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子產是春秋后期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他擔任鄭國執政的時期,也是鄭國在列強環伺的處境中,最有尊嚴的時期。
子產怎樣代表一個小國和晉國、楚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打交道,《左傳》顯然津津樂道。子產的外交辭令,好幾段都被選進《古文觀止》里。子產并不僅僅善于講國際關系的大道理。
晉平公生了病,占卜病因,說是“實沈、臺駘為祟”,可是又弄不清實沈、臺駘是兩個什么神。都知道子產是文化人,懂得多,于是晉國的官員就向子產打聽。
子產張嘴就來,先結合晉國的建國史,把實沈的來歷說了,這是天上的參星;又結合晉國的創業史,把臺駘的來歷也說了,這是汾水的水神。但這話說完,子產就來了個神轉折:這兩個神和你們國君的病無關。他另外找出兩個原因:一是晉平公喜歡熬夜,導致“茲心不爽,而昏亂百度”;二是同姓不婚,晉平公的后宮里卻有四個同姓女人。
晉國貴族早就對國君的生活作風不滿意,子產說了他們早就想說而不方便說的話。事實上晉國在國際國內的問題上,不方便直說的話多了,都需要子產這樣享有聲望的外人來背書,所以他們和子產談判的時候,也就不得不讓著點了。
子產有時候也會做晉國權貴的白手套。晉國有一個叫“州”的地方,幾家大貴族都想要,爭了一段時間后怕撕破臉,于是妥協說,大家都不要。這時,鄭國大夫公孫段出使晉國,據說表現很好,晉國的執政韓宣子就向晉平公建議,干脆把“州”賜給公孫段得了。
當然,韓宣子是有私心的。沒過幾年,公孫段死了,子產就跑到晉國,替公孫段的兒子“歸州田于韓宣子”。韓宣子假惺惺不要,子產立刻找了一堆理由,說你必須收。這塊土地本來是晉國的,送給我們鄭國的大夫,您覺得沒什么,萬一將來您退休了,您的接班人拿這塊地說事,來打我們怎么辦?所以您收下這塊地,就是拯救鄭國啊。聽到這么高尚的理由,韓宣子也就卻之不恭了。
后來,韓宣子出訪鄭國,想要鄭國商人的一只玉環,鄭國商人不愿意賣。子產就過來替商人打掩護,說我們鄭國歷來提倡自由貿易,朝廷不干涉市場,所以商人說不賣,我們國君都沒有辦法。到底讓韓宣子放棄了。如果沒有前面那件事,子產懟韓宣子是否這樣有底氣,可就難說了。
和南方的大國楚國打交道,子產靈活的外交手腕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時的楚靈王是個創意無限而做事毫無計劃的君主,子產善于論證楚靈王的創意合理可行。就是說,這時候子產在“逢君之惡”,他一個外國人卻扮演著楚國的佞臣的角色。所以子產處理和楚國的關系非常成功。楚靈王那么愛發動戰爭,但是從來沒有攻打鄭國。一個君主國家,打誰不打誰,君主的個人感情,有時候是起到決定作用的。
子產最著名的一句話,是“茍利社稷,生死以之”,作為鄭國執政,他無愧于這句話。孔子贊美子產,說他是“惠人”“古之遺愛”,從鄭國人的角度說,也絕對不錯。不過普通晉國人大概不會喜歡他,他和晉國權貴相勾結,結果晉國的財政收入減少了很多;楚國人更有理由痛恨他,楚國大王倒行逆施,他在那里推波助瀾。這種政治人物,本來就不是簡單的是非善惡所能評價的。
編輯/汪微微