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機電專業英語應以崗位實際工作的需求為導向,培養產業行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探討了教學方法和形式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旨在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機電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高職;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改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增多。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中國更進一步打開合作之門,深入參與世界的發展。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的提出,中國積極發揮大國責任,帶動世界的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英語,尤其是專業英語的作用愈加凸顯。
機電專業英語是機電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是在學習一定的專業知識之后,對該專業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旨在提升學生閱讀英語專業資料、文獻和信息的能力。在機電專業中,該門課程涉及多門專業課,知識點多、內容枯燥,加上專業英語詞匯量大、長難句多等特點,學生對該門課程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這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任課教師必須結合機電專業的特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效果。
1 機電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態度消極。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英語基礎差,對英語有恐懼感,先入為主,“普通英語尚且學不好,何況‘專業英語?”專業英語術語多、句子長、結構復雜,這更加深了學生的抵觸心理。其次,多數學生認為自己未來不會出國交流、深造,學了也用不到,沒必要在專業英語上花時間、下功夫。再者,多數高職院校只要求學生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而且與畢業證掛鉤,但是對專業英語只要求通過期末考試、拿到學分。這些因素都導致學生被動學習,對專業英語提不起興趣,學習態度消極。
2)教師教學形式單一。機電專業英語課程涉及基礎理論、電子元器件、機床運用、機構原理和自動化生產線管理等眾多知識,覆蓋范圍廣,專業詞匯多、長難句多,內容單調枯燥。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課文的朗讀、講解和翻譯都由教師主導,學生則作為聽講的一方,被動接受,與基礎英語教學相差無幾。教學過程、手段和模式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卯足勁,學生開小差。
3)師資力量薄弱匱乏。現階段機電專業英語的教師多以機電專業教師為主,少有專門的英語教師擔任。但是機電專業英語涉及多門機電專業學科,機電專業過硬的教師,可能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英語教學培訓,對英語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沒有充分認識,無法把機電專業知識與英語充分融合,從而降低對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英語教師基礎好,但是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機電專業知識,授課內容往往側重英語這門語言,而沒有把英語與機電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對授課內容理解不透徹,學生聽課似是而非。即使英語教師有意愿學習機電專業知識,但是由于英語屬于文科,而機電屬于工科,跨學科門類也增加了一層障礙。
4)教材編寫偏頗落后。機電專業英語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摘自外文學術期刊、書籍,但是機電專業涉及學科較多,在選文上難免不夠全面,在有限的篇幅中只能根據編者的考量有所取舍,只能涵蓋部分知識點,缺少系統性和完整性。此外,由于選文來自外文資料,可能與我國的實際情況不符,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與實際情況脫節。
機電專業知識發展迅速,日新月異,隨時都有新技術、新詞匯出現,但教材往往無法跟上發展的步伐,使學生學不到本專業的前沿技術,從而導致專業英語失去了國際交流的價值。另外,引進外文原版教材的力度不大,無法把國外機電專業英語教學的新思想帶到國內。
5)學校重視程度不足。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基礎英語,要求必須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而且有些院校還將英語證書與畢業證掛鉤,這對學生學習基礎英語施加了一定的外部壓力。但是機電專業英語多以考查課的形式開設,只要通過期末考試即可,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此外,安排的機電專業英語任課教師多數是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的年輕老師,對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能把機電專業知識與英語課程有機融合。這些都無形中導致機電專業英語被“邊緣化”了。
2 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改進措施
1)找準課程定位,保障師資建設。機電專業英語是在基礎英語之上開設的一門課程,是為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英語的連續性,著重培養的是在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在 “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的職業教育模式下,必須讓課程為實際的工作崗位服務。在教學目標上,要強調以實用為主,重點培養學生閱讀和翻譯技能,同時兼顧聽、說、寫能力,要讓學生掌握機電專業的術語、常用詞匯和語句表達方式,能借助詞典閱讀一般難度的專業文獻,提高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應用英語的能力。
學校、院系和教研室應充分認識到機電專業英語的課程定位,組織一支跨學科、跨專業的教學隊伍,培養專業知識過硬且英語水平高的專業英語教師。另一方面,還可以聘用外教,或者從企業里聘請專業外語人才,“引企入教”,與知名企業建立產教聯盟,探索“3天+2天”的教學組織形式,共同開發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
2)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習興趣。由于課程自身的性質,學生對機電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在課堂教學中應避免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粉筆+黑板”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信息化資源,并借助“微課”“慕課”等網絡學習空間,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教學效果。另外,可以把課堂搬到實驗(訓)室和企業一線,讓學生在實際工作情境中自發學習。
3)跟上行業發展,動態調整教材。機電專業英語所用的教材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要能反應機電產業的最新發展方向。機電行業發展迅速,不斷涌現新的理論和技術,為緊貼崗位實際工作,應動態更新課程內容,根據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及時調整教材。
機電專業英語課程所用的教材應以實用為主,以就業為導向,增加崗位實際工作能用到的工具介紹,附以專業設備的產品說明書和使用手冊,以及國際通用的技術標準;應以模塊化、項目化和任務驅動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根據本地產業和就業環境,組織編寫校本教材。
4)健全校園文化,拓展國際交流。高職院校在建立校園文化上應營造“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的氛圍,為學生實際使用專業英語提供基礎條件,讓學生大膽把英語說出來,避免啞巴英語的情況,做到學以致用。與企業建立產教聯盟時,可以刻意選擇涉外企業,為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使用專業英語提供機會。
在“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積極拓展國際交流,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到校接受教育,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除了“引進來”,還應做到“走出去”,為海外員工提供職業教育培訓,放眼世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3 結語
機電專業英語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在崗位實際工作中使用專業英語交流的能力。院校和任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地位,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積累,緊跟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培養行業產業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星,趙詩若.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M].第3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2]李仕敏.高職機電專業英語課程設計研究[J].科技文匯,2014(1)
[3]黃小琴.ESP后方法時代下機械工程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瘋狂英語,2016(1)
[4]馮敏.淺析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方法及模式[J].企業導報,2011(14).
[5]田尚.高職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03).
作者簡介
陳圣文(1988-),男,安徽宿州人,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機械CAD/CAM技術與應用,工業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