨機進行暫停,讓每個小組在下面進行搶答,當有人搶到了回答機會,要搶答的學生跟著音樂的旋律而律動,然后讓自己的組員猜測是哪一首歌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跟著音樂舞動,還需要靈活的進行思維轉變,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不僅生動有趣,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創新思維。據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常常能聽出某些音調,自然而然的銜接到另外一個音階進行編織,無形之中還幫助學生奠定了識譜的基礎。
結語:
綜上,不難發現體態律動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于應用價值。在實際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要不斷的精進自身的教學技能,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爭取為學生打造更多具有創造力的體態律動教學手法,進而讓學生達到“音”你而動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巴桑財吉.淺析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運用于西藏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北方音樂,2016(9):162-163.
[2]孟曉波.體態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贏未來,2017(3):134-135.
[3]童琳.“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上的運用與嘗試.北方音樂,2018,38(6):144-145.
[4]鄧莉.談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北方音樂,2018,38(6):112-113.
作者簡介:劉志勛,男,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單位:樂亭縣古河鄉閣樓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