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不僅僅指的是人們生存所需要的空間,其中還包括可以直接或間接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自然因素。在逐漸的發展和認識中,人們注意到了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對其的重視程度。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工作是將人類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并且對出現的環境問題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了未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發展趨勢;管理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主要指的是環評人員對于規劃和建設的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和評估,并且提出預防或者減小影響的方法和措施。近年來,由于我國工程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在我國現階段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我們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1 目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 團隊整體能力不足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環評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術水平,并且具有專業素養。但是目前我國部分環評工作團隊缺乏對環評工作的真正認識,并且團隊中的整體知識水平不高,缺少全能型知識人才。由于環評團隊的整體能力不足,工作人員缺乏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深入分析,導致環評文件編制出現錯誤,且工作進度較慢。環評文件屢屢出錯,就會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得不到重視,所以環評團隊的整體能力素質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2 環評工作缺乏管理力度
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導致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特定章程不能明確落實到各個地方、部門,并且一些地方編寫的有關建設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分析策略,只是一些沒有實質性的文件。相關的上級部門由于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所以在檢查環評文件時流于形式,沒有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在單位上繳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獲得批準后,這些沒有實質性意義的文件也就沒有了用處。其中部分地方政府對建設項目的監管也是流于形式,即使建設項目中包含著對環境的重大影響,或是存在一些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項目并且項目選址存在問題等都會予以批準。相關政府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缺乏重視程度,并且相關政策存在漏洞,缺乏管理力度,許多投入生產的建設工程并不符合驗收規定。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缺乏管理力度,該工作的進行只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1.3 缺乏立法和規劃的支持
一直以來,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主要針對一些具體的建設項目,涉及到立法、規劃層次較少,如果沒有立法和規劃的支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很難發展起來,很難得到重視。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涉及到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法律法規缺乏明確的規定,這也導致許多部門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較大的困難。
1.4 環評工作公眾參與度低
公眾的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公眾的參與可以在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方面起到監督作用。雖然我國把公眾參與已經納入到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中,但是公眾的意見并沒有顯示到審批建議中,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在我國民間沒有強有力的民間環保組織來參與到項目建設中,并且政府對于項目的建設具有主導權,這會打擊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使環境影響評價失真。
2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未來發展趨勢
2.1 加強環境影響評價隊伍的建設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未來發展與環境評價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專業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工作人員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使環評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為了更好地保證并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環評人員必須通過由國家環境保護部門設立的關于環境影響評價知識考試的考核,在獲得優秀的考試成績并且獲得專業從業資格證書之后,才可以從事相關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相關的管理部門需要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各方面的考核,提高其專業素質,并且增設培訓課程,擴大工作人員的知識領域,并在單位設立獎勵懲罰制度,對表現優秀、工作認真的環評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和鼓勵,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2.2 提高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素質
在環評工作中監測人員的監測力度和人為決定,直接關系著后期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為保障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需要不斷地提高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定期對監測工作人員進行考核,確保工作人員具備實際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養,降低并且避免因為人為因素造成的監測結果問題。
2.3 完善空間規劃,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依據
空間規劃是環境評價的主要依據,空間規劃主要是由公共部門使用的影響未來活動空間進行規劃的方法,空間規劃主要是為了創造更合理的土地使用空間,平衡保護環境和發展兩個方面,實現社會和經濟共同發展的目標。完善空間規劃可以讓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更有利于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政策,促進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未來發展。
2.4 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政策的落實
現階段,我國在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執法力度不夠,社會監督也不夠,使得很多項目的環境保護措施不能得到嚴格落實,這種情況影響了各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出現了許多弄虛作假的情況。所以環境保護部門應該盡快的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實現對各個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促進工程項目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政策,杜絕在審批環節弄虛作假的現象,真正落實好關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各種政策。
3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各界對于環境的關注度的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未來會發展的更好。目前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有很多問題,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缺乏立法和規劃的支持,并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缺乏管理力度,在建設工程的審批中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眾參與度低,環境影響評價團隊整體能力不足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完善空間規劃,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依據;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各項政策的落實;要加強環境影響評價隊伍的建設,提高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素質。相信在我國有關部門的關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事業一定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實現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紅霞,李立勇.環境影響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9(01).
[2]張明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發展趨勢[J].環境與發展,2018(11).
[3]熊佐芳,程海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環境與發展,2017(08).
[4]雷艷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發展趨勢探究[J].科技風,2018(07).
作者簡介
單艾娜(1984-),女,漢族,黑龍江省樺南縣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保護領域方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